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六爷 LV.36+ 2008-10-20 12:17
121#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敢问patrick你是否华中理工学院博士生呢?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暴力王 LV.21+ 2008-10-20 12:19
122#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我說你行你就行,
我說你不行,你就不行,
你說你行,我說你不行,你也是不行,
你說你不行,我說你行,你還是行~!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与佛有缘 LV.31+ 2008-10-20 19:53
123#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楼上的,这话不要老是重复发啊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patrick LV.21+ 2008-10-22 12:40
124# 来自: 中国香港

回复 120# 初哥哥 的帖子

无可否认,patrick很有才,读书破万卷!
但总觉有更多的哗众取宠成份.
答:负责任地良心说句,楼上大德此言差矣!如是大德之言,按水平而论,楼上大德的水平根本不在卑人讨论之列,自不必响应。不过,社区精神贵在言路广开,大家都是理性讨论。所以还是聊发几句,以示对社区讨论区的尊重。
卑人的聊论,都是马后炮式的讨论。对园洲今天发展取得成就是100%支持的,只是回顾发展历程,对某些地方有少许愚见而已。而且这些问题大家都可以拭目见证,不存在「哗众」之嫌。之于「取宠」更不敢当,岂敢造次于此呢。卑人还愁闷没有多少有论据和具质量反驳的回应呢。
++++++++++++++++++++++++++++++++++++++++++++++++

开始说园洲发展模式不对,不应该工业兴镇,要发展农业,不应该先污染后整治.说得似是而非.多少大城市,甚至国际大都市都经历过由农业,工业,再发展成后来的产业模式,而且说明是成功的!但patrick一再强调说无数个案说明先污染后整治是行不通的,这明显与事实不乎,他竟然说成是事实,是定律!
答:园洲发展模式,今天大家也有目共睹,如前述工业兴镇是否要把人家的三低夕阳工业引进呢?? 看那些漂染厂、电镀厂、洗水厂,人家东莞宁愿牺牲每年上亿的产值都要清治这些工厂,原因何在?? 卑人所强调是园洲发展要看准与东莞毗邻的互补性,这样园洲的企业发展才有生命力和增值潜力。看看这几天新闻吧,东莞这个生产大基地,也纷纷有大型厂家倒闭,请问园洲能否受得起这些冲击呢?世界时局变幻无常,要做点大事,还是要动点脑筋才行呀!!
「先污染」发展工业,等于杀鸡取卵。园洲幅员面积有多大?那些大型制衣洗水厂,如投入生产,每天释出多少污水冲进沙河,你可曾想过这些污水造成的代价?? 那些废品加工厂,燃烧释出的有毒气体对空气污染有多大,对人的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又可曾评估过?? 园洲既然是后起的发展乡镇,是否应该有选择权去考量这些问题呢? 眼前的蝇头小利是否足以让咱们这片养我育我的园洲福地,可以千秋万盛呢。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才情和气魄去前胆。看今天园洲的良田土地,被那些先富起来的「土豪劣绅」略施小计,挂着引资来镇的晃子,便顺手可拈地把大片大片土地尽收腹中,再看时机,转手出售,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土地断送出去。失去了土地权,园洲百姓还能靠什么赖以维生??靠那些三来一补小工厂打工糊口??
这样真得可以圆兴镇之大计??
++++++++++++++++++++++++++++++++++++


正如patrick在114楼说的:” 大家可以拭目以待,珠三角产业调整期的阵痛已来临”调整是必然的,正如工业兴镇不可避免会带来污染,以及其它的弊端.这不能就说工业兴镇的模式是错误的.好比如香港87年股灾,98年金融风暴,08年又来金融海啸.多少人倾家荡产,多少企业倒闭!说不定十年后又来什么金融地震……..但是否因为金融市场有这么多的副作用而否定金融业的作用呢?人类发明,汽车,火车,船舶,飞机以后也遇到无数的海陆空交通事故.但以上的发明是否都是错误的呢?
答:「工业兴镇不可避免会带来污染」真是大错呀! 这是不负责任,且无水平的话。园洲发展之初,根本缺乏战略规划,由1988开始筹建石洲大桥,便是典型的例子,投入二千多万元建起的大桥,今天才发现是轻型载重桥,不适合大型重卡通过。如前述,园洲如能回顾十年的发展,除了基建上有明显的改善,在整体产业链打造,企业类型搭配等方略上。可曾有过前胆的规划?? 在此不便再深入讨论此等政府事了,否则社区讨论区会被「封艇拉人」啦!! 大家可以好好地想想吧。
++++++++++++++++++++++++++++++++++++++++++
引用patrick前面说的一句:” 把卑人与黄毓民这位厚颜政客比较,更是严重的误笔和无知”
虽然我对黄毓民甚无好感.但patrick把自己说成圣人一样,`也似乎太目空一切,只是把你们作个比较,就说成是无知!!
答:黄毓民早年去台湾受教育回港,并在珠海书院(台湾资助的私立学校)任教师,港英时代珠海根不被认受,颁受的学历不受政府认可。黄毓民根本无学术背景可言,只不过他90年代后开始进入娱乐性质的媒体,以其粗犷狂言示人,真正施以「?哗众取宠」技俩…摇身一变了「名嘴」。数年前由于得罪势力人士,落荒而逃,成了丧家狗。后来由于儿子犯事又回港,以丧孝妣之态势向公众求赎,更自称信了基督教,洗心革面,戒赌戒嫖………事不过三月,香港这个善忘的社会,公众似乎对他所言所行已淡忘,他又高调复出。在立法会上兴风作浪,抛蕉闹事,其行径实质是模仿台湾狂士李敖。但强调黄毓民的学识和智慧绝不配与李敖相比。
试问卑人怎会与斯相题并论呢? 是否有目空一切之嫌呢??
++++++++++++++++++++++++++++++++++++
在76楼patrick说的:” 按:易中天/于丹等所谓三流潮流人物的书,如厕时无聊、或便秘难下,可以拿他们的所谓作品来看看....如发展厕纸夹没卫生纸,此际正是有用了。”
我没看过他们的书,但有时也看过他们的演说,我个人认为,即使不是字字珠机,也是颇有见地,相信大多数听过他演说的人也与我有同感.但在patrick看来,他们只不过是三流人物,而他们的书更是一文不值,不屑一看!
  再到80楼patrick说: :”萝卜咸菜各有所好,本无不可,我也没有多大异议。可是书呆子的本性就是牛,才听到您谈起易中天VS于丹,心里总担心年青人被这些俗化九流人物荼毒”
易中天等,一下从三流再降格到俗化九流人物了
答:以上打岔话题,纯是看到「还看今朝」君的书影《万古江河》而发。许倬云教授你可曾听闻乎? 大概卑人在此谈论这些学术人物是不当,因为阁下的水平所限,或许根本不知此为何人也。先向您赔罪!
至于易中天和于丹,在学术界当是不入流之辈了。其人其事,也不便在此放阙词讨论这些风牛马人物。如于丹是学术超女美人….那她一定是学院的「芙蓉姐姐」了….这些近年媒体炒作的低级趣味人物..有时候请社区可以另辟版面详细讨论。

草草不恭,在此狂放聊论,如有不是,还请各方大德指正,该社区更具生气和活力!!!!!!![s:16] [s:21] [s:16] [s:21]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rainbow LV.21+ 2008-10-22 17:13
125#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回复 93# 再看今朝 的帖子

不是自称\"小女子\"吧,看美女还这么好感觉,
唉,还真是男权主义社会啊[s:16]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rainbow LV.21+ 2008-10-22 17:29
126#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原帖由 初哥哥 于 2008-10-18 01:06 发表
无可否认,patrick很有才,读书破万卷!
但总觉有更多的哗众取宠成份.
开始说园洲发展模式不对,不应该工业兴镇,要发展农业,不应该先污染后整治.说得似是而非.多少大城市,甚至国际大都市都经历过由农业,工业,再发展成后 ...


先污染后治理的成本太大啦,这个观点一定要改变过来.
人家按这条路走过来了,我要跟人家后面走,人家过沟坎摔跤的地方,我可以跨过去呀,对不对
难不成,也摔一下?有名成语叫什么,东施效颦?好像也不怎么贴切,呵呵
还叫什么,以前政治课里的"扬弃",或是"去其糟粕,取其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再看今朝 LV.6+ 2008-10-22 19:23
127#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回复 127# rainbow 的帖子

女性更懂得也更喜欢欣赏美女~~

[ 本帖最后由 再看今朝 于 2008-10-22 19:27 编辑 ]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再看今朝 LV.6+ 2008-10-22 19:29
128#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回复 126# patrick 的帖子

看了你所有的回复后,深刻的体会到你的那句“书呆子的本性就是牛~~”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rainbow LV.21+ 2008-10-23 14:55
129#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书呆子的本性就是

因为牛,所以呆?
因为呆,所以更牛?
hoho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patrick LV.21+ 2008-10-23 15:08
130# 来自: 中国香港

回复 130# 再看今朝 的帖子

看到莫言这侧访问稿,知道他的小说《生死疲劳》拿了奬\,很久没看他的新作品了,赶快去买来看吧,深圳书城应该有吧。
还有请问惠州、东莞等方圆几十里,除了广州书城和深圳书城,是否别的地方都没有正规的书店???[s:16] [s:16]

香港经济日报
By 顾晓峰  2008-09-29
莫言的两张嘴

  莫言有两张嘴?

  这不是说他真实姓「管」所以「官字两个口」。

  莫言自认是个馋嘴和喜欢说话之人,所以他一张嘴管吃,一张管说故事。

  他笑称,在刚获奖的小说《生死疲劳》中,那个既贫嘴又馋嘴的角色「莫言」,基本上就是他了。

  这位被视为有力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内地作家,上周来港接受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的颁奖。他在接受我们专访时说:「饥饿和孤独,是我最初创作的两大动力。」正因为当年中国甚么都缺,他每天总是饥肠辘辘,听见别人说当上作家便能每天吃上三顿饺子,于是流着口水走上创作之路。

  经历过「三年饥荒」、文革等事件的他,对饥饿的记忆特别深刻。「当年哪敢想一天三顿吃饺子啊?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我对食物格外敏感,创作时不自觉就会写上。」他甚至写过一篇文章,以幽默的文笔自嘲到了今天还是「吃相凶恶」。他的长篇小说《酒国》、《四十一炮》、《丰乳肥臀》,都有不少关于食物的描写。这次获得「红楼梦奖」的《生死疲劳》,因用上不同动物作为叙事者,所以连牠们的饲料也写得十分仔细。

怕饥荒 爱大米

  莫言小时候,大人只有糠吃。奶奶吃饭时会把两片珍贵的番薯干分给莫言和他堂姐。每次莫言都哭闹要抢堂姐那片,跟自己的比来比去,挑大的要,把小的扔给堂姐,然后又觉得还是原来的大,反悔要抢回来,把堂姐弄哭,把大人惹恼。

  除了抢吃,他还会偷酒喝。「酒在农村非常宝贵,盛在玻璃瓶子里很诱人。」他记得喝第一口烈酒时,感到有点辣,接着便会尝到一丝甜味。为免别人发现,当瓶里的酒愈来愈少时,他便倒上些水,「后来发现原来哥哥也偷喝呢,最后整瓶酒给兑得味淡如水。」他谈到这些童年趣事,本来正经的脸,浮起一点点顽皮。

  「现在,城市的扩展太快了,北京城比 30 年前大了 10 倍不止,我家乡高密也是,大片大片的耕作土地,都被水泥覆盖了。」他认为,人脱离了生产粮食的土地,便难言健康发展。「中国的人均耕地本来便少,即使生产技术再提高,也会达到极限,这样下去,10 年、20 年后可能会发生饥荒,多可怕啊!」

  他说:「我想把(今次)30 万港元的奖金,都折算成为大米,这就最满足了。」当然,这不过是开玩笑!不过,近年粮食价格持续上升,这位乡土作家的忧心确实不无道理。

  他的《生死疲劳》,就是探讨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小说以魔幻写实的手法,让一个被冤杀的地主轮回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有血友病的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用动物的视角,观照 50 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

禁不住的说话欲望

  莫言善于说故事,他的小说总让人追问「然后怎样?」用他自己的话,就是要「折磨一下读者」。但在聊天时,他不会七情上面或者声调夸张,只是侃侃而谈。

  他说自己小时候,在人前说话的欲望已经很强烈。在文革那种动辄得咎、人人提心吊胆的年代,他就常常祸从口出。纵使母亲再三叮嘱「千万少说话啊!」,但只要父母背转面,他又本性难移地滔滔不绝。

  「小时候不论发现有甚么新奇的,都很想找人说。」偏偏,那时候愿意听他说话的人不多,让他感到很孤独。「没人可说,就对牛说。」他小五辍学,开始了农民生涯,天天放牛羊。长大后加入解放军,到上世纪 80 年代才再回到学校。

  小时候,他希望长大了当说书人,把故事说得天花乱坠。「他们很神奇,能把故事说得让人痴迷。」他成为小说家后,作品便常常有一种说书的味道,而且风格更为热闹荒诞、天马行空,并喜欢用不同的角度去说故事。

作为老百姓的写作

  这次来香港之前,莫言去了德国,离港后接着去韩国,马不停蹄地出席文学活动,可说是风尘仆仆,但也尝了不少美食。他说:「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尝一尝当地的食物,如果好吃就会很愉快。」在德国,他觉得肉的种类琳琅满目,面包也烤得好;而在香港,「海鲜很不错」,甚至是太过丰盛了。那么,今天饥饿和孤独好像已远离了这位作家,他最初的创作动力还在吗?

  「很多人也会问这个问题,我想是对小说艺术的热爱吧!不论在形式和内容上,小说创作也是无穷无尽的。」他认为,小说家应对社会问题有一种「痛苦的焦虑」,并对下层人民保持高度的关注。

  他相信,真正伟大的作品,应该是「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而不是居高临下地「为老百姓写作」。他坦言,后者往往更容易赢得「鲜花和掌声」,这对作家不可能没有吸引力,因此必须自我提醒甚么才是最重要。

  那么,下一本作品会是甚么题材?他在香港多天一直不愿多说,可能禁不住记者多番纠缠,终于向我透露了一点端倪:「是关于一个乡村医生的,故事也会跨越多个时代。」他说,他的大爷爷是一个中医,希望以此为基础,塑造一个不一样人物,同时也会反映现代的一些苦难和令人发指的社会问题。

新作聚焦乡村医生

  今天的莫言,虽然仍然馋嘴和喜欢说话,但已不再是《生死疲劳》中里的那个废话连篇、招人讨厌的莫言。大概那只有少年莫言的影子吧。在吃的方面,现在为了健康,他不会像 20 岁时,一口气吞下 8 个馒头还嫌不饱。「年纪大了嘛,要节制点。」今年 53 岁,并不见得发胖的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同样,和初出道时一年写下好几十万字不一样,他差不多有 3 年没有新作问世了。而关于乡村医生的新作,他也不打算写得太长,起码不会如上一部长篇《生死疲劳》那样有 43 万字。「宁愿少写,争取写好。」他说得斩钉截铁。

  虽然他几乎在每部长篇小说都用上新的叙事手法,但他认为自己还未写出自己的「传世之作」。「创作时总容易不知不觉地重复自己,这是最难原谅的。」他透露,新作要「好好折磨一下读者,让他们笑完又哭,哭完又笑。」莫言的两张嘴,早从追求量,转为着重质了。他希望,新作能在明年出版。读者要拭目以待了。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再看今朝 LV.6+ 2008-10-23 15:45
131#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很汗的和P前辈说一声,小女是井底之蛙,并没有去过多少大城市,所以谈不上对各个大城市的了解,前辈所言的正规书店小女也没什么概念~~~在惠州我经常去的是‘惠州购书中心’和‘惠州书城’(分别在滨江公园和圆通桥)~~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差点忘记说,谢谢你介绍的这本书[s:5]     改天一定去找这本书

[ 本帖最后由 再看今朝 于 2008-10-23 15:47 编辑 ]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暴力王 LV.21+ 2008-10-23 21:49
132#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问题多多~可惜就唔识点讲。。。。。。。。。。。。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再看今朝 LV.6+ 2008-10-24 10:04
133#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原帖由 rainbow 于 2008-10-23 14:55 发表
因为牛,所以呆?
因为呆,所以更牛?
hoho
[s:16] [s:16] [s:16]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rainbow LV.21+ 2008-10-25 10:09
134#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书城

几年前去过深圳书城,也没见怎么多书啊.
现在离我们近一点的,园州三新三楼,书不多,仅是普通人等常用的,
再多一点的的,石龙富旁的永正购书中心,还有火车站那边的石龙书城.,都还比较方便.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patrick LV.21+ 2008-10-27 10:24
135# 来自: 中国香港

回复 128# rainbow 的帖子

土地流转需慎重,防止失地农民变流民
  

大公报记者刘巧雄长沙二十六日电/《中国第二届县乡干部论坛》26日在湖南长沙闭幕。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三农”问题专家贺雪峰在会上提醒与会乡官,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土地流转问题,但土地流转要非常慎重,特别是今后五到十年更是关键时期,流转不好,可能引发不可收拾的后果。

贺雪峰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离开土地,农民可能成为流民。同时,土地不仅为中国提供了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而且土地为中国农民提供了基本保障,构成了中国快速发展所可能产生社会冲突的缓冲器。因此,土地流转要慎之又慎。

贺雪峰说,目前既允许农民进城,又保证农民可以返乡的这种制度,虽然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诟病,但这也使得我们面对复杂的经济变动时,都可以保证社会的安定。例如前不久世界最大玩具厂合俊集团关闭在广东的两个生产基地,导致6500人失业,这在任何其他国家都是可能引出大麻烦的大事。但中国农民可以安然无恙,他们依然可以回到农村种田,从容对待失业。

失地农民将无退路

贺雪峰指出,以卖断若干年承包经营权力为基础的土地流转,事实上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土地流转。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虽然可以换取入城的现金,但这些进城农民将不再可能回到农村,因为他们已经不再能随时取回已经流转出去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了。

一旦农民进城不可能再回到农村,则中国目前所具备的极其重要的调节城乡劳动力流动的机制就会中断。经济持续繁荣时,城市的确可以给农民工提供更有利的就业脱贫机会,但一旦经济形势不佳,进城农民无路可退,他们就只能以更少的收入来应对城市生活,城市中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连捡破烂的机会都会有更多人竞争。

从单个农民来讲,有些人自信获得了土地流转出去的收入,就可以在城市立足,但从全国九亿农民的规模来说,这样大规模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是史无前例的,也必然是艰难漫长的。新土地流转,稍有不慎,就可能产生不可收拾的社会后果。

关键字:  土地流转  农民  流民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