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日下午3:30,园洲镇启动挖掘苏东坡游罗浮泊岸遗址工作座谈会在园洲镇义合泊头(遗址挖掘现场)举行,座谈会由园洲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熊满池主持。
大会邀请了相关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教授前来指导:
◇惠州大学教授王启鹏(惠州市东坡文化协会会长);
◇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蔡民寿;
◇南方日报惠州站站长陶然;
◇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毛锦钦;
◇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林石强;
◇县文化学者、博罗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彭天锡;
◇县志办主任吴小明;
◇县博物馆馆长张向忠;
◇原县博物馆馆长、《博罗县文物志》作者黄观礼;
◇原博罗师范学校校长谢泽南;
◇《东坡文化》执行主编丘梓岐;
◇原东莞石龙方志办副主任苏仲权;
◇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签约画家梁润泉;
多家媒体也到现场进行了采访:南方日报、惠州电视台、惠州日报、博罗电视台;
泊头古镇 位于县城西40公里九潭镇义合村,宋代起称泊头镇。1953年,因筑河堤,河水被分段堵截而成为段段湖凼。今河边除保留有数石级、小码头和一棵茂盛苍劲的古榕以及一间清道光年间建造的祠堂外,宋、明两代的建筑荡然无存。但当地人挖井、开荒及搞建筑时,也曾发现一截截篾缆和属于宋、明时期的墙基及文物。
民国《博罗县志》载:“泊头圩距山(罗浮山)十五里,即宋泊头镇。广惠二郡舟楫及自陆至者皆泊此。”泊头镇原名槎溪镇,早在北宋以前已形成圩市。明代泊头圩已有7000多人居住。这是博罗较早有史志记载的圩市。比较著名的圩市还有明代已较具规模的柏塘圩。明代嘉靖年间,惠州市区已形成十字街、东新桥头、水东街3个较大的固定市场,另有永平圩、淡水圩、蕉坑圩、陈田圩、阳口圩、新村圩和博罗的城西、柏塘、石湾、江头、李村、泊头、石湖及惠东的平山、梁化、平海、饭箩岗(今稔山镇)等圩市。
根据文献记载和挖掘现场的铁证,苏东坡泊岸遗址为园洲义合(北宋称泊头镇一事得到确认。这对于探索惠州苏东坡文化起源,发掘东坡文化,弘扬东坡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