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园洲镇十年投入数亿元 变水患为水利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园洲紧靠东江,镇内有沙河穿过,水系发达,且地势较低。过去数十年间,常常遭受水患,居民“谈雨色变”。近10年来,园洲投入数亿元修堤围、挖渠道、建水闸和电排站,兴修各种水利工程。昔日一年遭受数次水患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


园洲镇投入巨资打造水利工程



回顾以往下大雨,一年淹几次
  园洲镇地处博罗县西部,位于东江中下游北岸,南依东江,北靠罗浮山,中有沙河东西贯穿将镇区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平均年降雨量为1850毫米,历史最高年降雨量为3137.3毫米。总体上看,东北面地势高,由此往西南地势逐渐降低。因此,一到大雨天,从园洲中部到西南部的不少地区都可能遭受水患,包括现在园洲的中心区,以前都是常常被水淹的地区。     园洲镇水利所所长朱淦亮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园洲基本上一碰到暴雨天,约有三分之一的面积都要被水淹,每年都会发生。原先,园洲的两条主路,也是由堤围逐渐演变过来的,而堤围的修建无疑是因为常遭水患。     他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的经历,那时雨季多半碰到插秧季节,一被水淹起码要等上三四天,禾苗才会露出水面。“农作物大面积被淹,泡在水里什么都看不到,很可怕的,年年这样,真的是被淹怕了。”     也正是这个原因,以前的房子多半会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一般的小雨没有问题,但碰到暴雨天还是会涨水。“房子可能几年淹一次,农田一年则要淹好几次”。在朱淦亮的记忆里,祖辈和父辈要想尽办法应对水患,雨季来临之前全员上阵加固堤围,水退之后还要再次加固,而且都是靠人力挑土完成的。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很多人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他在8岁时一次可以横渡东江两趟,“水乡的小孩子都是这样锻炼出来的”。     为什么会这样?据介绍,南部地势很低,雨量又大,而原先园洲的排涝站很少,中心区只有一处排涝站,装机量非常小。再者,管理理念也跟不上,只有南北各一条排水渠,难以调度安排排水。这些原因集中在一起,雨势稍大就会内涝。     “如果园洲不兴修水利的话,基本上不用谈发展,没办法发展的!”当时园洲的产业以农业为主,后来逐渐修了一些水利工程,这样才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发展环境。直到2000年左右,园洲才建立起了工业的底子。   

建设投巨资挖渠修堤建排站
  朱淦亮介绍,大约从2000年以后开始,园洲对水利设施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主要包括堤围、渠道、水闸和电排站等方面的工程。     目前,园洲的堤围总长为80.2千米,主要有东江堤、沙河堤、东博堤等8条堤。其中,东江堤的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是标准最高的堤围。其中的沙河堤、东博堤和增博堤是2005年水利大会战时开始建设的,投入约8000万元,防洪标准设计为30年一遇。     园洲主要的渠道有84.62千米长,分为河南片主排渠、河南片主灌渠、河北片主排渠和河北片主灌渠共4条渠。这些渠道基本上贯穿了园洲主要区域,它们和现有的12个水闸一起,发挥着泄水排涝、水利灌溉等功能。     2003年,园洲和安电排站得到省水利厅支持,投入1300多万元,由最初的3台机组扩充到现在的12台,总装机容量为2085kW,排涝标准按3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产生的径流量2天内排干来设计。为避免暴风雨停电导致电排站无法工作,该镇还投入900多万元,在其西面建成变压器房及4台发电机组作为后备电源。     此后,从2007年至2009年,园洲投入1000多万元对茶亭电排站、北冲口电排站、任屋电排站和新村电排站进行增容改造。其排涝标准都按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产生的径流量3天排干来设计。     2009年,东博电排站重建工程动工,总投资3498万元,设计装有4台高压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840kW,排水流量达到每秒32.2立方米,排涝能力是以前的两倍。该工程于2012年8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园洲共有8大电排站,集雨面积110.68平方公里,装机38台,装机总容量为9950kW,排水总容量为129.8立方米每秒。     与此同时,园洲镇和安涝区农村易涝区整治试点工程于2014年5月完工并投入使用。该工程被列为省级水利内涝整治试点工程,总投资3491余万元,集雨面积为37.2平方公里。工程主要包括新建任屋站、灌区工程、电气自动化工程等。它担负着园洲镇中心区域及12个村和居委会的防洪排涝任务。这片区域有10多万人、1600多亩耕地。     朱淦亮介绍,从2005年至今,园洲已投入数亿元兴建水利设施,基本上可以满足当前的防洪排涝需求。目前,正在规划投入数千万元扩建北冲口电排站、新建三角电排站,以及部分堤防的加固和渠道疏通工程。

影响驱走水患,保障农业生产
  园洲兴建的这些水利设施,如今已经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不仅赶走了水患,还可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     朱淦亮介绍,各排站、排渠进行改造后,园洲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洪涝灾害。从近几年遭遇的几场暴雨来看,周边部分镇街出现大规模水浸现象,而园洲成功抵御了暴雨侵袭。尤其是去年夏季那场特大暴雨,园洲的各大水利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受住了考验,灾害造成的损失极小。     “以前大家一碰到下雨,就担心涨水。雨势稍大,或者下的时间稍长,就担心得要命,害怕水漫进家里,害怕农作物受影响。可以说,一到雨天就头疼。”但如今,园洲人对暴雨的态度已经从恐惧转为平淡,“没有人会担心这个问题了,就是雨下大一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据了解,在排涝设施升级改造的同时,园洲的灌渠系统也得到发展,灌渠硬底化等节水工程使农业的用水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大大地改善了夏涝冬旱的历史现象。尤其是赤岗滩、马西、凤山等农作区得到了较大发展,农田冬荒的现象也不再存在。     目前,园洲农业耕作面积约为4.5万亩,水稻作物仅为3400亩,其他蔬果类作物约为4.16万亩。节水工程对水源的有效利用使农耕用水的保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遇旱及遇涝的可能性不断下降。农民以经济作物为主导,更丰富了市场农产品的供应,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朱淦亮介绍,园洲镇这些年来高度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特别注重堤围的除险加固。在2005年水利大会战期间,园洲对沙河、东博、增博、福田排洪渠、铁场排洪渠、马石岗排洪渠等54公里堤围进行了全面的加高培厚。同时,每年对镇内85公里主排灌渠进行常态化清疏。在加强抗洪能力的同时,也保障了排灌系统的畅顺。     并且,在堤身单薄险段外坡做护坡除险的同时,还在内坡堆填小公园,既消除隐患,也美化了水利环境。譬如阵村险段及新村险段,附近村民反响较好。朱淦亮认为,水乡不能缺少水的灵气,园洲将规划引水入村等工程,推动水利从实用型水利向生态型水利转变。

来源:网易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