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日
每年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从2013年起,“世界青光眼日”扩展为“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世界青光眼周”从3月8日至14日,主题是“视神经一张照,青光眼早知道”,旨在强调早期检查对于青光眼防治的重要性,提倡大家采取行动科学防治青光眼!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仅次于白内障,也是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疾病。现代医学将青光眼定义为,一组威胁视神经视觉功能、主要与眼压升高有关的临床症候群或眼病。简单说,就是指眼压升高,导致视野缺损及视神经损伤,使患者视力逐渐下降的眼病。 青光眼通常发病隐蔽,早期难以发现。在临床中,很多患者属于慢性青光眼。这类患者病情发展缓慢,在早期通常症状不明显,当患者意识到青光眼的存在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视力已经严重受损。

而对于急性青光眼来说,虽然患者会出现眼睛胀痛、视野缺损、头晕、恶心呕吐等明显症状,但是视力会在短时间内受损,如果不及时就医,很容易造成患者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这就是青光眼的可怕之处!
五大人群早期检查很重要
任何年龄都可能患上青光眼,但是其中40岁以上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此外,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或远视人群、有青光眼家族史、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等人群也都属于高危人群。相比平常人,以上人群患上青光眼的几率会高很多。因此,建议这几类人群定期到医院做青光眼的检查,只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降低失明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