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凉山布拖县乌科乡中心校全校助学方案 项目名称:大凉山布托县乌科乡中心校整校推进 项目目标:通过筹集一定的款项。提供ECD服务来提高彝族儿童的入学准备,有效降低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通过学校层面提供的综合营养、健康卫生教育、儿童关怀扶助来提高彝族儿童的准入社会准备,帮助其融入主流社会。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索、验证、推广有效经验,帮助政府与社会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项目背景:布拖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与云南省巧家县隔金沙江相望,属大凉山山脉,平均海拔 264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经济基础相对贫困落后, 布拖县的很多乡村都还十分闭塞,交通不便。因此基础教育的发展比较落后。由于历史原因,凉山州绝大多数彝族部落在新中国成立时,是从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加之地理原因,积贫积弱成为凉山州、尤其是西昌东部六县挥之不去的阴影。 随着各级政府和外来民间组织的努力,当地教育入学率虽然得到不断改善,但是当地素质教育,尤其是卫生习惯该地区学龄儿童身体健康和教育发展的短板。 虽然国家实行了义务教育,学生能享受两免一补(免学费、免学杂费,住宿生享受住宿补贴),但是由于当地财政经费紧张,家长收入有限,很多学生上课就真的只是上课,课本只是语文和数学两本书没有其他的教辅材料和练习册,没有统一的校服,于是学生上学仅仅是上学而已,得不到正常的有质量的学习效果。 同时当地的中小学普遍存在不良的卫生习惯,例如从小就没有刷牙洗脸,没有洗脚睡觉,定期梳头发,洗衣服等基本的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在小学校园里常见的不良卫生习惯有:乱扔乱丢、乱涂乱画、乱踢乱踏、随地吐痰、垃圾乱倒。究极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1、当地的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差,当地还是大量的土房、屋内也是土地板面,更是光线阴暗、环境潮湿,拥挤不堪。村里缺乏公共厕所、垃圾箱(桶)、垃圾等,卫生基础设施跟不上。因此很多学生从小玩耍、学习的环境便不是干净。2、当地家长几乎无任何卫生意识,无法从家里对子女卫生方面的进行指导。3、学校缺乏足够的师资。老师数量少,以及老师的质素参差不齐,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4、学校缺乏足够的卫生物资。 而习惯是一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很多习惯往往都是早年形成的,好的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将贻害终生。刚刚步入学校大门的小学生,他们正处于习惯的培养阶段,各种习惯还未完全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而素质教育,就是要教给孩子终生有用的东西,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持续的生命成长工程。良好的卫生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学生阶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孩子们长大后就会选择和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开始行成的时期,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发展中的孩子可塑性大,及时施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慈善会计划和当地教育部门通过整校推进项目,通过为学校提供教辅材料、生活管理员以及必要卫生用品物资,为当地彝族小学生提供健康卫生行为干预与健康卫生日用品,保障孩子健康成长,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提升整校的教学水平和巩固当地适龄儿童的就学率。 这是布托县城2016年实图
住房都以泥砖屋为主
项目所在地背景:乌科乡情况 乌科乡位于布拖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3公里,辖乌科、洛呷、洛作3个村委会,人口0.3万。农业主产马铃薯、玉米、荞麦、水稻。从布拖县城有土路可以到达,但没有班车,必须包车前往。乌科虽然离县城较近,但是海拔较高,是布拖海拔较高的地方,因此当地的经济状况普遍较差。 乌科乡学生家庭情况总体介绍 从这次实地调查告了解到乌科乡学生家庭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 1、因为乌科海拔高,乌科乡中心校是布拖海拔最高的几所学校之一(接近3000米),储水能力差,交通极为不便,从布拖县城至今没有正式公路(不过访查期间发现当地已经在建设一条水泥公路),;当地家庭主要还是以务农为生,主要作物有玉米和土豆,除此以外,极小种有其他的农作物。产的粮食基本都是自己吃,以及喂养牲畜,再通过售卖牲畜,置换其他粮食,当地普遍需要购买大米,部分经济条件差依然以玉米粉为主食。 2、当地家庭普遍人口较多(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彝族可以生三个子女,但实际上一个家庭普遍有5个小孩以上)。 3、一般家庭也养牲口,多为猪和羊,一般数量较少,因为海拔高,饲料不够,养多了会占用粮食,部分家庭会饲养马匹。另外当地家庭养的牲口很少会出售,因为彝族的习俗使然,一般有亲人去世,彝族家庭都要送牲口赶礼,然后彝族家庭有人生病或者出事,也习惯做法事驱邪,也需要杀牲口。过彝族年和火把节等民族节日,也是传统习惯家家户户要杀猪过节。所以一般家庭养牲口很多是为了应付传统礼节。尤其是过年,必须家家户户都有一头过年猪。 4、当地存在不少家庭因为毒品、艾滋病原因致贫、致病或坐牢,导致不少孤儿的产生,这在当地属于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访查期间也有学生的父母已经患有艾滋病的情况。唯有通过教育提高当地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5、由于交通闭塞,很少有家庭情况坚持在外打工。根据调查情况来看,部分当地出外打工大多是做建筑小工,去新疆摘棉花,或者去砖厂做工的多,多是体力活,不固定,收入不稳定的工种。 学校现状 乌科乡中心校是当地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现在有1-6年级各1个班。学生197人左右,另学前班30多人。其中女生占比只有39.09%,另外到了三、四年级学生流失比较严重,据学校校长,导致辍学有2个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学生已经具备劳动力,回家辍学了,一部分是因为学校的环境太差,去更远的学校就读。
乌科乡中心校学生分布(2016年4月数据) 预计2016年9月一年级新招55个学生,届时全校学生数约为250人。 从这次实地调查告了解到乌科乡中心校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 1、因为乌科海拔高,乌科乡中心校是布拖海拔最高的几所学校之一(接近3000米),经济状况较差,同时当地存在不少家庭因为毒品、艾滋病原因致贫、致病或坐牢,导致不少孤儿的产生,这在当地属于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2、乌科乡中心校离县城只有13公里,该校除了校长没有住校老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卫生习惯培养无从做起。 3、乌科乡中心校的卫生物资配备较差,男生宿舍的门都是全坏的,住宿条件状况较差,女生宿舍的卫生状况也不是很理想。 4、目前该校所有学生均无教辅材料,学生只有课本,教学质量非常不理想。 5、由于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基本的生活条件,因此该校的学生稳定性很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学生旷课情况非常严重,调查当天,我数了一下,应到学生215人,但实际到校才170多人;2、学生辍学率高,尤其是高年级,辍学更是严重。 下图是学校照片:
目前正在兴建的综合楼
学生宿舍,破旧潮湿。漏水。大门也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