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东莞市叫东莞县,同属惠阳地区管辖。(1956年1月4日,因行政区划变迁,东莞县划归惠阳专区管辖。 )
1950年;东莞县划分区人民政府。石排、园洲、民主、丰乐、大同共六个乡组成东莞县第七区。首任区长魏达(兼区委书记),期时,和平乡乡长香兆彬,云山乡乡长王设。
1952年 12月,珠江专区撤销,设立粤中行政区,东莞划归粤中行政区管辖。
1953年,第七区改称为第六区,至1956年,第六区又改称为企石区,与此同时,划分石排、园洲、企石三个大乡。
1956年 1月4日,因行政区划变迁,东莞县划归惠阳专区管辖。
1957年;东莞县开展撤区并大乡的工作,并于当年12月26日完成,成立了37个大乡。
1958年9月14日,东莞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在园洲乡(现属博罗)成立,命名为“五一人民公社”。9月20日,废除大乡制,建立人民公社制,全县成立13个人民公社。10月1日,各乡群众集会,庆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11月13日,莞城人民公社成立。
1959年3月20日,撤销惠阳专区,东莞划归佛山专区管辖。
1963年 7月3日,恢复惠阳专区,东莞县又划归惠阳专区管辖。
园洲原本属东莞县,因建国后五、六十年代出现了大跃进,在这段时间,华南地区出现了大旱灾,江河无水,农田无法耕作,博罗叨民将河流拦断,导致下游的东莞农田根本无水可用,东莞派人将拦住河流的杂物锄开,博罗叨民又将河流拦断,来回多次重复争斗,终于各自大打出手,打死很多人。(具体那条河、死多少人需要进一步查找)
由于当时东莞、博罗同属惠阳地区,当时东莞的领导人怕将事搞大,为求自保,牺牲了园洲,1959年将园洲割给了博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