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娇参加惠州人代会分组讨论时发言。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钱小敏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
10年牵头义工团商人“娇姐”成善人 2014年03月03日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在惠阳,吴惠娇知名度甚高,人们大多称呼她“娇姐”。不少人曾在她的号召下参加志愿服务、义务献血。1992年,因丈夫工作调动,吴惠娇从韶关来到淡水,二十年后,她不仅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更成为市民耳熟能详的“善人”。 自从成为惠阳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以来,吴惠娇始终关注志愿服务的建设和发展。2003年,在大陆志愿服务起步之初,吴惠娇提交了《组织义工团体,奉献爱心》的提案,并在当年3月成立惠阳义工团。此后十余年,惠阳义工团活跃于各类慈善公益活动中。2012年,吴惠娇当选为惠州市人大代表,提交《关于设立志愿服务基金会,给力“志愿者之都”建设的建议》和《关于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建议》。 今年,吴惠娇结合志愿服务工作,提出《关于提高农村交通事故医保比例的建议》。“不少农民因车祸而致整个家庭陷入困境,不得不四处求助。我们期待政府有更好的方法去帮助这些家庭。” 人物素描 吴惠娇,惠阳义工团团长,惠州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曾任惠阳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主。2003年,吴惠娇创立“惠阳义工团”,十年来,她一直活跃在扶老济困助学等领域。2006年,吴惠娇成为惠州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副大队长。她多次建议要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提倡市民无偿献血,增加对志愿服务的资金支持,关注农村困境群体。 多次救助交通事故当事人 在多年的志愿服务中,吴惠娇不止一次接到因车祸致贫、寻求救助的农村家庭。“印象中大概每年有一两次。在农村,由于交通知识宣传不足、道路状况不好等原因,容易发生摩托车、农用车的交通事故。农村很少有人买交强险、商业险,有时候是车主自己的责任,这时车主就很可能没钱治疗。”吴惠娇说。 2005年,惠阳沙田人张立清驾驶摩托车外出拉客,与另一辆摩托车相撞,造成腿部骨折,肇事车辆逃逸。当时,张立清的两个孩子分别是11岁和13岁,妻子是家庭妇女。张立清受伤后,家中顿时失去经济来源。“当时向惠阳义工团求助,他们给我们捐了差不多五万块钱,好歹手术治疗的费用解决了。”一直到2012年,张立清做了最后一次手术,腿部才算基本康复。直至今年春节,他才敢再次骑上摩托车出门。 去年,一个三岁的女孩被农用车撞伤,同样也向惠阳义工团求助。同时,吴惠娇也从市慈善总会了解到,春节前后,市慈善总会接到了5起农村交通事故救助申请。这最终促使她提出了《关于提高农村交通事故医保比例的建议》。 在建议中,吴惠娇认为,农村交通知识普及不足,村民在驾驶摩托车、农用车时,存在不少违规驾驶情况。根据现有规定,违规驾驶情况下的医疗费用一律不予报销。这些村民的家庭就容易陷入困境。 为此,她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农村交通投入更多的关注度,包括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以及交通状况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对于存在过错的村民,如果家庭确实困难,可否不要一刀切,一律不给报销?可以减少医保金的比例,作为警示。比如,无证驾驶导致车祸,减少50%报销;不戴头盔致伤的,减少30%。” 香港取经回来,建立义工团 十余年来,吴惠娇一直关注惠州志愿服务的发展。她的代表工作与志愿服务相互促进。作为曾经的惠阳区政协委员,她觉得必须做点实事,因此有了惠阳义工团;惠阳义工团十余年的志愿服务经历,又让她能够结合实际地提出社会建设的建议。 2003年,吴惠娇到香港参加一个企业管理培训班。班上不少香港同学都是狮子会成员,课余带着吴惠娇参加了义工活动。“惠阳当时并没有这些组织。我看到那么著名的大老板,在敬老院里给老人们剪指甲、聊天,很是震惊。我才知道,企业家原来还可以做这些事情。”吴惠娇学习到了“企业社会责任”,当时,这个词刚刚在大陆学者的研究文章中出现。 回到惠阳后,她在惠阳区政协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惠阳义工团的提案。2003年3月,吴惠娇与其他6位企业主一起,成立了惠阳义工团。今天,惠阳义工团有超过1000名志愿者,其中注册志愿者有400余人,发放善款过百万,帮助困难群体约4000人次,在敬老、恤孤、扶贫、助学等方面做出不少努力。 十余年志愿服务做下来,并非都是一帆风顺。吴惠娇也有觉得委屈的时候,她希望政府能够在资金和场所方面给予志愿者组织更多支持。去年年底,吴惠娇和丈夫就志愿服务发生过争执。惠阳义工团旧的办公室租期届满,吴惠娇就将自家房产拿了出来,并加以装修。“我丈夫就想不明白,怎么做义工把自己的房子都给放了进去。他觉得奉献时间和精力都可以接受,但不能接受什么都得志愿者自己负担。” 吴惠娇希望,志愿者组织的资金支持制度能够进一步完善。据惠州共青团数据,目前深圳市志愿者人均经费为13.9元/人,珠海市6.7元/人,惠州市仅1.67元/人,明显偏低。吴惠娇希望惠州能像广州及珠三角其他市一样设立志愿服务基金会、市政府每年划拨专款进入基金会,然后由市志愿者联合会向社会募集资金。“虽说不管有没有资金支持,我还是会继续做志愿服务。但如果能有支持,志愿服务工作才能越做越好,才能吸引更多人士参与,实现正能量的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