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洲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是人才辈出的热土,从宋、元、明、清、民国到现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仁人志士、英雄模范,和对园洲产生过较大的影响的人物!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在明嘉清十年举人,他的家乡曾被,称为皇帝封为“乡贤村”。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翟宗鲁
翟宗鲁(1489—1562),字一贯,园洲镇义合村人。明嘉清十年(1531年)举人。宗鲁中举后,于沙河畔成立了寒江精舍,后改名为涵江书院。在明代,翟宗鲁是创办私人书院较早人之一。明嘉靖二十三年 (1544年),翟宗鲁被任为宣平教谕。他“修庙学,振困之,先德行,后艺文”被后来的屈大均誉为 “吾學六位善司教者之一”。
▲翟宗鲁住址(来源:网络)
嘉靖二十八年 (1549年)升任广西融县县令,因放宽征收缴纳赋税,节约财政开支,热心办学,扩大学宫,恢复废止的学宫地租,招抚瑶民,选拔聪颖的瑶民子弟为秀才,政绩卓著,为表彰他的业绩,其故乡泊头(今义合村)冠古被皇帝封为 “冠古乡贤”。
翟宗鲁热心教育,在家乡兴办涵江书院及罗仙社学,为发展家乡的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者称他为 “涵江先生”。小编对“冠古”一词充满了好奇,于是深入了解了一番。原来冠古是“盖过前人或前代”的意思大概解释是前无古人!小编还了解到一个关于翟宗鲁有趣的故事↓↓↓博罗人翟宗鲁先生,字一贯,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磨砺自己的操守、言行,平日的仪容举止必定恭谨有礼,行事必定遵循古礼,来向他求学的人越来越多。
他在堂下摆列了三束茅草,用来统一要求,要求学者收束散漫放纵的心思专心向学。茅草被放在两面台阶中间,来求学的人先在指定的地方住上十来天,放纵散漫的心思就收拢了。之后才允许他们登堂听讲一日有过犯,就让他们住在西阶下房舍中反省悔过,知错能改了,再让他们移居东阶下的房舍中。他们真正知道了自己的错并改正了,才允许他们重新登堂听讲,来求学的人们无不谨遵他的教诲。还被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称为六位善司教者之一。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
小编理解的:“吾學六位善司教者之一”是当时六位优秀教育家之一!(如有错误欢迎到评论区指正)
在这个“冠古乡贤”的村落,还有一种传统的文化—“舞凤”。
据小编所知,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义和村的曾温小组曾组建凤队并开展演出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解散,2013年10月,义和村曽温小组,重建舞凤队,并开展演出活动。
义合村舞凤是他们一直以来都有的一个传统艺术文化并经过一代代传承,留传至今而舞者多为10-14岁的男少年。
这就是岭南著名教育家翟宗鲁的故事。知道更多关于翟宗鲁事迹的朋友。欢迎到评论区留言告诉小编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