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色书签 于 2010-5-13 11:33 编辑
无意中在刊物里发现这篇文章,题为《高贵的施舍》。全文字数不多,讲述的是一位失去右手的乞丐向“我”的母亲乞讨,在“我”以为母亲理应慷慨解囊的时候,母亲却执意让乞丐通过搬砖形式获取一张20元的酬劳。乞丐因此而受到启发,并在若干年后成为一名事业有成的董事长。
看后,我的心情难以平伏,为作者母亲的大善,为独臂乞丐重立人生观后最终获得成功。
生活里,我们常会遇到文中的乞丐这类人,我们同情他们的遭遇,怜悯他们的处境并愿意伸出援手给予或多或少的救济。他们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于是我们慷慨地向其投向金钱,衣物与粮食等这些我们通过自身努力才能获得的物资,似乎这已经是我们最大限度并且是最有效的救济方式与唯一途径。
可是我们错了,至少从作者的母亲所为中可看出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授之以鱼”的缓解燃眉之急的物质帮助。“授之以渔”何偿不是另一种更有效更有意义的救助方式?
人生难免会出现不如意,或许我们也曾感叹命运的不公。感叹为什么有的人与生俱来就有好的硬件,比如健全的身体,比如富裕的家境,比如俊美的外表……凭借这些,他们的起步比我们高,他们的路比我们更为平坦,他们比我们付出更少的努力却可以收获比我们更多的成功。而我们就像文中独臂的乞丐,举步维艰地生活着。于是有人消极地接受现状,麻木地向命运伸出乞讨的手,靠别人的施舍而活,得过且过,永远处于黎明前的黑暗。这好比文中没遇见作者母亲前的乞丐,这类人找不到生活的支点,活着的也仅有皮囊,埋怨是他们唯一的发泄。
但这类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谁一生下来,上帝便为其打上劣品的标志。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而作者的母亲则是那一缕来自社会的曙光,他们需要这缕曙光照亮黎明前的黑暗,他们也需要这份温暖催发希望的萌芽。
所谓人不自弃,不天弃。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一些先天因素,那就接受吧,一个人连自己都排斥自己的话,你该从哪里获取尊重?认识到自己的后天不足时,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取长补短迎头赶上,而不是自甘堕落,怨天尤人。眼红着别人的成就时,想想“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古话吧。
我不知道文中乞丐的若干年之间经历了什么,但我想绝少不了一番磨难。身残志坚的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汗与泪才换取今日的成功?
我是比他幸运的,至少上帝赐予我健全的身体;赐予我尽管不能“授鱼”与我但却“授渔”与我的父母亲,赐予我平凡的外表有一颗阳光积极的心。或许多少年后,我仍未取得如他那辉煌的事业成就,但我努力过,争取过,并充实地过着自己的日子,懂得生活的真谛,谁说我不是一个成功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