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惠州一时晴朗一时又下雨炎热潮湿的环境也太适合蛇出没了于是,这些频频扰民的“不速之客”又开始出来溜达了 6月23日中午,惠东消防救援大队接到警情,位于惠东县白花镇蒲田村西坑尾青宏达农场的鸡棚中,惊险大蟒蛇闯入。 消防员即刻赶至现场,发现这是一条长约2米左右的褐色蟒蛇,消防员随即使用捕蛇钳将蛇头固定住。几人合力成功将蟒蛇捕获并转移至专业机构。 无独有偶,6月24日早上8:21分,惠东县白花镇李坑龙脖村村民在山脚下菜地又发现一条蟒蛇。 接警后,惠东县白花镇政府专职消防队火速前往处置。到达现场后,他们发现一条1米多左右的褐色“大蛇”正盘伏在菜地围网边里。消防员熟练地使用捕蛇钳将蛇头固定住,成功将蟒蛇装进了袋子,与昨日捕获的大蛇一并转移至惠东县野生动物救助站作进一步的安置。 消防员温馨提醒:市民若发现家中或野外有蛇出没,切勿惊慌,也不要盲目自行处理,应立即报警求助,与蛇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并安心等待专业人员前来处置。 温 馨 提 示 如遇蛇出没,不要盲目驱赶,自行抓捕,建议尽快回避如果被“盯”上了,就尽可能快速跑远,下面请记好这32字掌握防蛇小妙招↓↓
如果在生活中发现蛇出没时千万不要惊慌,也不可擅自抓捕以防发生意外,建议及时联系林业部门,或拨打119报警电话,等专业人士到场处理 被咬处理 1.一旦被毒蛇咬伤,尽量记住蛇的特征,不可快速奔跑,呼唤等能引起情绪激动的行为,以免血液循环加快,导致蛇毒在体内快速扩散。 2..拔毒牙。如果伤口内残留毒牙,一定要最快的时间拔出,因为毒牙中含有大量的蛇毒。 3.水洗。把伤口放到流动干净的水下面一直冲洗,可以清除掉伤口表面的毒液。 4.用有弹性的绑带垫一块布,在咬伤部位近心端绑住(如小腿被咬伤,可在大腿处绑),阻缓蛇毒在体内的扩散;阻碍血液流入心脏, 二十分钟放松一下,防止肢体缺血。 5.不可随意切开伤口排毒。因为有些毒蛇咬伤切开伤口有可能导致血流不止;切开伤口也可能会导致蛇毒由皮肤表皮层渗入到真皮层,同时增加伤口感染、溃烂几率。 关于被蛇咬的几个误 1我完了,我被蛇咬了。
野外无毒蛇占多数,被无毒蛇咬伤的人,因为精神过度紧张,也可能因惊恐而出现伤口剧痛、红肿甚至昏倒的现象,这是心理暗示的结果。毒蛇咬人时不一定放出毒液或把足够量的毒液注入人体,被毒蛇咬伤的人只有小部分中毒症状比较严重,个别人有生命危险。 2小蛇不毒?
很多时候,刚孵化出不久的小蛇可能比蛇妈妈毒性大。蛇的种类不同,毒性强弱也不同,如银环蛇的个头通常较小,但是它的毒性却极强。所以,哪怕遇到小蛇,也不能掉以轻心。有些毒蛇咬伤后的症状要经过1到4小时才能显现出来。 3被蛇咬过,但几十分钟内没有不适,那一定是无毒蛇了。 这是极其常见的认识谬误,有些毒蛇咬伤后的症状要经过1到4小时才能显现出来。特别是被银环蛇咬伤后,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耽误治疗时机。
常见毒蛇简介
竹叶青蛇学名:Trimeresurus stejnegeri,蝰科、竹叶青蛇属的管牙类毒蛇。头较大、三角形,颈细,头颈区分明显。该种树栖性很强,常吊挂或缠在树枝上,尤其喜栖于山洞旁树丛中,多于阴雨天活动,晴天的傍晚亦可见到,以傍晚及夜间最为活跃。在夜间有扑火的习性,但是对电光则不表示反应。 海蛇,蛇目眼镜蛇科的一亚科,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动物。海蛇喜欢在大陆架和海岛周围的浅水中栖息,珠海的海边,海岛海域,也有不少的海蛇。海蛇的毒液属于最强的动物毒。钩嘴海蛇毒液相当于眼镜蛇毒液毒性的两倍,是氰化钠毒性的80倍。 中华眼镜蛇,学名:Naja atra,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广西、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中华眼镜蛇为大型前沟牙毒蛇。受惊扰时,常竖立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作攻击姿态,同时颈背露出呈双圈的“眼镜”状斑纹。中华眼镜蛇体色一般为黑褐或暗褐,背面有或无白色细横纹。 眼镜王蛇,学名:Ophiophagus hannah,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体背面黑褐色,颈背具有“∧”形的黄白色斑纹,无眼镜状斑;躯干和尾部背面有窄的白色镶黑边的横纹条。下颌土黄色;体腹面灰褐色,具有黑色线状斑纹。 尖吻蝮,学名:Deinagkistrodon,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属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一个品种。尖吻蝮又称百步蛇、五步蛇,是亚洲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头大呈三角形,与颈部可明显区分,有长管牙,吻端由鼻间鳞与吻鳞尖出形成一上翘的突起。 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通身呈黑色与黄色相间的少数明显的棱骨,黑色环纹和黄色环纹几乎等宽。 银环蛇,学名: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银环蛇昼伏夜出,尤其闷热天气的夜晚出现更多,但也见有初夏气温15—20℃天气晴朗时,白天出来晒太阳。银环蛇性情较温和,一般很少主动咬人,但在产卵孵化,或有惊动时也会突然袭击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