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杂谈] 田野考記錄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i==
桔頭村位於園洲鎮的上園片(東江上游),距離鎮政府(位於東江下游的下南村)15分鐘車程,全村現居人口約有三千多人(不包括旅居港澳及外地的村民)。鄰近主要有禾山村(梁姓)、田頭村(陳姓)和馬嘶村(陳姓)三個自然村,另有坎頭村(周姓)和龍叫村(莫姓)兩個只有為數百人的小自然村,歷來關係頗佳,互相通婚。多年來,形成了上園片一個大族群。
桔頭村隔江相望是東莞巿的企石鎮,桔頭村設有一個固定的「橫水渡」(街渡)碼頭,每天接載來往過江的村民,風雨不改。企石鎮交通比較方便,每月又有墟期二天,以往桔頭村民主要是透過企石的墟期進行農副產品交易和其他交流活動。事實上,早年企石鎮乃上園片村民(包括禾山村、田頭村和馬嘶村)的主要經濟活動中心,甚至醫療方面都是依重企石鎮人民醫院,所以歷來企石鎮跟桔頭村的關係是十分密切,歷來都有通婚的傳統。直至1952年土改後,園洲鎮雖然劃歸博羅縣管轄,但這些交往維持至今。不過,最近十年園洲鎮工業和交通等各方面都發展起來,上園片(包括桔頭村)對企石鎮的依賴稍為減弱。
        
桔頭村名由來,據村中父老相傳,有賣麥芽糖的老翁行經村口,見基圍壆上有一棵老桔樹的大樹桩,於是取名「桔頭」。桔頭村主要是譚氏集居,村民相信我們的祖先乃源於東莞巿松柏塘鎮譚氏分支,開基祖七世譚公祿郎(詳細年份不可考,大約是明朝)來此開枝繁衍。譚公祿郎共有四子:長子百齡、次子賜第、三子康養和四子二福。所以,全村主要分為四家房,依次為門口坊、壆頭坊、丁子(墩梓)坊和榭田坊(次序有待考証)。每年春祭(三月清明),村中幹部都會派代表前往東莞松柏塘參與祭祖活動。
村中現存三座宗祠,大宗祠一座,另外兩房各有小宗祠兩座,分別為壆頭坊和丁子坊(名叫百祖廳,以前乃丁子坊歷代祖先供奉處),前者現已空置;後者則租於民工開設小食店,堂中的神祉牌位早於解放初期土改和文化大x命全數被毀。大宗祠位處四坊中央,為二進式建築,中有大堂「崇本堂」。朝北面向博羅羅浮山,祠前有一大池塘。現祠中「崇本堂」供奉開基六世祖譚公祿郎及其四子靈位。大宗祠現已成為全村老人日常聚會的地方。
        根據實地考察所得,大宗祠入門右壁上有奠基石碑,名曰「新建太祖祠碑銘」,碑銘內容(詳見附件1)記述修建大宗祠的緣起及籌建經過。據碑銘記載,康熙末年(1722),炳兩公己開始籌建大宗祠,由於經費不足和人心不齊,延及至嘉慶九年(1804)由眷魁公等再籌措建祠,宗祠才得以順利開始興建。石碑乃十六世孫藉邦和十七世孫其煜於嘉慶拾年(1805)歲次乙丑葭月轂旦所立。
        font]

1999
年夏天村民組織村中父老,口述整理各房子孫繁衍排序,重修譚氏族譜。
根據村中父老憶述,解放前本村有修族簿,惟解放後族簿己散伕,有傳言說族簿於1981年因村幹部爭執而被燒毀,但根據實地訪問所得,村中的父老似乎沒有人看過以前的族簿,現在也沒有任何族簿的殘件可尋。
        
    根據族譜記述,桔頭村開基祖乃六世祖禮常之子祿郎(七世),而根據族譜描述七世祖祿郎在桔頭開基後共育有四子,長子百齡,次子賜第,三子康養,四子二福,由此今天桔頭村分為四家房()。依族譜排序,以上四子應為八世祖。不過,打從九世祖起,直至十七世祖,新修族譜沒有任何記錄,而事實上新修族譜的序言也中強調由七世至十七世,無法追查云云。然而,族譜由十八世祖開始,至今二十六世祖,又可以較清析地排序列明四坊的子孫繁衍情況。由此可見族簿存在很大的問題。
首先,由七世至十七世,雖共歷十代人之久,但這次重修族譜時,竟然未能找到任何佐証的資料。按常理推論,如果說年代久遠,資料遺失並不稀奇。但為何由定世祖到七世祖又可以順利找到相關的資料呢?資料從何而來,有何根據呢?新修族簿中都欠缺相關可查証的記述。
其次,根據實地考察祠堂的「新建太祖碑文」,碑文明確記載立碑者是十六世孫藉邦和十七世孫其煜。當中更提到早於康熙末年炳兩公發起籌建宗祠,但因錢銀不足人事不和而未能成事,接著至嘉慶九年(1804)鄉人再重新籌建宗祠,最後歷數年才把宗祠建成。由此可以推論,從康熙末年到嘉慶十年,約八十多年,應該有先民於桔頭村居住,但新修族簿並沒有提及這些資料。另外,根據碑文所載,桔頭村曾出過舉人、夙儒、貢生和武恩貢生等等,但現在村中卻沒有任何記載或流傳的故事。究竟七世祖至十七世祖接近十代人之久,桔頭村發生了什麼事,實在奈人尋味。
此外,新修族簿基本只偏重四坊子孫近代繁衍情況,不過,族簿中仍存在很多錯漏和誤處,例如名字錯誤,章節混亂等。近代子孫基本上都有人事可查,理論上可以整理得較好,但無奈可能礙於參與重修的族簿的父老,他們學識不高,在編纂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些錯漏。
新族簿中出現幾家雜姓人家「散房」,他們何時何因遷入本村,全都沒有資料可考,根據訪問村中父老描述,他們多是水上人家,早年在東江一帶捕魚為生,由於生活困苦,所以投靠本村並定居下來。據現在的村書記表示重修族簿時因散房已數代人定居本村,況且他們早己改為姓譚,遂順理成章將其收錄入冊,成為譚氏一份子。
        總摡而言,譚氏族簿出現不少缺漏的情況,但若果我們把這次重修族簿視之為宗族重建(或重新建立)的初步階段,以上種種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桔頭祠堂.JPG

桔頭祠堂.JPG

桔碩碑12.JPG

桔碩碑12.JPG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33 个回复

倒序浏览
patrick LV.21+ 2010-12-22 01:22
沙发 来自: 中国香港
明德仔.
你去考察各村的風情
最重要拍到碑文之類的有信可實的文物証據.
再就是作田野考訪問..把該村的故事整合和撰文.
以上可以作為一例供你參照!

上南朱氏祖祠, 修建時我曾和歷史系教授去考察過.
看到工匠把舊的橫樑和雕花眉檐都拆掉....教授心痛不已.
因為把最有價值的東西的去掉.換上新的木頭..根本沒有考據價值...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wisdomtea LV.36+ 2010-12-22 14:35
板凳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呢位阿叔真有心,代明明德同你讲声多谢先。[s:16][s:16]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LV.31+ 2010-12-22 14:39
地板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不知是否楼主亲手写的呢?好详细!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子善 版主 2010-12-22 16:32
5#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patrick 叔在香港呆久了,也习惯了繁体字。[s:16]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牛。 LV.36+ 2010-12-22 17:49
6#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哦也哦也。。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TNT 禁止发言 2010-12-22 19:44
7#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強爺 LV.11+ 2010-12-22 22:38
8#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唔錯啊.努力啊.哈哈.强啊!!!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patrick LV.21+ 2010-12-24 10:40
9# 来自: 中国香港
明德仔:
你是咱們園洲的新才俊,被你的純潔信念打動。上月我因興趣和工作需要,到粉嶺圍村彭氏打醮現場拍照搜集資料。
現將之在此公開,希望能給你參考。圖文並茂!!
只是拍幾張圖片,沒有文字說明,只是徒費功夫也。

祝你  更上一層樓


==========================
粉嶺圍十年一屆太平清醮

彭氏一姓的源起及其南遷來港始末

彭氏是新界鄧、廖、文、彭、侯五大望族之一,他們的先祖曾經幫助軒轅黃帝打敗蚩尤。公元前二千多年的堯舜時代,彭祖受封於「彭城」,後人於是以城名為姓,至今已歷四千餘年。幾代以後,出現了彭祖,壽命達八百歲。
新界彭族的遠祖原居於甘肅省隴西一部。唐玄宗時,先祖彭雲因避安史之亂,輾轉遷居於江西宜春盧陵縣。
彭氏族人南遷來港始末
南宋光宗年間(1190-1195年),彭氏子孫彭桂與子彭迪然擔心蒙古大軍的侵略會影響生計,毅然舉家南遷至新界粉嶺一帶,起初卜居於新安縣龍山(即粉嶺龍躍頭一帶),不久再遷居於粉嶺樓一帶,其後人於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年)徙居於粉嶺村一帶,並立圍定居。彭族自彭桂立村自今已近八百年,已在粉嶺建了多條村落,包括南邊村、北邊村、圍內村和粉嶺樓村等,村民人口三千餘人,族人多聚居於粉嶺圍、粉嶺樓;就連上水掃管埔村、蕉徑村、大埔汀角也有彭氏族人定居。
「粉嶺」一名的由來
粉嶺古名鴉鵲堲,明中業時期,鄉民掘山建村時,發現該地泥土呈白色粉狀,故稱為「粉嶺壁」,後人簡稱為「粉嶺」。
彭氏宗祠
據說彭氏族人移居粉嶺樓後不久,即開始興建第一座祠堂。按彭氏族譜記載,宗祠建於明朝萬曆初年(1573年),位於粉嶺北便村。後來祠堂被拆掉,據村中長者解釋,這是因為祠堂的風水欠佳。由此可見,彭氏族人對風水堪輿之學深信不疑。清朝到光年間,因宗祠架構樑垣頹敗,國學生彭步進倡議村中堂、祖及兄弟捐助經費,聘請風水先生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擇吉移建現址,仍居北便村內。後於光緒十年(1884年)重建,又於1979年重修。大門左右懸有楹聯:「商賢世澤,宋史家聲。」
粉嶺圍太平清醮的來由
粉嶺圍彭族太平清醮屬十年一屆,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開始年代已難考究。據彭氏族人說:「太平清醮原於唐宋朝代興起,那時人民游牧值農生活艱困,年中遇上或遭受災禍,穀豆歉收,遂發起僧道祈禱\誦經功德法奏天神,田園土地主神,護境護鄉各方土神,因得神力庇佑,災害消除,農牧豐收,人民生活得安享太平盛世,俗例相沿延續成十年一屆太平清醮酬謝神恩,神人共樂。」
又如粉嶺圍太平清醮的大會主席彭鏗然所言:「太平清醮之慶典由來已久。世人為感謝上天照顧蒼生萬物,也祈求來日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遂設壇祭祀;此風俗為各處鄉村傳為族例,並定期籌辦,以期驅邪超幽,神人共享,福澤萬家。」

太平清醮的儀式
打醮開始以前有一項準備工夫要先做,就是「揚幡」,是豎立竹竿的儀式。竹竿上掛有幽燈,下設有幡亭,據說可給遊魂指路和休息。新界許多地方的太平清醮,幡竿的數目是五枝,分別代表了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幡竿所覆蓋的範圍是醮棚,醮棚是做醮的核心地帶。
打醮最重要的儀式之一是最後一夜的「祭大幽」,即對無主孤魂作出超度和分衣施食。喃嘸先生首先替亡魂超度,所做的儀式包含了打開地府之門,將亡魂集中在壇前,點化亡魂不要再眷戀凡塵俗世,並將其超度,讓他們可以早日輪迴。
超度之後就到分衣施食的環節。由於遊魂眾多,易生騷亂,所以村民把巨大的鬼王抬出,對無主孤魂收鎮壓之效。村民接著在地上鋪上分二行長長的金銀衣紙,好讓男女亡魂獲得施捨。由於整個場地滿是遊魂野鬼,女性(尤其是孕婦)是不會參加的。即使是男性村民,也必須先取利市,以擋凶災,而且儀式進行期間,彼此不能呼叫對方名字,防止鬼魂跟隨。
儀式結束後,被認為帶來疾病、不幸的鬼魂就會離開鄉村,而大士王亦會被火化送走。

粉嶺圍太平清醮的情況
粉嶺圍彭族太平清醮屬十年一屆,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內容為祭祀神靈,乞求神力扶佑,禱\告合境平安,丁財興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今年由舊曆十一月二十一日(新曆12月16日)開始,至二十四日(12月19日)。
在醮會正式舉行之前,其實有許多籌措、準備的工夫,從籌備到完畢約需時一年之久。約於一年前即籌組「建醮委員會」。又要選好「緣首」,粉嶺圍共選了九個年輕男性擔任緣首,他們在神前被選出,再醮會正式舉行時代表鄉民侍奉神明。大部份地方的緣首的數目都是九人,可是大埔泰亨有十人、錦\田有六十人,而元朗廈村鄉於1984年的醮會,稱為緣首就有三百人之多。
在二千年的農曆三月五日,舉行上頭表祭神儀式,喃嘸先生率眾緣首及父老祭神,又於農曆七月二十日舉行上二表祭神儀式。上表是鄉民通過其代表(緣首)及神明的代表(喃嘸先生)之手,向天、地、水、陽三界四府的神祇發出邀請信的儀式。
醮壇設在村前廣場,神棚戲棚相對,醮壇神棚擺陳香案、神帳、橫匾,精美紮作物品,供萬眾親朋觀賞。
12月16日早上五時三十分,村中父老、兄弟、喃嘸先生和緣首一齊集合在醮會喃嘸棚前,由喃嘸先生開鑼上三表拜祭法事。在此儀式中,寫上鄉民的名字的表文,用雞冠去污後,就連同紙紮的功曹馬(或稱使馬)化去。此儀式象徵著在表上有名字的鄉民,邀請各方神祇前來參加醮會之意。
在七時三十分,出發去取水,再回醮會神棚作淨壇法事。取水是到區內的河中,取水回醮壇的儀式。這些水經符籙去污、密封後,就放在壇內。等打醮完畢後,鄉民就會分水回家煮用。
九時三十分,是揚幡儀式。「揚幡」,是豎立竹竿的儀式。竹竿上掛有幽燈,下設有幡亭,據說可給遊魂指路和休息。
至十時三十分,到彭氏宗祠迎接彭公神位和英雄帳神位回醮坐陣,繼而至北帝廟玉虛殿迎接三聖宮(北帝、關帝、文昌帝)回村中醮會的神棚供奉,期間在廟外有舞獅活動,廟內由道士率領眾人參拜眾神,並迎回村內供人參拜。
十二時三十分,各父老及工作人員齋膳。至下午有醒獅點睛儀式,邀請了新界北區民政事務專員黃漢豪、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主持上香、放生及醒獅點睛儀式。晚上戲棚的神功戲正式開鑼,前來獻藝的是慶鳳鳴劇團,當晚首演「七彩六國大封相」、「柳毅傳書」兩本戲。
12月17日下午四時啟人緣榜,把登記著有份參加打醮者名字的人命榜,像金榜題名一樣,貼示出來。
12月18日是醮期正日,當日除有參拜儀式外,還邀請了民政事務局局長林煥光到來主禮及頒授錦\旗,並設有齋膳供嘉賓享用。
12月19日晚上八時開始拜神,然後開始「祭大幽」。
「超幽」是打醮最重要的儀式之一,即對無主孤魂作出超度和分衣施食。喃嘸先生首先替亡魂超度,所做的儀式包含了打開地府之門,將亡魂集中在壇前,點化亡魂不要再眷戀凡塵俗世,並將其超度,讓他們可以早日輪迴。
超度之後就到贈衣施食的環節,時間是十時四十五分。由於遊魂眾多,易生騷亂,所以村民把巨大的鬼王抬出,對無主孤魂收鎮壓之效。村民接著在地上鋪上分二行長長的金銀衣紙,好讓男女亡魂獲得施捨,其中還火化幽衣三百六十條,男衣女衣各半。由於整個場地滿是遊魂野鬼,女性(尤其是孕婦)是不會參加的。
至十一時,所有幡竿同時拔起,拿到鬼王前火化。這是贈衣施食後,有主歸主,無主歸廟的安撫方法。
儀式結束後,被認為帶來疾病、不幸的鬼魂就會離開鄉村,而鬼王亦會被火化送走。
在化衣完畢後開始,村民不能與他人打招呼,聽見有人叫自己名字也不可回應,要一直無聲的回家向祖先上香拜祭,個人的醮務便完結。化衣和化幡竿後,再化鬼王,打醮便圓滿結束。
12月20日是最後一天,當天眾父老、緣首酬神,並化人緣榜,然後送三帝回廟,打醮亦隨之結束。

粉嶺圍太平清醮的意義
籌辦一次太平清醮,耗費動輒過百萬元,如此龐大的資金、盛大的祭祀活動,需要村民踴躍捐輸才行。據悉,單是粉嶺圍的村民就合共捐了二十餘萬元之多。除錢財之外,打醮的籌備工作歷時近一年(如開工扎作、搭棚作灶等)始可完成,可見村民十分熱心於本鄉事務,亦反映了他們的團結和合作無間。所以由此說來,鄉村群策群力,合力舉辦太平清醮亦可以促使鄉村內部團結一致,使各村民對本村有向心力、凝聚力,從中亦體現了村民團結合作,和睦親誼的力量。

神功戲.jpg

神功戲.jpg

粉打.jpg

粉打.jpg

粉打2.jpg

粉打2.jpg

粉打3.jpg

粉打3.jpg

粉打4.jpg

粉打4.jpg

粉打4-1.jpg

粉打4-1.jpg

粉打5.jpg

粉打5.jpg

粉嶺5.jpg

粉嶺5.jpg

粉嶺6.jpg

粉嶺6.jpg

粉嶺8.jpg

粉嶺8.jpg

粉嶺9.jpg

粉嶺9.jpg

粉嶺打1.jpg

粉嶺打1.jpg

粉嶺打2.jpg

粉嶺打2.jpg

粉嶺打3.jpg

粉嶺打3.jpg

粉嶺打4.jpg

粉嶺打4.jpg

鬼王-粉打2010.jpg

鬼王-粉打2010.jpg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保时捷 版主 2010-12-24 15:19
10#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见证了历史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特级香蕉皮 LV.50 2010-12-24 17:59
11#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睇大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罗浮侠医 LV.33 2010-12-25 15:39
12#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桔头和禾山李屋交界,不是仁兄所说的梁姓。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FUSS LV.1+ 2010-12-25 21:19
13#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不错,是要叫老人们总结收集些历史,不然就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就算知道也不会那么专业的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patrick LV.21+ 2010-12-26 12:08
14# 来自: 中国香港
罗浮侠医 发表于 2010-12-25 15:39
桔头和禾山李屋交界,不是仁兄所说的梁姓。

俠医
印象中禾山都是姓梁...其他姓氏..我是知之甚少.
如有錯漏, 煩請指正!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橼樰 LV.1+ 2010-12-26 21:00
15#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原来如此。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