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旅游] 【公庄】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专题:官山陈文英——旅游饭,庄稼人怎样吃更香?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1.jpg

乡村旅游人陈文英在教城里来的小朋友做月光饼。 本报记者李燕文通讯员王传亮 摄

DSC0002.jpg

游客到乡村体验收稻谷。 (资料图片)

DSC0003.jpg

小朋友在乡村体验捡坑螺的乐趣。本报记者李燕文 通讯员王传亮 摄





从被“赶鸭子上架”到乐为“乡村旅游人”,一年多时间,博罗县公庄镇官山村村民陈文英完成了从农民到“乡村旅游人”的蜕变。她不仅收获了财富,还带动了村民参与,更让她的“空巢”生活充实了。这是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在农旅联姻路上,涌现出一批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今年,在国家旅游局开展乡村旅游“百千万品牌”推介行动中,我市有25人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他们有着怎样的创业故事?该如何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惠州日报》记者带您一起走近他们。

  变身记
  “赶鸭子上架”,空巢老人变大忙人
乡村旅游人的初次体验,让陈文英树立了信心:不仅稻谷收完了,还有了收入。更让陈文英开心的是,家里热闹了很多,她作为空巢老人也不再空虚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乡村旅游是村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康庄大道。村民搞乡村体验游,荷包鼓了,生活更丰富了,而到旅游景区打工,既可以照顾家庭,又有经济收入,还能帮助旅游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


  搞乡村体验游,荷包鼓了生活乐了
日前,陈文英家里热热闹闹的,来访的人挤满了客厅。“这些是我最尊贵的客人。”陈文英卖关子说。原来,今年中秋节前,陈文英在家中搞起了应景游——— 月光饼制作之旅。这些是到她家游玩的客人。陈文英自豪地说:“我现在不只是农民,还是乡村旅游人。”

从地地道道的农民到乡村旅游人,用她的话来讲,有点被“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去年,公庄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农村尝试开展农耕体验游。去年11月,公庄镇旅游办组织割稻子体验活动。看到陈文英做事认真负责,家中还种有水稻。镇旅游办主任王传亮找上门来。“恐怕不行吧。我一个农民,除了种田,没干过别的。”陈文英心里很没谱。“还有我们咧!”王传亮拍拍胸脯说。

陈文英作为乡村旅游人的生涯就此开始。当天,有20多户城市家庭到她家体验原始的乡村割稻谷。孩子们都没用过镰刀,陈文英得手把手教。让陈文英有点招架不住的是,孩子们精力旺盛,这里蹦,那里跳,她还得负责现场秩序的维护。折腾了近两个小时,首次体验游才结束。尽管累,但乡村旅游人的初次体验,让陈文英树立了信心:不仅稻谷收完了,还有了收入。更让陈文英开心的是,家里热闹了很多。“小孩都外出工作了,平时就我和老伴在家。”陈文英说,游客过来,还带着小朋友,家里可热闹了,“空巢老人不再空虚。”

这次活动给了陈文英很大启发,她琢磨着多开展一些农村体验游活动。于是,她主动献策,策划辣椒采摘、香蕉采摘、挖番薯等活动,让王传亮多组织游人到她家田地上游玩。渐渐地,游人跟陈文英熟了起来,不时会打电话给她看有啥好玩的,这样她的客源就有了。不仅如此,游人在她家参加完农耕体验活动后,还将邻居的土鸡蛋、青菜等抢购一空。“想不到乡村游的魅力这么大。”她的邻居陈先生说,“今年,我增加了番薯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DSC0004.jpg

  游人在试吃糖环。

DSC0005.jpg

糖环。 本报采集

“好香!好香!”一进博罗县公庄镇官山村村民陈文英家中,一股炸香味扑鼻而来。新春将近,陈文英家中总是热热闹闹的,迎来一拨又一拨慕名而来的游人,他们或现场体验糖环制作的乐趣,或抢购糖环等客家人年货。


  城里人现场炸糖环体验乡村年味
日前,记者来到陈文英家中,她正在忙着和糯米粉,丈夫陈叔则在一旁帮忙烧火。糖环是当地客家人过节的必备小吃之一。按照惯例,临近春节,博罗县公庄镇官山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制作糖环,用来自家吃和招待客人。

糖环主要是用糯米粉、芝麻、糖等配料炸制而成,形状有点像以前马车的轮子。“里面一个小圈,外面一个大圈,里里外外都团圆嘛!这是个好意头。”陈文英说,“家家户户每到过年都会制作,就是为了讨个好意头。”

陈文英告诉记者,以前,村民都是自给自足,或自己品尝,或送给亲戚朋友。现在,很多游人都慕名过来品尝,有的甚至到村民家里体验。今年30多岁的深圳游客林先生是博罗人,现在深圳定居。他带着3岁的小孩一起过来,体验制作糖环,重拾美好的回忆,也让孩子感受一下乡村的年味。他说,小的时候家中就会制作糖环,“大家围在一起制作糖环,很热闹,很温馨,也很有年味。”


  糖环摇身变成旅游载体
一种农家小吃,怎么能够变身旅游资源呢?原来,博罗县公庄镇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去年,该镇还获评“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官山村有桔子园、香蕉林等不错的农家旅游资源,在该村附近,还有一个秋枫寨旅游区,博罗县公庄镇旅游办积极整合资源,将特色小吃和桔子、香蕉等农业资源有机整合起来。

如今,新春将近,该镇旅游办推出糖环等特色小吃体验之旅,通过微信、网站等媒体的推介,让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游玩、体验,使糖环等农家小吃摇身变成一种旅游产品、一个旅游载体。

目前,已经有不少游人前来体验。来自广州的游人张秀文说:“和孩子一起和面,一起炸糖环,很快乐。”
该镇旅游办近期还将组织游人前去体验糖环的制作。

看到乡村旅游一天天旺起来,官山村民都很感慨。“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糖环那么受欢迎。以后,随着旅游的发展,村里将更热闹,农特产品也将卖得更旺。”一村民说。


  ◎知多D
  糖环
糖环是惠州有名的特色小吃,是过节必备的小吃。公庄糖环采用本地糯米精心制作,因其模具像如意,又称“如意环”,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寓意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文/图 (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贺小山 李燕文 通讯员王传亮

  变身计
  乡村旅游要规划,乡村旅游人要“补钙”

北京大学旅游学博士李海涛说,惠州的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老百姓手里的金饭碗,我们要让这些金饭碗发挥作用

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以实际行动证明,乡村旅游是可以让乡亲们致富的,普通百姓也能搞旅游开发。不过,从农民转变为乡村旅游人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而乡村旅游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电商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欠缺。怎么办?

注重推介和规划,串联发展乡村游“惠州的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老百姓手里的金饭碗,我们要让这些金饭碗发挥作用。”北京大学旅游学博士李海涛认为,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以实际行动证明,乡村旅游是可以让乡亲们致富的,普通百姓也能搞旅游开发,旅游开发就在我们身边。

不过,万事开头难,完成从农民到乡村旅游人的蜕变并不能一蹴而就。这一点陈文英深有感触。尽管从事乡村旅游有一段时间了,陈文英还是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陈文英说:“乡村是有旅游资源,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些资源吸引游客。没有游客来玩,资源就只能放在那里。资源的规划和推介,特别是活动的策划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资源活起来。”

陈文英认为,活动的策划和资源的推介方面是村民的短板。如何让百姓成为运营旅游项目的高手?“通过培训将村民变成运营旅游项目的高手,其实压力是非常大的,发挥这一批 ‘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我们一直认为专业的事情要让专业的人来干,这样,效率、效果都是最高、最好的。”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专家、旅游规划师李玉洁认为,一方面要提高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和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另一方面,对政府部门来讲,更为重要的是要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上舍得花钱。

李海涛认为,规划和推介就是要让资源的效用最大化。如果景点单一,又缺少互动性的旅游项目,许多游客不到三个小时就游完了,然后就走了,这会导致赚了人气、没有收益。将乡村之间的小景点串成线,推进全域旅游,让“短线游”变成“长线游”,让游客的脚步慢下来,让游客住下来,这样旅游才能为乡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当然,这些都需规划先行。

  避免同质化,注重特色化规模化
在今年国庆黄金周,我市各地乡村游都受到热捧,乡村旅游人增收不少。可是,不少游人反映,农村很多地方资源差不多,项目大同小异,游完一个村,就没什么继续游玩其他乡村的欲望了。这道出了乡村旅游人在经营乡村旅游方面存在同质化问题。

同质化导致项目结构比较单一,长此以往可能会引发价格战。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这需要乡村旅游人在转型升级方面下功夫。李海涛认为:“产业是会进化的,产业的进化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目前惠州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所搞的乡村旅游开发也属于初级阶段的开发。而现在旅游市场大量需求的是较高级阶段的乡村旅游产品,当前的重要工作就是要通过这些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发挥带头作用,尽快让乡村旅游向更高阶段发展。”

李海涛认为,乡村旅游的更高阶段有两个主要特征:特色化和规模化,即连片开发、特色鲜明。实际上,惠州的乡村旅游已经开始出现连片发展的趋势,如环绕市中心区的环城游憩带、稔平半岛的滨海乡村旅游、南昆山的生态乡村度假旅游、环南昆山的乡村旅游。这种趋势要善加引导。“但特色化发展需要有专门的规划设计、专业的管理和宣传营销。我们的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资金和人才的引进迫在眉睫。”


  搭建培训平台,提升乡村旅游人能力
如今,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发展也需要互联网的支持。目前,网上发帖召集组织乡村旅游比较盛行。这要求乡村旅游人必须懂得电脑操作。对此,叶桂林和陈文英都有感受。陈文英说:“我文化水平不高,也上了年纪,上网这些东西,我们都不会咯。”
很多农民特别是“60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在电商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欠缺。乡村旅游人的文化程度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外,政府部门也应提供平台给乡村旅游人。

市旅游局负责培训工作的负责人叶瑞华告诉记者,近期,市旅游局将联合市委组织部门举行促进乡村旅游建设的培训班,全市重要旅游乡镇分管旅游的相关负责人、村委会相关负责人、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农家乐负责人等,都将受邀参加培训。

“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关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管理、服务操作规范的相关培训,我还记得有老师专门就农家乐的厕所卫生整洁问题,为相关人士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叶瑞华介绍,接下来,有可能邀请乡村旅游的专家深入各县(区)乡村旅游项目,为这些项目把脉问诊,让乡村旅游人、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业的培训。

  ■声音
  ●资源的规划和推介,特别是活动的策划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资源活起来。
——— 乡村旅游人陈文英

  ●目前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所搞的乡村旅游开发还属于初级阶段的开发。而现在旅游市场大量需求的是较高级阶段的乡村旅游产品,当前的重要工作就是要通过这些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发挥带头作用,尽快让乡村旅游向更高阶段发展。
——— 北京大学旅游学博士李海涛

  ● 接 下来,有可能邀请乡村旅游的专家深入各县 (区)乡村旅游项目,为这些项目把脉问诊,让乡村旅游人、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业的培训。
——— 市旅游局负责培训工作的负责人叶瑞华

  策划/统筹本报记者贺小山

采写 本报记者贺小山 魏怡兰 李燕文赖金朗 黄宇翔

以上内容转自:微信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