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科乡学生家庭情况总体介绍 从这次实地调查告了解到乌科乡学生家庭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 1、因为乌科海拔高,乌科乡中心校是布拖海拔最高的几所学校之一(接近3000米),储水能力差,交通极为不便,从布拖县城至今没有正式公路(不过访查期间发现当地已经在建设一条水泥公路),;当地家庭主要还是以务农为生,主要作物有玉米和土豆,除此以外,极小种有其他的农作物。产的粮食基本都是自己吃,以及喂养牲畜,再通过售卖牲畜,置换其他粮食,当地普遍需要购买大米,部分经济条件差依然以玉米粉为主食。 2、当地家庭普遍人口较多(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彝族可以生三个子女,但实际上一个家庭普遍有5个小孩以上)。 3、一般家庭也养牲口,多为猪和羊,一般数量较少,因为海拔高,饲料不够,养多了会占用粮食,部分家庭会饲养马匹。另外当地家庭养的牲口很少会出售,因为彝族的习俗使然,一般有亲人去世,彝族家庭都要送牲口赶礼,然后彝族家庭有人生病或者出事,也习惯做法事驱邪,也需要杀牲口。过彝族年和火把节等民族节日,也是传统习惯家家户户要杀猪过节。所以一般家庭养牲口很多是为了应付传统礼节。尤其是过年,必须家家户户都有一头过年猪。 4、当地存在不少家庭因为毒品、艾滋病原因致贫、致病或坐牢,导致不少孤儿的产生,这在当地属于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访查期间也有学生的父母已经患有艾滋病的情况。唯有通过教育提高当地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5、由于交通闭塞,很少有家庭情况坚持在外打工。根据调查情况来看,部分当地出外打工大多是做建筑小工,去新疆摘棉花,或者去砖厂做工的多,多是体力活,不固定,收入不稳定的工种。
学校现状 乌科乡中心校是当地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现在有1-6年级各1个班。学生197人左右,另学前班30多人。其中女生占比只有39.09%,另外到了三、四年级学生流失比较严重,据学校校长,导致辍学有2个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学生已经具备劳动力,回家辍学了,一部分是因为学校的环境太差,去更远的学校就读。
预计2016年9月一年级新招55个学生,届时全校学生数约为250人。 从这次实地调查告了解到乌科乡中心校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 1、因为乌科海拔高,乌科乡中心校是布拖海拔最高的几所学校之一(接近3000米),经济状况较差,同时当地存在不少家庭因为毒品、艾滋病原因致贫、致病或坐牢,导致不少孤儿的产生,这在当地属于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2、乌科乡中心校离县城只有13公里,该校除了校长没有住校老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卫生习惯培养无从做起。 3、乌科乡中心校的卫生物资配备较差,男生宿舍的门都是全坏的,住宿条件状况较差,女生宿舍的卫生状况也不是很理想。 4、目前该校所有学生均无教辅材料,学生只有课本,教学质量非常不理想。 5、由于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基本的生活条件,因此该校的学生稳定性很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学生旷课情况非常严重,调查当天,我数了一下,应到学生215人,但实际到校才170多人;2、学生辍学率高,尤其是高年级,辍学更是严重。
乌科到县城只有土路
学校正门口
目前学校只有1栋教学楼,共9间课室 目前正在兴建的综合楼
学生宿舍(借用旁边乡政府的办公楼作学生宿舍)1、女生宿舍一般2个女生一个床位
男生宿舍,位于另外一个小院,一下雨相当泥泞,而且男生宿舍的门全部是坏,无法锁上,由于乌科乡海拔很高,夜晚相当寒冷。男生宿舍也是2个男生挤一个床位。
学校厨房 学校的厨房目前是一个临时的厨房,日后等综合楼建好后就会搬到综合楼。 学校设有饭堂,总体来说卫生情况尚可,每日为全校200多师生提供早中晚三顿。 早上一般是馒头和粥; 午餐一般是莲花白或者土豆炒肥猪肉,一个星期能吃2-3次肉 晚餐跟午餐一样。
学生在学校生活现状 1、学生伙食:现在住校的学生每天在学校吃三顿,每餐都是热饭热菜。其中中午是国家营养午餐。每个星期保证吃两次肉。 走读的学生每天在学校只吃中午一顿饭。一般是炒土豆,白菜酸菜汤等为主,主食固定是米饭,一般是一菜一汤,现在学校有个临时的厨房,到吃饭的时候,学生一般打好饭在教室或者外面蹲着吃。学生饭量都比较大,饭不够可以随时添加。 2、学生宿舍和生活习惯。 目前该校共35张上下铁架床,共提供70个床位,一般每个床位睡2个人,可支持140个学生住校。 女生宿舍是借用旁边乡政府的4间房间,是上下铁架床,每个床位睡2个学生。卫生条件一般,卫生日品短缺,棉被是学校统一提供,但比较残旧。学生反映冬天很冷,棉被不是很保暖,现在观察,这里海拔较高,棉被质量较差。 男生宿舍在校门口对出的一个小院落,一下雨就相当泥泞,男生宿舍的所有门都是坏,与外面透风,夜晚室内温度跟室外一样,非常寒冷,卫生条件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