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健康|保健品套路增多 “三看、三不信”防上当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CgpBUVlxXcmAXajUAABVa3RAaA8460.jpg


  记者20日从成都市工商局了解到,该市为期100天的“晚霞消费维权”专项行动为老年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598万元。工商部门提醒,保健品销售套路越来越多,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

  “非法会议营销是老年人被骗的重灾区。”成都市工商局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类非法健康讲座、免费体验、分发礼品等活动是此次的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期间,该市各级执法人员共取缔无证照经营202户,查处违法案件163件,案值达2102万元。

  “非法会销危害广、隐蔽性强,组织者一般在清晨、晚间或节假日等时间举行营销,经常变换营销地点,回避阻拦年轻人参加,逃避监管部门检查。为此,我们安排年龄较大的干部,以消费者名义‘卧底’现场,实地收集违法线索。”该负责人称。

  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现在的保健品销售套路越来越多,除了播放短片或请来“专家”传授养生知识外,不少保健品都打着“生物高科技”的幌子,宣称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病的防治作用显著,一些被“治好”的患者还会现身说法。更有商家推出“返现”甚至赠送“原始股”的活动,宣称不但能治病还有投资回报,让很多消费者上当。

  如何辨别保健品的虚假宣传?工商部门称,购买时要遵循“三看”和“三不信”原则。一看保健品标志和批准文号,二看产品说明书,三看外包装上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这些基本信息标注不清的多为假冒伪劣产品。“三不信”原则是指:一不要轻信产品疗效,二不要轻信权威推荐,三不要轻信优惠促销、高额投资回报等说法。

  成都工商部门提醒,老年人对消费陷阱的识别能力比较差,容易被误导,子女应多关心老人的生活,如果发现老人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有违法嫌疑时,注意保存证据,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编辑: 许志强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