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诗歌] 很久没发帖了,刚看了一首水草,和一阙五律吧

[复制链接]
东江三少 LV.50 2011-4-27 20:42
16#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切磋到微细之处,方显功底
值得我等学习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初哥哥 LV.26+ 2011-4-27 20:43
17#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引用第12楼AmyH于2011-04-27 19:31发表的  :
哈哈。斗得好。斗得妙。百花园应该多些这样的帖子来帮大家扫盲。
婶婶不会作诗,但觉得两位都是人才。
初哥哥一直是婶婶学习的榜样。而天云虫这位新社友应该也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好家伙。
.......

我根本不觉这叫什么斗
譬如同一命题,共作文章一较高下称之为斗
但象这种因错误的认知标准而强行规范。倒令人有秀才遇着兵的头痛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子善 版主 2011-4-27 22:39
18#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引用第14楼初哥哥于2011-04-27 20:39发表的  :
这没有一人标准的说法!
押韵是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太偏执于押韵,而令本来很多更铿锵的字词被舍用,也有舍本逐没之嫌。
权衡两者之间利弊,很多古代工体诗,也很多时取相近的韵脚。
.......

对于我而言,诗意大于押韵。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AmyH LV.40 2011-4-28 01:41
19#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引用第16楼初哥哥于2011-04-27 20:43发表的  :
我根本不觉这叫什么斗
譬如同一命题,共作文章一较高下称之为斗
但象这种因错误的认知标准而强行规范。倒令人有秀才遇着兵的头痛


也不能说是强行规范。也许算是你有你的见地,他有他的执着吧。

相互切磋在我眼中也算是一种“斗”。
比方说,钢琴切磋我们常常将之称作:斗琴。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AmyH LV.40 2011-4-28 01:42
20#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引用第17楼子善于2011-04-27 22:39发表的  :
对于我而言,诗意大于押韵。

同意子善所言。[s:11]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潇湘 LV.40 2011-4-28 10:24
21#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意境由心生、诗意同样由心发。。。。。虽然我读的书少。。。。但看了两位社友的文采也不错。支持!!!同样期待新的作品。。。[s:18]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yjp675543027 LV.21+ 2011-5-15 00:59
22# 来自: 中国广东湛江
晚秋展红妆。
仄平仄平平,律诗有这样的句式吗
还有我想请教一下,我改成这样可以成诗了吗:
皱面皆因风,心碎本无痕;世事洞明时,修道把仙成。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初哥哥 LV.26+ 2011-5-15 02:16
23#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引用第21楼yjp675543027于2011-05-15 00:59发表的  :
晚秋展红妆。
仄平仄平平,律诗有这样的句式吗
还有我想请教一下,我改成这样可以成诗了吗:
皱面皆因风,心碎本无痕;世事洞明时,修道可成仙。

     又一个鸡蛋里挑骨头的。
   难道平仄定律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天律”?一定比内容更为重要吗?
   毛XX用旧体诗创作了不少流芳百世的诗词,如七律长征,沁园春雪,长沙等,在平仄方面就不完全是依古律,以内容为先,形式次之。
   无论是我国最早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还是浪漫主义诗歌先河《离骚》往往都直抒胸臆表达情感,即常言说的诗言志,完全没有什么平仄。
推及当初最早讲究平仄的南北朝诗人们正好处在文学史上的个人觉醒时代,不愿为官避忌官府沉迷醉心于诗歌创作,为了讲究音律美就尝试用“平平仄仄仄仄平”之类的方式玩弄把玩诗歌,至盛唐渐成一定之规,形成近体诗的规范
   但是今天的汉字音律早已经不同于一二千年,一定套用古代的平仄音律来创作现代多姿多彩的生活面貌显得很勉强,有点“刻舟求剑”般的刻板!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初哥哥 LV.26+ 2011-5-15 02:24
24#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可以肯定的说,现代人作旧诗词,是不可能超过古人的。
古代大多数写诗的人,韵书都背得滚瓜烂熟,现在的人根本就没那个条件。
就说律诗,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唐代就有朝廷颁布的韵书,即所谓的“官韵”这就是一个氛围。
中国语言的发展,“韵”早已与古文字有所不同,但还是相对有迹可寻。
  而平仄方面变化更甚!
平仄是按照古音的“平、上、去、如”来介定的,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必然导致平仄不清,平仄不清就不好讲究。
我所作的诗,基本是无视平仄的!当然象三连平这种读起来较拗口的,也不会出现。
   语言的发展的,有的字过去是平,现在是仄了;相反亦有。尤其是“平声”字,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那到底按古代算“平”还是按现代算“仄”?你依哪个为准?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初哥哥 LV.26+ 2011-5-15 02:25
25#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至于你那首东西,我不作评论。
因为没评论的基础。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yjp675543027 LV.21+ 2011-5-15 12:47
26# 来自: 中国广东湛江

回 23楼(初哥哥) 的帖子

受用不尽,再问一下,宋词有没有什么讲究的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天云虫 LV.6+ 2011-5-15 12:47
27#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初哥哥阁下,拜读您上面的评论,觉得您的古诗词理论很高深。您列举了古今这方面的许多例子,在下认为,这样做无非是要说明现代人写文章是给现代人看的,故对古代人定下的条条框框不要太过勉强。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既然是这样,阁下就不应该把“五律”这个词用在题目上,以免使现代文学青年很难读懂。另外,平仄在对联中还是要讲究的。律诗要用到对子,所以律诗有的地方是要讲平仄的。以上观点,阁下认为如何。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