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一片丹心献桑梓(热心家乡)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table height="252"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 width="758"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top" width="754" height="20">
<div class="unnamed2" align="center"><font face="华文新魏" size="5">一片丹心献桑梓<br/><font size="3">——追记李棠先生热心家乡建设事迹 </font><br/></font></div></td></tr>
<tr>
<td height="2">
<div class="unnamed2" align="center"></div></td></tr>
<tr>
<td class="unnamed2" height="18">
<hr size="1"/>
</td></tr>
<tr>
<td bgcolor="#f6f6f6">
<p> </p>
<p style="LINE-HEIGHT: 200%"><font size="2">    博罗县园洲镇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东部边缘,属江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而低洼。80年代初,全镇基本以种养为主。既无充裕的自然资源,也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交通不便,没有一条水泥公路,投资环境差,没有一间工厂,人民生活仅处于温饱水平。自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园洲镇李屋村一位爱国爱乡港胞,在故乡捐资兴学、修路筑桥、建厂办实业,有力地促进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他见证了香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沧桑风雨,目睹了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今天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强国。他为家乡建设与发展殚精竭虑,为促进内地与香港的交流协作不遗余力,竭尽所能,他在园洲深孚众望——他就是泽被桑梓,造福乡民的香港爱国商人,县五、六届政协委员李棠先生。<br/>风华少年历风雨<br/>    1929年11月11日,李棠出生于博罗县园洲镇李屋村。由于家里穷,他8周岁才上学。小学毕业后出来闯荡社会,帮补生计。开始从事木工活,由于他的头脑灵,很快掌握了一些木工“绝活”,为日后立足社会奠定了基础。1945年8月,他随父到香港谋生。凭他的木工“绝活”,加上他重友情,讲信义,热心肠,很快从一个普通木工发展成为木工行业的包工头。他本着“精诚守信,本份经营”的原则。在香港的装修行业倒也干出了点名堂,生意蒸蒸日上,资金积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就这样,他饱经风霜,在激烈竞争的艰苦环境中摸、爬、滚、打,发愤图强,捕杀出一条生路,最终成为一名信誉度较高的香港地产承建商。<br/>投资兴学育人才<br/>    原绿兰小学是博罗县园洲镇规模最大的一所农村小学。据1990年7月统计,有教学班20个,学生1060人,教职工46人,由梁屋、李屋两村合办。学校课室是砖木结构平房,80%属松木瓦面,经多年风雨侵蚀,显得残破不堪。虽然几度维修。亦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房”的隐患,不能保证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实践证明,靠群众集资兴建一所由两个村联办的学校是不切实际的。在征地、出资方面会产生很多矛盾,且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基于这种情况,“分村建校”已成为当时干部和群众的迫切要求。<br/>    经当时李屋村干部多次邀请、穿针引线,李棠先生于1990年6月回到家乡实地考察。当他目睹全校千多师生在风雨飘摇的校舍中学习、工作和生活时,感慨万千。这位身材魁梧的硬汉子双眼闪着泪花,说出了肺腑之言:“看到师生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学习和工作,我感到很难过。自己过去生活穷困,读书少,文化低,现在人老了,想学也学不来。我期盼家乡的后代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安心学习,早日成才,将来报效祖国。我不算很富裕,但愿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点微力。”<br/>    李棠先生他说到做到。决定独资兴建一所新型的高质量高标准的李屋小学。他力排众议,坚持新校选址在环境幽静的原李屋林场,这利于师生的学习和工作。建筑是他的老本行,他深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亲自物色一位信得过的监工,参与教学楼施工的全过程。他放眼未来,果断提出:不建则罢,要建就建高标准的。他把装修工程、设备购置、课室采光、四室一场、绿化布局以及学校10年以后的发展规模统统考虑进去。<br/>    新校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总投资180万人民币。第一期教学大楼工程于1991年3月破土动工,当年9月1日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教学大楼占地面积765平方米,建筑面积2295平方米,共三层。其中课室12间。教务处、接待室、阅览室、队部室、仪器室、体育室、保管室、小卖部、配电房各一间,并附设蓄水池、洗手间、隔热层。课室设计明亮宽敞,符合采光标准,磨砂玻璃黑板,装有四支日光灯,两部吊扇。楼上走廊设有固定花池,两边楼梯宽阔,便于学生分流。教学大楼正门呈牌楼状,设计新颖,造型美观,结构合理。第二期教师宿舍大楼工程于1991年9月破土动工,次年3月1日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宿舍大楼呈圆形,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共两层。包括12套单元宿舍,一间车房,一间杂物房,一间集体饭堂(含录像、电视室)。每单元两房一厅,一厨房,一洗手间,一阳台。顶层建有蓄水池,隔热层。<br/>    另外,李棠先生还捐资10万元购置教学设备。捐资10万元修建灯光球场,捐资5万元配备教师宿舍家私,捐资3万元用于教师统一着装,捐资1.5万元发放教师节奖金,还经常抽空参加学校集会,为优秀学生颁奖,勉励学生勤奋学习,顽强拼搏,早日成才,将来报效祖国。<br/>    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学校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在李棠先生曾洒过汗水、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这是园洲镇第一所建造比较标准的农村小学,在90年代初期还比较鲜见,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此后几年,在全镇范围内,一座座功能齐全的教学楼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从1993年开始,李屋小学曾多次荣获镇、县、市“文明校园”的光荣称号。<br/>    忠心报国赤子情<br/>    改革开放后,李棠先生将自己的事业跟家乡的建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本着“报效祖国,为善光荣,乐善好施”之人生信条,乐为乡人谋幸福送温暖。他说,济困扶危,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社会公德应当发扬光大。他要把自己艰苦创业赚来的钱用于为人民多办善事。10多年来,他的善行义举不胜枚举,下面记录的一串实实在在的数字,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他的“拳拳赤子情,殷殷报国心”:<br/>    1986年,投资2.3亿元与朱容香先生合办“惠圆染织厂”并成立“惠联贸易公司”。<br/>    1988年,个人捐赠建造园洲中学5万元,“惠联贸易公司”名义捐赠10万元。<br/>    1989年,捐赠李屋村筑路1.5万元,打井一口8万元。<br/>    1990年,捐赠李屋村建造林檬基桥6万元;个人捐赠建设石洲大桥5万元,以“惠联贸易公司”名义捐赠50万元。<br/>    1991年,捐赠寮仔小学及寮仔老人基金会共20万元。<br/>    1993年,捐赠建造李屋餐厅30万元,提供老人福利基金4.5万元;投资100万元兴办“坚力塑料厂”。<br/>    1994年,捐赠建造园洲卫生院5万元。1999年,以“惠联贸易公司”名义捐赠建造镇政府大楼50万元。<br/>    此外,还不定期赞助李屋村节日活动如龙舟、篮球竞赛等费用共计6万元。 <br/>    心底无私天地宽<br/>    人,总会有烦恼的。作为园洲的“名人”,李棠先生亦有烦恼的时候。由于工作关系,笔者与他有过多次接触。在平和的倾谈中,我被他那豁达的性格,坦荡的胸怀所深深感染。他曾向我透露过:由于家乡某些人对他的投资、捐赠行为不理解,出现过某些“流言”;说什么“投桃报李”、“为亲属捞好处”、“吃小亏占大便宜”、捞取政治资本”……而对这些“流言”,他心里很坦然,连眼珠都不转动一下。他说过,每遇到这样的烦恼,就一个人站在空旷的地方,仰望苍穹,面对着浩森、高远而又深邃的天空,尽情放眼,这样,烦恼会像剥茧抽丝一般一丝一缕的从心头抽出,然后轻轻地舒一口气,人就会变得轻松起来。是的,只要自己不是基于私欲去做什么,心里就会坦坦荡荡,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嘛。<br/>    人上一百各色都有。人的观念不同。道德观、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评判标准自然不同,尤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在这个道德观、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千差万别,即便是美好的东西,也会有异样的声音发出,这很正常。正因为李棠先生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常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克制烦恼的骚扰,以乐观、豁达的性格直面人生。<br/>    “既然选定了目标,就只管风雨兼程。不管遇到什么,都不改初衷。爱我所爱,义无反顾,无怨无悔”。李棠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br/>    2000年8月,李棠先生在香港猝然辞世,享年71岁。消息传来,园洲人民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改革开放20年,他用自己对家乡的赤诚书写了人生的光辉历史。疾风劲草,刚强挺拔,高风亮节,肝胆照人,他那坦荡的胸怀,豁达的人生观以及作为一位爱国儒商奋搏有为的业绩,将彪炳史册。李棠先生报效桑梓的桩桩善行义举,将永远铭刻在园洲人民心中。<br/><br/><br/><br/>                                                      (摘自《博罗文史》第九辑</font></p></td></tr></tbody></table>转载:<font face="Verdana">http://www.yuanzhou.gov.cn/jianbao/0612/jianbao25.htm</font>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4 个回复

倒序浏览
首富 LV.21+ 2008-4-14 14:33
沙发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p>好一位热心家乡的人士!!</p>
<p>         </p>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西门相公 版主 2008-4-14 23:04
板凳 来自: 中国
难道是你亲戚?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人大代表 LV.16+ 2008-4-15 02:34
地板 来自: 中国
六兰每一条村都有个甘样的人。例如:江头——梁学钧,梁美婵,白耀前——梁植,高头屋——梁继权,李屋——李棠,寮仔——李沛良(胡须佬)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首富 LV.21+ 2008-4-15 14:22
5#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西门相公</i>在2008-4-14 23:04:00的发言:</b><br/>难道是你亲戚? </div>
<p>不是!!如果是的话我现在就不用做咯!!</p>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