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园洲的地下森林——关于周边的地质研究

[复制链接]
西门相 LV.16+ 2010-8-19 10:17
31#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华南湿地-四会“地下森林”
   发布日期:2009-12-28   浏览次数:21
笔者上世纪60年代在广西南部的合浦县城郊,见到人们在修水渠时也挖到类似的地下森林。在距挖掘点不远的招待所池塘
笔者上世纪60年代在广西南部的合浦县城郊,见到人们在修水渠时也挖到类似的“地下森林”。在距挖掘点不远的招待所池塘中,生长着两棵挺拔20多米高的古老水松。合浦林科所的科研人员采摘种子回所育苗,一年生苗约一米高,种植在池塘边已蔚然成林。

近年来发现的这片“地下森林”,处于四会中心城区20公里范围内,距离地面最浅处只有30厘米,而最深处也不过7米,地下尽是原始森林树木的躯干。据广州地理研究所李平日教授介绍,四会地下森林均系原始水松林,生长在暖和湿润的北热带。似乎在两三千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强大的寒流,在年平均温度15℃以下便成片冻死。这些“地下森林”集中分布在三水、四会、高明、高要一带。

四会这片“地下森林”是一种难得的宝贵资源,但是四周的农民不懂得古树的科学价值,竟用珍贵的古树制作价值低廉的软木塞出售。在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挖掘场,挖开了一个3米深的大坑,里面堆着很多挖出来的古树树根。在大坑上面就有一台电动锯,一旦挖到适合制作软木塞的树根,就马上锯成条状加工成型,每个以一分钱的价格卖给收购者。100斤的材料能生产300个软木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刘禹教授说,像古树这种珍稀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这样肆无忌惮的毁坏,十心令人痛心,呼吁有关部门应立即制止!

水松属植物在第三纪不仅分类多而且广布于北半球,到第四纪冰期以后,欧洲、北美洲、东亚及我国东北等地均已绝灭,仅残留水松一种,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因主产区地处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珠江三角洲及闽江下游,破坏严重,现存植株多系零散生长。

水松为植物活化石的古老树种,现已成为孑遗植物,仅留存于中国,是国家一级保护的珍贵树种,具有世界唯一性。

它对研究杉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及第四纪冰期气候等都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2006年国家邮政局发行《孑遗植物》特种邮票一套4枚,其中就有一枚水松。其原木材材质轻软,耐水湿,可为建筑用材。根的木质部轻松,比重0.12,浮力大,可做救生圈及软木用具等。果和枝叶可入药。

  水松为半常绿乔木,树高可达25米,胸径120厘米;树皮褐色;枝条平展,叶延下垂,鳞形、钻形及线形,风度潇洒,是湿地和堤岸的优良风景树。花期2~3月,球果9~10月成熟。幼树主根发达,10多年后主根停止生长,侧根发达。生于水边或沼泽地的树干基部膨大呈柱槽状,并有露出土面或水面的屈膝状呼吸根。假如到华南植物园的湖边,就可看见这种长有形如虎爪气根的水松。目前国内最大片的水松林,是珠海市斗门黄杨河边的7万多株水松林带,面积有360多亩,种植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形成了沿河一道风光旖旎的古朴风景线。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西门相 LV.16+ 2010-8-19 10:18
32#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本报讯 (记者 林静)早在6年前,科学家们发现了在四会有一片以县城为中心方圆20公里,距离地面最浅处只有30厘米,而最深处也不过7米的地下原始森林树木躯干,这就是省内最大并轰动一时的四会“地下森林”。

   时隔六年,当年的很多专家再次来到了四会,却发现这些珍稀资源到现在还在遭受着破坏。这些年,古树埋藏地一些不清楚这些古树科学价值的农民,私自乱挖乱用埋藏的古树资源,竟用珍贵的古树制作价格低廉的软木塞。

   27日,记者跟随几十位专家来到四会一片开发出来的地下森林区域。

   据专家测定距今已有2000多年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的李平日教授告诉记者,四会地下森林均属原始水松林,水松在年平均温度15℃以下便成片冻死。地下森林集中分布在三水、四会、高明、高要一带,据专家测定距今已有2000多年。由于它的生长期都在两三千年前,而且在其之后就再没有发现天然水松林的痕迹,这说明在两三千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从出土的原始水松林观察和所掌握的资料分析,似乎是被毁灭于一次大面积的寒流。

   李教授介绍说,广东埋藏古树分布广,目前已发现60多处;数量多、树种多样,包括濒临灭绝树种;时代跨度长,数百年至数万年的都有;若能采集各个时期的埋藏树木进行分析研究,可为第四纪(240~260万年前至今)的环境演变的研究提供比较精细、系统的信息。

   100斤的古树能产300个软木塞

   记者在“地下森林”另外一个区域看到一个大约足球场那么大的挖掘场地,场地外围堆放了十几袋用古树制作成型的软木瓶塞,进入挖掘场地,就看到一个大约3米深的大坑,里面堆了很多挖出来的古树树根,几个农民还在忙碌地挖坑,在大坑的上面就有一个电动锯,一旦有适合制作软木塞的古树被挖出来,就会马上被锯成长条加工成型。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刘禹教授告诉记者,2002年的时候他带领研究员来到四会进行古树的研究,前一天还好好的古树,第二天就被挖出来加工成了软木塞了。

   从挖掘古树的村民那里记者得知,挖掘场地是被一些老板承包的土地,这些老板雇用当地的村民来挖掘古树,村民们制作的软木塞以每个一分钱的价格卖给老板。有的村民说,一百斤的古树能生产三百个软木塞。刘禹教授说,像古树这种珍稀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这样的破坏速度惊人。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西门相 LV.16+ 2010-8-19 10:22
33#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以下是四会地下森林的相关图片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西门相 LV.16+ 2010-8-19 10:23
34#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这些木头没变成硅化木

m10.jpg

m10.jpg

m1.jpg

m1.jpg

m2.jpg

m2.jpg

m3.jpg

m3.jpg

m4.jpg

m4.jpg

m5.jpg

m5.jpg

m6.jpg

m6.jpg

m7.jpg

m7.jpg

m8.jpg

m8.jpg

m9.jpg

m9.jpg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挨仔超 LV.1+ 2010-8-19 11:10
35#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这些泥好像到处都有耶!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西门相 LV.16+ 2010-8-19 21:29
36#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这些泥好像到处都有耶!
挨仔超 发表于 2010-8-19 11:10



可以说分布比较广泛吧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butu8888 LV.2 2010-8-20 22:46
37#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本帖最后由 butu8888 于 2010-8-20 23:03 编辑

地下的木头都没烂,年头应该不远。可能是毛同志那时候大改农田搞的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西门相 LV.16+ 2010-8-20 23:57
38# 来自: 中国广东汕头
本帖最后由 西门相 于 2010-8-21 00:02 编辑
地下的木头都没烂,年头应该不远。可能是毛同志那时候大改农田搞的
butu8888 发表于 2010-8-20 22:46



    你太小看木头了,你大概忘了在中学时化学课里讲到的碳是不易氧化的,四会的地下森林历经千年而不腐就是很好的例子,你看看上面转的帖和图片。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林仔 LV.21+ 2010-8-21 02:14
39#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十几年前,田头的“赤岗滩”在挖输油管道时也挖出漆黑粘土夹杂木头,有人说是水杉,经过无数岁月的深埋木质还是非常的坚韧,有的挖出很大一截,可想而知定是参天大树…可惜,木头都被拖回家当柴禾烧了,而黑土也无人认识到是上好陶瓷泥…
园洲,期待你更多的发现……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西门相 LV.16+ 2010-8-21 08:41
40# 来自: 中国广东汕头
本帖最后由 西门相 于 2010-8-21 08:49 编辑
十几年前,田头的“赤岗滩”在挖输油管道时也挖出漆黑粘土夹杂木头,有人说是水杉,经过无数岁月的深埋木质 ...
林仔 发表于 2010-8-21 02:14



    楼上当年是目击者吗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Nick` LV.6+ 2010-8-21 09:46
41#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这些都系园州的财富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林仔 LV.21+ 2010-8-21 11:08
42#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楼上当年是目击者吗
西门相 发表于 2010-8-21 08:41



    有去拾过柴,也有挖出去泥坑里游过水…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西门相 LV.16+ 2010-8-21 11:25
43# 来自: 中国广东汕头
有去拾过柴,也有挖出去泥坑里游过水…
林仔 发表于 2010-8-21 11:08



    这些坑还在吗?在坦克场那些坑已成了垃圾埴埋场。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林仔 LV.21+ 2010-8-23 10:31
44#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回复 43# 西门相


    坑挖得不深,就三四米,埋好管道之后基本填平了,那些地方也已经建厂房或出租做草皮场了…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1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