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寮仔村在村篮球场举办了醒狮表演,以庆祝寮仔村宴会厅落成这村中盛事。举办当天晴空万里风和日丽,仿佛老天也为寮仔村送上诚挚的祝福。
下午四时,醒狮表演仪式正式开始。六头狮子威风凛凛,威猛霸气,镇魔驱煞,祈佑平安。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威严自尊和宏伟之气,它象征着一种富贵吉祥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几千年来,在中国的民族文化里,狮子一直是守护人们吉祥、平安的象征。这也代表着寮仔村自强进取的精神,代表着寮仔村村民希望寮仔村发展越来越好的美好愿望。
[video]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z3207iatm3s&auto=0[/video]
点击播放视频 醒狮队在宴会厅前进行表演 为宴会厅带去保佑平安、丁财兴旺等美好祝福 醒狮队绕着宴会厅、老人活动中心、村委大楼 内外进行供拜,为其镇魔驱煞 寮仔宴会厅正式揭牌 村民们都前来祝贺 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 狮子点睛,为宴会厅求一个“意头” 点睛后,狮子们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村民们与狮子互动,摸摸狮子赶走所有晦气 狮子为寮仔村带来祝福 醒狮队为村民带来武术表演 热闹的锣鼓声,打破了村里原本的宁静 醒狮队为村民们带来精彩的表演和美好祝福 狮子采青成功,村民们欢笑声不断 醒狮队为村民带来高桩舞狮 听那鼓点有节奏地响起,舞狮头者一跃而上,并进行连续的跳跃、钳腰进行大环旋、吊在桩上仍神态自若……做着各种造型,不时地还变换着队形。高桩舞狮每一个高难度的动作都赢得了村民们的热情欢呼与喝彩。
晚上五点三十分,寮仔村村民陆续进入宴会厅共同庆祝宴会厅圆满落成。各位村领导分别上台致词,给予寮仔村最真挚的祝贺,同时讲诉了关于本村的发展规划,希望寮仔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最后给本村年迈的老人送上祝福。宴会厅内凝聚的那股宗亲之情永远不变! 晚餐时间寮仔村民欢聚一堂
最后发放绚丽烟花,祝贺寮仔宴会厅圆满落成
园洲镇寮仔村行政村—历史 寮仔村,位于园洲镇的西南面,距离园洲镇政府约4.3公里。该村始建于民国时期,由博罗县园洲录兰李屋族人分支迁移至此地居住而形成。据称100多年前,村民李发记到此耕种,并搭草寮居住,取名为“寮仔村”。 清朝时期,隶属东莞县石龙二区;民国时期,隶属东莞县石龙二区录兰乡;中华人民共和成立后,隶属东莞县石龙二区录兰乡;1957年,隶属属东莞县企石区录兰乡;1958年10月,隶属属东莞县企石人民公社李屋大队;1959年,隶属博罗县园洲人民公社李屋大队;1978年,隶属博罗县园洲人民公社李屋大队;1983年11月,隶属博罗县园洲区李屋乡;1986年1月,隶属博罗县园洲镇寮仔管理区;1999年,隶属博罗县园洲镇寮仔村行政村至今。
园洲镇寮仔村行政村—地理位置 该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村域总面积约为2.8平方公里。村的东面临近高头村,西邻白马围村、东莞市石龙镇,北面与李屋村为邻,南与东莞石排镇隔东江相望。村主要河流为沙河,位于村的东面,由南面向北面边从村边经过,流经村河段约为1000米。
园洲镇寮仔村行政村—人口情况 该村世居村民主要姓氏有李姓、卢姓、梁姓、张姓、曾姓、郑姓、叶姓、吴姓、姚姓。第一姓氏为李姓,清末时期。李姓族人由李屋迁移至此地居住;第二姓氏为卢姓,民国时期,卢姓族人由博罗玉米岭迁移至此地居住;第三姓氏为张姓,民国时期,张姓族人由东莞黄村迁移至此地居住; 2019年底,村上有总户数332户,总人口1059人。男性有536人,女性有523人。非户籍外来人口有约1500人,80岁以上老人25人,最年长者104岁,女。主要依靠农业收入人数约175人,常年在城镇打工生活人数约800人,实际在村人数约1000人。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为0人,残疾人数为19人。祖籍该村华侨人数为11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
园洲镇寮仔村行政村—经济情况 村上曾有土地1380亩,其中水田350亩,旱地550亩,果园50亩,鱼塘30亩,堤外滩田400亩。寮仔村传统经济以种植为主,农作物种植主要有水稻、甘蔗、花生、黄豆、番薯以及冬小麦。1950年前后,水稻亩产100公斤。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亩产提高到400公斤。1980年,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发展蔬菜、养鱼、菜干等副业经济,还种植橙、柑、桔、龙眼、荔枝、香蕉等果树。90年代,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金鱼养殖业和二、三产业迅速发展,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2016年耕地面积3561,比1980年的640亩减少284 亩。农业产值比重逐年下降。20世纪70年代初,寮仔办了两间砖厂、一间瓦厂。2005年,寮仔村建了两座厂房,面积共有20000平方米。引入了信隆电缆厂、海洋家具厂。2016年,引入或村民经营的私企有20多家。20世纪90年代后期,寮仔村还在二皮坦(土名)建了一条商业街,商铺有34间。寮仔轮胎市场面积达150亩。至2016年,寮仔村委有固定资产272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40万元,人均收入15647元。村民的收入主要有农业收入,务工收入,工业收入。
园洲镇寮仔村行政村—基础建设 该村于1962通电;1975年通自来水;1991年通电话;2003年主要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2016年通光纤网络。1950年以前,寮仔村有一个名为“仁厚社”的私塾班。1976年,创办寮仔小学,是完全小学。1988年,扩建寮仔小学,建筑面积500平方米。2019新建教学楼,现学校总面积6000平方米。现有学生250人,教师14人。村内有农家书屋一间,藏书约200册。2001年,在村东面篮球场1个,老人活动场所一个,卫生站一间。占地面积共有20平方米。村内建有垃圾收集池,设置垃圾桶,聘请专人打扫、清理村内的垃圾,环境卫生得到非常大的改善。村上镇道从村内经过,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便利的交通。 村上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位于村的东面。1950年以前,民居多为泥砖房,而且每间不足30平方米,有的相邻房屋,中间墙只用竹栏间开,正所谓“一家点灯三家亮”。甚至,集住房、厨房、猪牛栏于一室。直到20世纪70年代,村民逐渐建起红砖屋,而且,做到人、畜分家。1980年后,陆续住上二、三层的小楼房。21世纪起,村民大部分住上四、五层的楼房。现寮仔有房地产项目明丰东江府。为了解决群众生活用水,动员群众,土法上马,自力更生,建起一座五层高的水塔,使全村用上自来水。紧接着群策群力,亲力亲为,材料以旧代新,红砖自产,在没有外来技术和资金的援助下,靠自己的力量,在原“仁厚社”的地基上,扩建一座佔地400多平方水泥砖瓦结构三层高的大会堂。我村取得了这些来之不易,有目共睹的显著成绩。不愧为当时博罗县的一面红旗,值得村民们的骄傲和自豪!寮仔村的南面现存有一棵树龄悠久,高大挺拔的木棉树,树干像一条高耸的桅杆茂盛的枝叶像一幅张开的风帆,至今还枝繁叶茂。 明丰东江府(摄于2017年8月) 水塔(摄于2017年) 寮仔村木棉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