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位于博罗县园洲镇的广东椰泰饮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椰泰集团”)工厂内,宽阔明亮的走廊两侧呈现出两种节奏:一边是研发中心的安静专注,一边是生产车间的忙碌有序。9条自动化生产线上,各类瓶装饮料正快速灌装,从产线末端鱼贯而出。
正值9月,椰泰集团的第三生产基地的生产设备陆续进厂,预计明年年底,16条生产线将全部试投产。这意味着,这家去年总产值超25亿元的企业,将迎来新的产值快速增长曲线。 “目前订单量供不应求,新基地的投资规模和产能相当于前两个厂的总和。”椰泰集团相关负责人李志成说,扎根博罗以来,椰泰集团持续增资扩产,今年预计产值将突破30亿元。
吸引多家上游供应商集聚
50%以上,是椰泰集团落户博罗以来的产值增速。 产能是支撑增量的基础。早在2019年,椰泰集团在博罗县的首个生产基地就在园洲镇建成投产,拥有9条生产线。2023年,椰泰集团在博罗县长宁镇设立第二个生产基地,总投资约6亿元,设置9条全自动无菌饮料生产线,并于今年3月建成,满产后年产值预计将达6亿元。 “生产力扩大,市场影响力才能提升,椰泰的生产设备至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李志成说。 从2017年椰泰集团落户博罗至今,李志成对当地环境的变迁体会深刻。他记得,从前工厂周边道路规划混乱、两旁杂草丛生,汽车驶过就沙尘四起。如今,公路重修了,实现人车分流,还有了绿化设施和灯光夜市。
“园洲现在的居住环境好,消费水平不高,很多员工在这里买了房子,愿意留下来。”李志成说,目前椰泰集团在博罗的员工超1200人,第三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后,将再增加逾千名员工,几乎全部老员工都选择随迁扎根。 再次选择园洲镇,椰泰集团看中的正是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工厂毗邻高速路口,公路平整开阔,可容纳超百辆的货车每日进出不断。此外,从拿地到投产,椰泰集团位于园洲镇的第三生产基地用时不到一年。“如果县镇两级的政府不积极推动,项目很难实现这个速度,”李志成感慨,“在建厂过程中,政府一对一服务,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作为食品产业的链主企业,椰泰集团持续吸引上游企业聚集,供应链优势不断强化。目前,已有8家包材企业随迁至园洲镇周边,瓶胚、纸箱、标签等实现就近采购,既提效又降本。李志成介绍,目前仍有更多上游供应商考虑在当地买地建厂,以匹配椰泰集团的扩产节奏。
加大研发投入抓住消费者胃口 进军30亿产值关口,如何持续打造新增长点? 对于椰泰集团而言,“抓住市场”成了关键“密钥”。“消费者的口味年年变,能不能抓住至关重要。产品不仅要新,更要快。”李志成表示,从产品形态到营销方式、渠道策略,椰泰集团研发团队都紧密跟踪消费热点与节点,及时变换“花样”。 “新”,体现在产品形态的持续迭代。炎炎夏日上市的竹蔗水,祛湿的红豆薏米水,秋季的香蕉奶昔与雪梨枇杷水……围绕不同节气、地域的饮食习惯,椰泰集团灵活调整配方、推出相应产品。 除了健康饮品外,椰泰集团还针对特定人群开发功能性饮料。“因为有丰富的产品,我们一年12个月基本都是旺季。”李志成介绍,产品成败往往由客户的返单情况决定,若返单快则意味着市场认可。椰泰多款饮料成功“出圈”,成为超市常客,这正是其产品竞争力的有力证明。 “快”,则体现在对消费趋势的敏捷响应。一款新饮品面世要经过多个试验、检测环节,这一过程一般控制在15到20天。目前,椰泰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3.5%,在上海和广州均设有研发基地,基地专注前沿研发,对产品的口感和市场接受度进行预判,后端工厂则负责应用转化与生产衔接,跟踪测试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目前,在椰泰集团的销售版图中,线上电商占销售渠道的60%,有效支撑了销售通路。
来源:南方+客户端、园洲 圆梦之洲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