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园洲学生请注意:9月起,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变身”!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终于来了!各位惠州家长注意了!
从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起
全国中小学生包括惠州将全部使用语文新教材!
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


第七次“大换血”

  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正式终结。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自2016年秋季起,福建、广东、湖南、浙江等地四百多万中小学生,开始使用新修订版本的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

惠州从去年秋开学,我市小学一年级新生就已启用“部编新人教版”语文教材,即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同时,去年我市初一新生的语文课本也焕然一新。

而自2017年秋季起,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由教育部直接编写的新版教科书。与修订之前的语文教科书相比,新修订版课文数量减少了15%,同时有40%的课文被替换,古诗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比重有所增加。



微信图片_20170819083126.jpg

图为一年级、七年级新旧版教材对比(左为新版教材)。

语文教材“一纲多本”时代终结

 近日,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部编版”教材全部修订完成,将于今秋在400余万学生中投入使用。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正式终结。
  9月新学期开学,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将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从起始年级开始,各种版本教材将陆续退出舞台。
  所谓“部编版”教材,就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据了解,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仍是“一纲多本”。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大约有10余种,如耳熟能详的人教版、语文版、湘教版、长春版、苏教版、教科版、冀教版、西师大版、沪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等。
  新版“部编本”教材编写从2012年3月启动,历时四年,于2016年获批准投入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去年新教材在一年级和七年级中发行并投入使用,新教材在一年级投入使用范围达50%,七年级约60%。从今年起,“部编本”教材将成为统编教材。

微信图片_20170819083205.jpg


中国诗词大会

教材中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

       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
  •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体裁也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此外,新教材由之前的32K小版变成16K大版,更加图文并茂,孩子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汉语研究学者李杰对记者表示,低年级小学生处于人生第一个汲取阶段,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接受学习能力较强,此时适当引入一些古文教育,可以为日后的文言文学习和涉猎打下良好基础。
  “文言文的学习吸收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熟读背诵的要求更适合低年级古文的教学,对于增加孩子的识字感、培养语感和文学审美力、激发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他说。


微信图片_20170819083238.jpg

部编本教材有哪些变化?
1、传统篇目增加

语文教材不仅书本大了一圈,由原来的16开本变为A4大小,传统文化的篇目也也大大增加。小学6个年级的古诗文总数比原有人教版增加了50余篇,增幅达80%。
古诗文的文体也更趋多样化,从《诗经》到清代诗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2、倡导亲子阅读
新教材对家长提出最大的“要求”莫过于“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把亲子阅读编入教材,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教育中来。这种编排不仅有利于能很好地推动全民阅读,还非常利于为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但这一栏目的效果还要看家长的配合度。

3、侧重阅读
综合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未来,对于语文的学习,老师们或会注重课程方面的整合和改变,将会引导孩子们进行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更符合对孩子全面能力的培养目标。

4、要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
新编语文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 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像研读阅读课文那样来研读推荐名著。
要把个人的阅读偏好搁置起来,用心阅读、欣赏每一本推荐名著,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发现名著的魅力;还要在学期教学计划中安排适当的课时,从时间上保证、落实名著导读。

微信图片_20170819083328.jpg



家长该怎么做呢?

1、在暑假过渡期间,不妨让孩子先和这些变化接触一下,可以从网上各大书店、本地的新华书店、图书馆借一些或者买一些相关的书籍。事先缓冲一下,可以避免开学后面对新课本不知多措的慌乱。

2、家长可以适当的让孩子把这些古诗词、经典著作,每天读起来,先从声音上对这些古文音律、对仗、韵律美的认可,习惯养好了,读的多了,达到背诵的地步,开学后便会先行一步。

3、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习惯需要培养,习惯之后潜意识里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以后的读书、学习就像每天呼吸一样自然,岂不是好事。


有网友表示背诵课文压力又大了。
微信图片_20170819083511.gif
你认为
中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
是利是弊?
欢迎留言和我们讨论~



来源:部分内容综合人民网、教师帮、东江时报
以上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