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十多天,一直忙着写对联,今天有闲上网,看到如下一则文字,深有感触:
贴春联、放鞭炮、看春晚,是如今百姓必不可少的春节民俗,其中贴春联又是“文化含量”最高的一项活动。过年了,在自家门上贴副鲜红的“门对子”,一股浓郁的喜气立刻随着墨香流溢开来——且慢!看到这儿一定会有读者抗议:用词不当!我家的春联是印刷品,哪来的墨香?
印刷品春联大行其道
过去每到春节,有点书法 功底的,都要买来红纸墨汁,展纸挥毫,亲笔写下新春最美好的愿想;街头也早早摆上了售卖春联的摊点,一副副内容各异的手写春联挂在绳上,或龙飞凤舞,或雍容端庄,是这座城市最具“年味”的风景。时过境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匆忙的脚步似乎也停不下来,贴春联成了应景的活计。很少有人在意这从“写”到“贴”的全过程,加之超市购物赠春联,银行、保险公司与客户联络感情送春联,印刷品春联大行其道,有“全面取代”手书春联之势。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几年家家户户门上贴的春联,多是印刷品。
市民怀念手书春联
印刷品与手写春联有何区别?“太假了!”昨天,一位学美术的高中生对记者这样评价。她认为,自己写的春联可能没有印刷品工整、好看,但抒发的是真情实感,内容也多是有的放矢,让人觉得十分亲切。两相比较,她还是喜欢手书春联。受访的市民多对手书春联十分怀念,一位退休教师认为,春联印刷品也是文化快餐的一种。“写春联、贴春联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悠久文化传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更显其魅力,海外华人华侨每到春节多是自己写春联,把它作为文化传承、思念祖国的一种仪式。放弃手书春联,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遗忘和漠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