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洲的街坊先来看看 下面这种是什么虫子? 没错,这货就是我们常说的“木虱王” 近日,广州市市疾控中心发文
呼吁市民齐齐出动“寻人、寻虫” 抓到一只奖8元 为什么全城“通缉”这种虫?
因为“木虱王”会传播“新型艾滋病” 严重可致命 消息一出,引起不少网友担心 纷纷表示希望赶紧消灭掉 @靓仔老黎*:非常恐怖的一种虫子,能吃一肚子满满的血,让它咬到的伤口红肿发硬,经久不愈。 @一条独行的双鱼*:希望消灭掉因为我怕死! @唛唛90*:小时候,住瓦房,睡觉时被这玩意咬过好几次!每次咬完,又痒又肿!
因为这虫子真的很可怕 在广州,“木虱王”指的就是锥蝽 据介绍,锥蝽因头部狭长似锥而得名 成虫椭圆形,体长25毫米左右 尾部呈黑色或暗褐色 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 锥蝽的若虫和成虫都会吸食人血 因为专门叮咬人的面部 喜欢叮咬皮肤较薄的区域,如唇部、眼睑等 所以锥蝽也被称为“接吻虫” 重!点!是: 一旦被咬了感染美洲锥虫病 是很难发现的,潜伏期很长的 经市疾控中心小范围调查了解到 在市内多个区都有市民见过类似锥蝽的昆虫 2016年,在临近广州的顺德 发生一起锥蝽叮咬人事件 这是在顺德首次发现并记录红带锥蝽
而锥虫病的隐匿性极强 隐匿期长达20年~30年 人类感染后不容易被发现 锥虫病急性期的表现有 发热、颜面水肿淋巴结炎等 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巨食管炎 巨结肠及肺、脑栓塞甚至猝死等发生 锥虫病确诊率低,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并且到病程晚期没有特效的药物 因此,有学者甚至把它称为“新型艾滋病” 值得注意的是 锥蝽大多藏身于 墙壁或木质物件缝隙等地 比如旧木屋、花盆旁以及在农家乐的木堆旁,在夜间会外出活动。晚上,在有林地或田野的畜舍、鸡窝等处,也易于发现它们的踪影。
如果街坊们看到锥蝽 应该怎样做呢? ▼ 请拍照后用矿泉水瓶 或其他带盖容器装好 记好采集时间和地点 (如20180626,22:00,番禺区XX街道X巷) 联系所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如若确定为锥蝽的话,疾控部门将提供 每只8元的奖励金和健康咨询服务 看来这又是一种极度危险的动物 如果园洲的街坊发现锥蝽的话 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才去“缉拿” 毕竟它们传播“新型艾滋病”听着也觉得可怕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羊城晚报、石湾社区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