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电梯1从正面看如图7所示。图7各部分为:1电梯,2浮力池,3压水的重物,A电梯下层轿厢,B电梯上层轿厢。也就是说电梯的下面并没有水,压水的重物下面才有水,电梯是被压水的重物抬着的,电梯与压水的重物之间呈反U形(或反凵形)。升降电梯1从上往下看(俯视图),整体上呈大口字形,大口字形的里面的上面呈长方形,里面的下面呈横着的目字形,目字形中间的口字为电梯,目字形两边的口字与大口字形的里面的上面的长方形组成凹形:也就是说电梯是被左边、右边、后面三个重物抬着的,三个重物下面的浮力池也呈凹形。 图7中压水的重物的具体构造如图8所示。图8各部分为:1电梯,2浮力池,3压水的重物,A电梯下层轿厢,B电梯上层轿厢,a密封箱下部,b下层密封垫,c上层密封垫,d密封箱上部,e钢柱或钢管,f钢板。制做密封箱的材料有许多种,本文例举的是:内部为金属材料,外部为塑料(具体的,以塑料中的硬塑料为例)。密封箱的下部是被水包裹着的。在电梯空载时,如果下层密封垫b损坏,水并不会跑到密封垫b的上面去,因为密封箱下部排开水产生的浮力等于空载电梯的重量:此时浮力池2里面进水电梯会上升,水仍不会跑到密封垫b的上面去。所以密封垫b承受的力道仅仅只是电梯的载重。当密封垫b损坏电梯又载重时,密封垫c取代密封垫b开始工作。密封垫本文只例举了二个,其具体数量为1-1000个。当密封垫c又损坏且电梯将要载很重的设备时,则必须更换密封垫了,否则很重的设备进到电梯里后,会导致电梯下层轿厢A的底部明显低于楼层。当然,在密封垫b损坏时就可更换密封垫b,因为更换密封垫非常简单:在电梯空载时将电梯升到最高处,此时密封垫c露出水面,密封垫b处于水面而可直接更换。 也可以在下层轿厢A的底部与楼层之间设置过渡板,这样就可以取消密封垫。以小型电梯为例:电梯空载时,打开电梯门,人从过渡板上进入电梯是上坡(小缓坡);十几人进入电梯后,过渡板是平的;几十人进入电梯后,人再进入电梯是下坡(小缓坡)。 本文所叙的所有新式电梯与所提到的升降机都可以为透明的或部分(比如电梯下层轿厢A与电梯上层轿厢B)透明的。 新式电梯所安装的楼层的高度我以百层为例,新式电梯完全下降后其高度我以五十五层楼的高度为例,其构造如图9所示。图9各部分为:1电梯,A电梯下层轿厢,B电梯上层轿厢,2百层高楼。新式电梯完全下降后,电梯下层A里面的人便从电梯里出来,来到室外(或地下室最底层),然后室外(或地下室最底层)的人进入电梯下层轿厢A,准备上到2-55层。此时电梯上层轿厢B里面的人正从电梯里出来,进入第55层,第55层里的人则进入电梯上层轿厢B里面,准备上到56-100层。第一种新式电梯完全上升后,其构造如图10所示。第一种新式电梯完全上升后,电梯下层轿厢A里面的人从电梯里出来,进入第55层,然后第55层里的人进入电梯下层轿厢A里面,准备下到第1-54层。此时电梯上层轿厢B里面的人正从电梯里出来,进入第100层;第100层里面的人则进入电梯上层轿厢B里面,准备下到第55-99层。电梯的高度乘以2后,要大于楼层的高度:这样,电梯上升到最高处时,其下层仍然处于浮力池(凹形底座)里(密封垫则正好处于水面)。电梯上升到最高处时,其上面仍是处于井道里的(也就是处于与大楼构成一个整体的框架里的,就象老式电梯的井道那样,不过新式电梯的井道上面没有机房)。这种新式电梯的缺点是不能从一层直接上升到第一百层,要在中间转一下。在早上上班的时候,因老式的电梯一次只能提升几十人,所以几百个人要分十次才能提升完;而新式电梯则是一次就将几百人全部提升上去了(新式电梯不仅可以做得较大,而且其下层轿厢A与上层轿厢B都可为二层,下层的人可以从轿厢右侧的窄梯上到二层)。特别是在高峰期,虽然老式电梯里已挤满了人,但到某一层时,门还是会被打开,然而因为老式电梯里已挤满了人,这一层的人仍然不能进入电梯,到下一次电梯经过时,这一层的人又会按电梯,看这次能不能进去?新式电梯因为吞吐量巨大,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就是大大减少了电梯门无效开关的次数。减少了电梯门无效开关的次数,等同加快了电梯的运行速度。所以新式电梯虽然要在中间转一下,反而比老式电梯要快得多。 上段所叙的新式电梯,下层轿厢A里面的人所按的楼层,相当于老式电梯里甲所按的楼层;上层轿厢B里面的人所按的楼层,相当于老式电梯里乙所按的楼层:也就是二个轿厢里的控制系统共用一个大脑(CPU)。二个轿厢里的电梯门都关闭后电梯才会启动。在运行时,下层轿厢A里面的人看到某个楼层的键亮了,但电梯门并未开,那就是上层轿厢B里面的人正进出电梯。 第三种新式电梯如图11所示。图11各部分为:1浮体,2浮力池,3叶轮,4阀门,5进水管,6回水管,7水塔水面,8水塔,9楼房,10溢水管,11压水电梯,12浮力池,13水池水面,14水池,15阀门,16轿厢A,17进水口与进水阀门,18排水口与排水阀门。第三种新式电梯的轿厢A与浮体用索(最少二根,且每根都能单独承重)相连。浮体相当于老式电梯的对重。浮体降到最低时轿厢A升到第一百层,浮体升到最高时轿厢A降到第一层。浮体处于垂直槽里,可为任意形状,但整体形状应与槽搭配:也就是槽为圆管状时浮体可为球形,槽为长方体时浮体可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在轿厢A的重量小于一吨时,浮体的重量如果为千吨,则轿厢A的载重可为0-999吨。第三种新式电梯要采用老式电梯的安全措施,也就是轿厢A下面使用安全钳,当上面的轮子转动过快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上面的轮子制动。而且井道最底部,轿厢A下面仍然使用缓冲器(或弹簧)。 在轿厢A的载重量较大时,轿厢A底部会明显低于楼层地面(因为轿厢将浮体扯得上浮了),解决的方法有三: 一是利用老式电梯的轿厢称重系统(老式电梯的轿厢称重系统检测到超载就会报警而不会启动),调节浮力池2里的水量。厂家首先测出轿厢A载重百吨(或十吨)时浮体会升高多少,然后将数据设定好。电梯使用时,根据轿厢称重系统检测到的进入轿厢A的重量,控制阀门4排水到水池14里(使浮体下降而使轿厢A上升一些),如果进去三百吨后又拖拉了五十吨出来(或者说是电梯里进去八十人后又有二个人出来了),则阀门4停止排水或改为进水,也就是要始终使轿厢A底部与楼层地面高低一致。采用这种方式时可取消进水口与进水阀门17、排水口与排水阀门18。 二是在进水管5下部增加一个三通,这样就多了一个出水口,这个出水口连接进水口17,仍然使用老式电梯的轿厢称重系统,调节浮力池2里的水量。轿厢A里面增加重量时排水阀门18打开将浮力池2里的水排些到水池14里,轿厢A里重量减轻时进水阀门17打开使浮力池2里面进一些水。 三是采用过渡板。电梯空载时,打开电梯门,人从过渡板上进入电梯是上坡(小缓坡);十几人进入电梯后,过渡板是平的;几十人进入电梯后,人再进入电梯是下坡(小缓坡)。 图11是画的平面图,实际上轿厢16是紧贴着楼房9,与楼房9是一个整体(轿厢16也可处于楼房9内部,比如处于楼房9的中心)。 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永动机,电力就象空气或阳光那样普通,图6中的压水电梯11可以不改成其它永动机增加发电量,而是仍然只用做压水电梯,然后在压水电梯11的上方用索与另一个轿厢(轿厢B)相连,通过控制阀门15调节浮力池12里面的水量,使轿厢B上升、停止、下降。轿厢B的载重要远远小于轿厢A的载重,也就是轿厢B不能升降大型设备,只能用做小型电梯,载人(比如升降几百个人)。当然,如果加大压水电梯11的自重,轿厢B也能用做中型电梯。 第四种新式电梯是将第一种新式电梯(图五)也改成第三种新式电梯的式样,也就是轿厢与浮体用索相连,浮体相当于老式电梯的对重…… 在图6中与图11中,我例举的是水塔8为二台永动机供水,每个水塔可为1-10000台永动机供水。也就是说,在一栋楼房(或一个楼群)里,水塔可以只修一个。水塔除了给众多的永动机供水,起降众多新式电梯,还兼自来水公司的水塔的作用(这样就省掉了大量的管道与管道上的设备,节约了材料),提供自来水;同时还兼消防灭火的作用。 在图6中与图11中,叶轮3可以不直接驱动发电机,而是采用B-6型永动机发明专利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第12条: 叶轮带动管外的叶轮,管外叶轮的叶片拍打充气工具(本文以充气工具中的打气筒为例)的手柄,打气筒给高压气仓充气,高压气仓喷出气体驱动气轮机,气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上叙为第一种方式,第二种方式是将发电机的轮子改成叶轮,高压气仓喷出的气体直接驱动发电机的叶轮,这样就省略掉了其中的气轮机。 也就是说,新式电梯除了当做电梯或升降机使用,还可提供压缩气体,提供本身所使用的电力,提供本栋楼(或一个楼群)的电力。 因为有了永动机,水塔里有用不完的水,所以四种新式电梯中的阀门4虽然开与关时要慢些(让电梯里的人感觉不到启动与停止),但阀门4却可以做得比管道还大,完全开启时,桥箱下行速度就可等同自由落体速度,轿箱上行时,在巨大水压下,速度则可更快。 第三种与第四种新式电梯都可以做成世界上运行距离最长的电梯(楼或塔有多高电梯运行距离就可以有多长)。 新式电梯是对老式电梯做出改进,其它部分(比如控制电路)参见老式电梯,本文不再重复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各种新式电梯所提供的压缩气体,可输入新式房子里的压缩气体管道里(参见我过些时候发表于网络的新式房子说明书),直接供各户使用。 如果新式电梯是用于载人,优选方式是采用第四种新式电梯;如果新式电梯是用于起降大型笨重设备,优选方式是采用第二种新式电梯(图6)。 不再修建复杂的立交桥(比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