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桔头村堤外有一片州地,东江河每年一到汛期,洪水都浸过州面把农作物淹死,在70年代,为了响应国家【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桔龙大队提议了‘’围海造田‘’的设想,并付诸行动,由于当时生产工具落后,只能用人力担泥,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担成一条新的东江堤,把东江河水挡在外面,并把高的州地,把泥担去覆盖河床沙面上,变成了良田,可以种植水稻增加粮食。‘’围海造田‘’的行动曾轰动当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今城市的发展,‘’围海造田‘’的地方己被征用,今后将发展成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围海造田‘’这个历史的名称,将被消失得无影无踪。
=====================================
1) 首先 , 桔头村前的一片圍堤洼地,並非「圍海」,只是圍江而已。而且當年(1960年)以前已有一大片沙灘沖積在此,桔頭村人已經常涉水過去耕大洲種田。情況如今日坎頭蘿卜專業戶過對面沙洲種蘿卜一樣。
2) 如果70年前期出生那輩人, 35岁以上吧。大家都記得, 以前園洲打從上南一直延伸至上園片(禾山, 廖尾, 田头, 馬嘶, 龍叫)等地, 有很多大小沙丘(以前叫沙 登(陰平聲), 這些沙丘高低不一,所以當時人民公社組織勞動人, 因便成利將桔头村對面這片沙灘圍堤,以防洪澇水浸,又可以增加桔龍大隊的耕田面積, 同時沙丘鏟平後,有利於耕田擴充和水利管理。
3) 大約60年代初期,便展開了園洲人民公社最大的圍堤工程,發動全公社各生產大隊精壯勞動人 , 強制工分制度進行分配任務,不論天陰下雨,冬來秋去, 全部以一條扁担, 一对糞箕, 螞蟻工程戰勝了東江江水,換來今日此景。
4) 理論上, 這個圍堤工程, 實際增加耕地不多,而且只受惠於桔頭和龍叫兩個小村。對整個人民公社的增產作用該不大。但水利防澇方面即起到一定積極作用。因為以前桔头村基堤和龍叫交界處時有決堤險情,每次洪澇通過都受到江水破壞,加固了此江堤後,基解決了此問題,還有坎頭至廖尾那小段圍堤也是起到拉直東江堤的作用,使江水直線向下游沖去,也加強了防汛作用。
================
明清珠江三角洲的圍海造田與生態環境的變遷 2005-11-11
冼劍民 王麗娃 載《生物史與農史新探》,高瑞扫校 明清時期是歷史上的大一統時期,兩代政權都注重發展農業,大量開闢耕地,廣東地區利用瀕臨海洋的自然環境,開展了圍海造田的高潮,工築沙田成為珠江三角洲造田的主要形式。沙田,是指沿海濒江淤泥積成的田地,並不是指含沙質多的土地。宋代以前,珠江三角洲的發展較為緩慢,沙田的形成主要靠自然的因素,即由三江挾帶泥沙淤積而成。明清時期開發進一步加快,各河道不斷淤淺\,新生沙坦不斷浮露,人們將浮露的沙灘加以圍築,以防止被水沖走。明代人們通過拋石、種草實行人工促淤,加快了沙田的淤漲。清代,人們逐漸把目光轉移到未成之沙上,開始了與海爭田,堤圍的修築迅猛發展,沙田的開墾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的全盛時期。在明代二百七十六年中,河岸堤圍總長達二十二萬零三百九十九丈,約共一百八十一條,耕地面積達萬頃以上,使珠江三角洲的範圍比前擴大了接近一倍。而清代從乾隆十八年至嘉慶二十三年(1753—1818年),共開墾了五千三百余頃,咸豐、同治年間,又新開墾了八千頃。①沙田的擴大,促進了珠江三角洲地區農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地區經濟的發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譚棣華:《清代珠江三角洲的沙田》,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第25頁。 首先,沙田的開發解決了當時的人口壓力。清代乾隆朝是我國歷史上人口出生的一個高峰時期,人口的不斷增加使廣東的糧食日益緊缺,加上北方大量的人口不斷南遷,加重了廣東的糧食負擔。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必然要求耕地的擴大。於是勞動人民在珠江河道的兩岸和海岸的海灘上,修建堤圍,將沙灘圍築起來,進行墾殖。他們還不斷地向江海要田,使耕地面積逐漸增加,為農業的生產發展尋求了新的出路。其次,沙田的開發,尤其是堤圍的修築,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防洪保收的目的,大片的農田免受洪水的衝擊,確保了糧食的收成。如屈大均《廣東新語》記:「凡粵之田,近海者虞潦,則有基圍,近山者虞旱,則有水車。故凶荒之患常少,其大禾田,歲一收。早禾田,歲種旱粘早糯則二收。」①再次,沙田的開發,促進了珠江三角洲農業的商品化,帶動了珠江三角州經濟的迅速發展。廣大的勞動人民在修建堤圍的同時,推行基塘種養技術,在低窪的地方挖塘,環水築基。他們在塘內養魚,合理利用了塘內的水源,又在堤圍上種植桑樹、果樹、甘蔗等經濟作物,形成了「桑基魚塘」、「果基魚塘」、「蔗基魚塘」,從而改變了單一的種植水稻的農業形態,發展了商品性的經濟作物,使珠江三角洲成為富庶的魚米之鄉,躍上了全國農業生產的先進行列。 然而人們在與海爭田的同時,卻很少注意到這一過程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由於明清沙田開發是封建制度的產物,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之下,對環境產生了許多不利的影響。不少學者對沙田的問題已有所研究,但他們所注重的是圍海造田的有利方面,很少注意到它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下文將著重討論其對生態環境產生的負面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清] 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四《食語·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