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的五星级志愿者董筱兰在教孩子们做《感恩的心》手语操。
在惠州,有这样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他们都是一些退休的老爷爷、老奶奶,从2005年开始她们经常走进全市各县(区)的乡村,给孤寡老人和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和快乐。 近期,惠州市老年志愿者服务队进行了一项新尝试,在暑期开展一个儿童德育教育课程,让孩子在课程中学到国学精髓。在8月19日至25日,召集了25个假期无人看管的志愿者孩子,开展一个为期一个星期的课程训练。 老人召集志愿者开展活动 8月20日,记者来到课程现场,一个住宅小区内。 “兰姐,下午的课程怎么安排?”“兰姐,我们明天还要准备些什么东西?”……两三个60岁左右的老人,围着“兰姐”在商量着。这个“兰姐”是市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和惠州微笑爱心扶老助学协会负责人、市五星级志愿者董筱兰。 接近下午1点半,董筱兰还在吃饭。“中午首先要安排小孩子的伙食,等小孩子午休了,才有时间吃饭。”董筱兰一边向记者介绍着课程的情况,一边急忙地吃了两口饭。 在屋里,记者看到课程开展的地方约有150平方米,约6米宽的客厅被改装成课室,摆放着5排的座位,座位前有一块约有15平方米的自由活动区,董筱兰还专门让志愿者找来了投影设备,能够在休息时间为孩子们播放动画片等;厨房成为老人志愿者为孩子准备伙食的地方,两个房间是孩子们休息睡觉的地方,每个房间摆放着4张叠架床,枕头、被子整齐摆放;厕所的位置也改装成两格,还有专门的洗手槽。 董筱兰说:“房子是志愿者无偿提供出来给我们作场地使用,房东还专门把房子改装成适合孩子集体生活的场所。” 董筱兰从2005年开始,召集身边的老年人朋友,组成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刚开始有20多人,目前已经发展到近100人。因为是暑假,很多老人在家里帮忙看管小孩,这次活动就有董筱兰、夏莉萍、王春桃、贺益娥四位老人参与。 在这群老人志愿者看来,开展志愿服务是集体爱心人士努力的成果。整个课程按需要有合理的分工,老人们发动身边的志愿者朋友,为课程找来了近20名年轻志愿者,专人负责课程讲授、卫生管理、带操、音响、纪律等方面。课程开展的物资开支费用都是由志愿者筹款所得。 策划:黄沁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吴志毅 记者看见董筱兰时,已是接近下午1点半,她正在吃饭。“中午首先要安排小孩子的伙食,等小孩子午休了,才有时间吃饭。”董筱兰一边向记者介绍着课程的情况,一边急忙地吃了两口饭。 在屋里,记者看到课程开展的地方约有150平方米,约6米宽的客厅被改装成课室,摆放着5排座位,座位前有一块约有15平方米的自由活动区,董筱兰还专门让志愿者找来了投影设备,能够在休息时间为孩子们播放动画片等;厨房成为老人志愿者为孩子准备伙食的地方,两个房间是孩子们休息睡觉的地方,每个房间摆放着4张双架床,枕头、被子整齐摆放;厕所的位置也改装成两格,还有专门的洗手槽。 董筱兰说:“房子是志愿者无偿提供出来给我们作场地使用的,房东还专门把房子改装成适合孩子集体生活的场所。” 董筱兰从2005年开始,就召集身边的老年人朋友,组成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刚开始有20多人,目前已经发展到近100人。因为是暑假,很多老人在家里帮忙看管小孩,这次活动就有董筱兰、夏莉萍、王春桃、贺益娥四位老人参与。 在这群老人志愿者看来,开展志愿服务是集体爱心人士努力的成果。整个课程有需要有合理的分工,老人们发动身边的志愿者朋友,为课程找来了近20名年轻志愿者,专人负责课程讲授、卫生管理、带操、音响、纪律等方面。课程开展的物资开支费用都是由志愿者筹款所得。 老人鼓励孩子分享“感恩”心得 老人们为孩子安排了一个紧凑而丰富的作息时间表:6点起床,6点半晨练,7点到8点20分吃早餐,早餐后早读,接着开始上德育课,11点半至下午2点是午餐和午休时间,下午是形式多样的活动,下午5点40分开始吃晚餐,晚餐后是学习分享和园外活动,晚上9点半熄灯睡觉。 上午,孩子们听了志愿者老师严丽娜讲”孝”。 接近下午2点,董筱兰匆忙吃上最后几口饭菜,就马上召集其他老人准备叫孩子们起床。 孩子们陆续起床,屋里随即热闹起来。下午2点20分,老人们召集孩子们在座位前的活动区内进行唱歌,当天的歌曲是《感恩的心》。刚开始,小孩子都不大愿意开口,在老人们的带动之下,逐渐跟随着老人们一边唱歌,一边比划着手势。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须敬听。’这些道理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给孩子们,恐怕孩子们不会一下子明白个中的意思,印象也不深刻,只有结合孩子自身的经历,与大家分享,才能逐渐领悟个中道理。”唱歌后,董筱兰开始与孩子们总结上半天的课程,并尝试让孩子们放开心扉,说出感受。 刚开始,孩子们还是羞答答地不愿意说,董筱兰鼓励着孩子们,“说出来才有勇气去改正,大家都可以互相鼓励。”逐渐,孩子们开始主动站起来,说起自己的经历。 “平时总是埋怨爸爸妈妈做得饭菜不好吃,自己喜欢吃零吃,经常不吃饭。”9岁的高雅星说,平时在家里经常不听从爸妈的话,老惹爸妈生气。高雅星说,以前在家不会自己做家务,“来到这里,学会了自己洗碗、摆桌子、倒垃圾,原来自己完成这些事也不难,以后在家也会帮助父母做家务的了。” 老人带动孩子加入志愿服务 下午4点,老人们为孩子播放了弟子规主题的动画片,平时看似枯燥的德育教育,以动画片的形式传授给孩子们,孩子们更为乐意去看。 在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14岁的马倩儿在屋外小声地哭泣。“我叫别的小朋友别乱扔垃圾,小朋友就是不听。我自己年龄也很小,为什么还要欺负我?”马倩儿委屈地说。 夏莉萍老人见此情况,把马倩儿带到厨房外,扇着扇子,开始安慰她。 马倩儿是这群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五年级来到惠州读书,当时放学时候,看到公交车上文明礼让的市民,觉得他们做好事很开心,自己也想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马倩儿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最后来到了惠州微笑爱心扶老助学协会做志愿者。 老人们从2005年扶老助学以来,到过陈江、水口、马安、潼湖、三栋、芦洲等地方给小孩子免费开设音乐、舞蹈、书法、绘画、英语、国学等课程。在他们开设课程过程中,不少孩子也受到老人们的感染,加入到志愿服务中。 马倩儿说,在老人志愿者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怎样去对待爸爸妈妈,怎么会帮助别人。”马倩儿课余时间就跟着老人志愿者去做志愿服务。 “做志愿服务开心而充实” 洗菜、煮饭、炸薯条……在孩子们上课的时候,老人志愿者夏莉萍、王春桃、贺益娥等后勤队伍已经在厨房里忙碌地为孩子们准备晚餐。 贺益娥今年60岁,是后勤队伍中的主力军。贺益娥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后,就要忙碌一整天。早上6点钟开始为孩子准备稀饭、鸡蛋、点心等早餐,一次要煮30多个人的份量,在几个老人的协助下,在7点前就能把早餐准备妥当。 在孩子们吃完早餐,贺益娥就要开始忙碌午餐的事情了。豆腐炒鸡蛋、红烧土豆、青菜、玉米红萝卜马蹄汤……虽然菜式简单,但是老人从买菜到煮菜每一个步骤都要亲力亲为。 切菜、洗菜、炒菜……老人们在厨房里动作利索,一点都不像是60多岁的老人的行为速度。 “每天从早上忙到晚上,累吗?”记者问贺益娥。 “累是肯定是累,但是很快乐的!”贺益娥说,和大伙一起,累并快乐着。 “其实已经退休了,可以在家里休闲安享晚年,为什么还要出来当志愿者?” “在家里孙子不用帮忙带,自己也闲着,现在可好了,自己老年节目丰富和充实了,而且多点做志愿者,走动多了,身体都比以前好多了。” 记者采访到,做志愿者的老人们都会有贺益娥类似的感受,“做志愿服务开心而充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