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园洲镇九潭泊头曾屋与福田冲径兄弟 200多位宗亲齐聚鲤鱼坟拜祭见阳祖公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24年4月13日下午3时,由刚组建不久的园洲镇九潭义合(泊头)曾屋公益理事组牵头组织,有泊头曾屋与福田冲径村两地曾氏宗亲200多兄弟男女老幼参加,在莞从高速园洲东出口北向约600处的东坡大道旁的泊头曾屋纪念石标处集合,按历史传统,一年一度举办了清明祭祖活动。
        是日下午3时,480多的泊头曾屋人与接近300人的福田冲径宗亲,有200多善女孝男自愿来到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墓处(地址:白坟鲤鱼氹),进行了拜祭开基祖见阳公仪式,还在古墓傍边的“泊头曾屋纪念石标”处,为30多位理事组成员、60周岁以上老人及所有参拜人员分别拍照,有待把合照录入《泊头曾屋续修族谱》内。
        当日下午4时许,理事组委派了6台小车23位兄弟带齐祭品,前往8公里外的石湾镇铁场乡桂村礼堂附近200处的“犀牛望月”风水宝地,参拜了有822年历史的元代进士名人元始祖曾康傅公墓。
         据新会双水岭头与福田冲径老族谱及《博罗县志》民国版记载,还有博罗县纪委监委编写组于2022年12月出版的《廉润罗浮》书册笫45页12篇著述《忠于职守勤爱民,筑提修桥曾县令》中报道:
        曾添(曾康傅),字进卿,江西吉水人。南宋绍兴三年(1133),高中进土,不久被委任为惠州博罗县令(职务相当于县长或县委书记之位)。
        曾添(曾康傅)在博罗县令任上,“劝学勤农,礼贤惩恶”,官声甚好。在他上任几个月后,东江水涨,洪水为患。龙溪苏村的东江堤坝崩毁,农田被淹,作物尽毁,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洪水退后,曾添带头捐资,亲赴灾区,发动富人捐款,集资修筑河堤,修桥补路,救济灾民,资助农民复耕复种,使人民安居乐业。志书称“民利赖之”。曾添忠于职守,深得人民爱戴。
       就在博罗县令任上,他的母亲辞世,他必须辞官“丁艰”<即丁忧,旧称遭父母之丧事为丁忧>在家守孝三年。刚好这段时间,“土匪猖獗,路阻不通”。回家奔丧的日子一拖再拖,而匪患日益严重,曾添最终竞不能返回家乡。他无奈地东望故土,叹道:非因民德难归厚,自愧为官未慎终。”
       由于归期无望,他思亲心切,一连几日都茶饭不思,滴水未进。史书叹道:“可以见公之孝思不匮也。”无奈之中,他卜居博罗县城罗浮碇冈下,孝滿三年,再末涉足官场,因为郁结成疾,竟于乾道五年(1169)三月二十日病逝。族人按照他的“生为博罗官,死葬铁场地”的遗愿,他为当地办了许多得民心之好事,故将他安葬在博罗县铁场圩的(现石湾镇铁场圩的擢桂村“犀牛望月”之地)。并请元代当时博罗著名廉吏张宋卿为他撰写墓志铭(此铭碑在墓地至今仍存可见),对他忠于职守、勤政为民、治水惩匪有功、孝思感人的事迹大加褒扬。据墓志记载,曾添终年六十九岁。
      参拜的20多位兄弟在现场不但见证了古墓顶上有顶至今完整保存似“官帽”的灰沙古墓形状,还在古墓8米处显现一块80公分x60公分的浅红色标有“曾宅地界”石块保存下来,更有幸的是,古墓位于铁场的乱葬岗傍距民几居30米处,据附近居民三兄弟介绍,建国前后,博罗县城每年清明期间,都有曾氏兄弟骑有高头大马或从源头村的沙河小溪处坐小艇进来拜祭此墓(当地朱家人会为前来拜祭人准备祭品。但文革以来,已不见有人来扫墓了)。所以,古墓当地的居民得知此墓人物不一般及历史悠久(800多年的灰沙型墓地在省内都极少发现),附近村民都有向家人与小孩吩咐,不可对其有所损坏,要很好地保护,才会福荫后人。
        两地祭祖队伍顺利完成了清明拜祭任务后,400多位曾氏本家人在村饭堂高兴地就餐与孝道文化和宗亲历史及两地古墓之来由(宗源从那里来?何时立围?为开创美好未来怎么办?)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活动。

博罗园洲九潭泊头曾屋公益理事组(兄弟:曾纪劳跟踪报道)
       2024年4月20日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1 个回复

倒序浏览
TOPMAN188 ... LV.100 2024-4-22 04:14
沙发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纪念石标旁应该树立一个捐款记念牌,刻上捐款人的名字,费用用作日后维护保养费用。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