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消费者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农贸市场里看到的鲜肉海鲜、瓜果蔬菜,个个新鲜艳丽、卖相诱人;买回家后却仿佛大变了样,要么水了吧唧,要么灰不溜丢。究其原因,二者隔了一盏“生鲜灯”。
△生鲜灯照射下的猪肉(左)和未被照射的猪肉(右)
这种特殊的照明设备,通过不同的光照颜色,可以让生鲜产品看起来更加靓丽,也更容易激起人们的购买欲,因此被商户看做是生鲜产品的“美颜神器”。
Q
什么是生鲜灯?生鲜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调整光照颜色让食品看起来更“新鲜”的灯具,近年来在各大商店超市、生鲜市场上运用相当普遍。
针对群众反映“生鲜灯” 误导消费者问题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 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将于2023年12月1日起生效 今天起就是正式生效了
使用生鲜灯并不等于食品必然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但商家使用“生鲜灯”,可能导致消费者无法看出肉质是否新鲜,从而买到不新鲜的产品。 不过,从12月1日起,这种局面将会改变,商家违规使用“生鲜灯”,或将面临最高3万元的罚款。
相关法规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将于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第七条规定:
食用农产品销售者(以下简称销售者)应当保持销售场所环境整洁,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适当的距离,防止交叉污染。 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第三十八条规定,销售者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一、二款规定,销售和贮存场所环境、设施、设备等不符合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新规已开始实施 市民如果发现市场或商家 存在违反规定的情况 可及时拨打12315反映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央视财经、惠州发布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