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注意:大家去海边游玩要小心,以免被有毒的鱼刺伤!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不知道你们感觉到没有
自从立了秋
竟有了一丝丝凉意
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再热了
我只想好好感觉这得来不易的凉意
1.jpg
最近
不少小伙伴为了
抓住夏天的尾巴
去海边玩

上周末有游客在大亚湾黄金海岸游玩时
突然被不明生物刺到脚或手后疼痛难忍

  从黄金海岸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了解到,8月25、26日周末两天共有60多名被刺伤游客到该站求助;中大惠亚医院急诊科也确认周末接诊了十多例被不明生物刺伤病例。据了解,被刺伤游客经紧急消炎处理后均无大碍。游客被刺伤现象发生后,黄金海岸临时管理处及志愿者们连日来都在劝导游客不要下海游水。大多在虎洲岛附近被刺伤 疼痛难忍  近几日虽然天气阴沉偶有小雨,但沙滩上、海面上,仍有不少游客踏浪、游水嬉戏。
  “您好,今天最好不要下海,以免被有毒的鱼刺伤。”黄金海岸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的5名值班志愿者,在沙滩上一边走,一边劝导正在海水里游泳的游客们上岸。在沙滩上的瞭望塔、岸边的服务站等设施明显处,都可以看到黄金海岸临时管理处粘贴的《警告》,称近日泳场区域内发现不明鱼类咬伤游客,为避免发生意外,提醒各位游客不要下海。
1.jpg
  在沙滩上经营摩托艇的男子称,这两天确实有听说游客被鱼刺伤。一位女性游客称,周末她一个朋友在深圳大梅沙沙滩玩时也被一种鱼刺伤了。

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副站长叶秋枫介绍,游客被刺现象是从上周六出现的。当天上午开始,接二连三地有游客来到服务站求助,称在沙滩上、海水里游玩时被不明生物刺伤了,刺伤部位十分疼痛。

1.jpg
志愿者为被蜇伤游客进行消毒处理

  “有的咬到脚,有的咬到手,轻微的感觉有点刺痛,严重的则痛到大哭、趴在地上起不来。”叶秋枫说,被刺伤的游客男女老少都有,一开始大家都不清楚到底是被什么咬伤或刺伤,周日有一位游客手背被刺伤处还留有一根刺,还有的游客则从沙滩上抓到了几条半死不活的鱼,发现有两种鱼背上有刺,判断刺伤人的估计是这种带毒刺的鱼。
1.jpg
黄金海岸出现的海鲶鱼,
恐是蜇伤游客的一种鱼。

专家:刺伤人的鱼或许是老虎仔、海鲶鱼  刺伤游客的“罪魁祸首”是什么鱼,为什么这么厉害?
  在黄金海岸走访时,有识鱼的本地渔民一眼就认识游客所抓的带刺的鱼是“老虎仔”,并称该鱼的刺有毒,被刺伤后很痛。


  看过志愿者及游客所抓获的带刺的鱼的照片后,市海洋与渔业局大亚湾分局大亚湾渔政大队教导员巫特坚判断,这两种鱼一种是澳头渔民所称的“老虎仔”,一种是海鲶鱼,两种鱼在大亚湾海域一直都有,都有剌鳍,游客受伤一般是被刺鳍所刺伤,被有毒海鱼剌伤因人反应程度不同。他说,老虎仔是“毒鮋”属类的鱼,多晒息在礁石和珊瑚中,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但下海游玩的人被老虎仔刺到后会感到剧痛,严重者甚至会休克、致命。黄金海岸的虎洲岛周边礁石多,老虎仔多,才叫“虎洲”,而不是岛的样子像老虎。
1.jpg
黄金海岸泳场出现的“老虎仔”,
恐是蜇伤游客的一种

  消炎抗过敏处理后症状可缓解或消除  医生表示,在海里被不明生物刺伤的病例每年都偶有发生,如海胆、水母、不明鱼类等。

  提醒市民,在海里被不明生物刺伤后,尽量保持静止不动,手脚抬高过心脏,保持血液通畅。如疼痛剧烈,可在伤口处进行冰敷。但不可对伤口处挤压,如果挤压,炎症反应会扩散更快,并恐导致异物断裂在伤口里或往深部组织陷入,加大医生处理难度。

夏天去海边除了注意不明生物外
这些也得注意
1.jpg
海边凶手一:沙子
在沙滩玩的时候
许多人都喜欢把自己埋进沙子里
但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前段时间就有人因为把自己埋进沙子里
最后无法“自拔”只能请求救援

1.jpg

1.jpg
这都是因为沙子里进水了
因为沙子在没水的情况下彼此之前有空气
所以沙子是非常松散的
可是一旦沙子进水
水会把沙子之间的空隙填满
1.jpg
沙子之间没有了空隙
就会把埋在沙子里的人“吸”住难以脱身
所以喜欢埋进沙子里休息的人
一定要小心了!远离涨潮地段!
1.jpg
海边凶手二:离岸流

在海边最危险的不是台风、不是海啸
而是离岸流,又称裂流
是一股狭窄而强劲的水流
是海滩最危险的杀手
1.jpg
据统计80%-90%的海滩救援
都与离岸流有关
美国每年有上百个人因离岸流溺亡
佛罗里达州沿岸因离岸流伤亡人数
比飓风、闪电、龙卷伤亡人数总和人数还要多
1.jpg
离岸流一般发生在距离海滩30M左右
长度为数十米或者更长
颜色比周围海水颜色更深
相较于其他海面更加平静
所以许多游泳者直到卷入其中才会惊觉
1.jpg
但是大家遇到离岸流也不需要惊慌
保持冷静,因为离岸流只会把人带离海岸
虽然流速很快但幅度较窄
所以不要尝试逆流而返
1.jpg
正确的自救方式是朝
与离岸流垂直方式横向游离
1.jpg
带孩子去海边玩,一定要注意
教会他们辨别海边有毒生物和危险的现象
如果遇到一定不要靠近
更不要触碰它
1.jpg
  来源:东江时报
  以上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