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寒山问拾得(每周一禅)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导演 于 2009-11-6 23:32 编辑



佛学、禅学 博大精深,其看破红尘之句,可谓处处入木三分,甚至一针见血,令人读来意味深长,沁入心扉。借此地,每周搜罗一篇禅话经典,以飨读者。

今周禅话《寒山问拾得》:

寒山问:“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图》

寒山问拾得.jpg

寒山问拾得.jpg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女人心 LV.50 2009-11-6 23:19
沙发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导演这话,我今晚必须好好研究!必定是哲理!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导演 LV.31+ 2009-11-6 23:51
板凳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寒山,唐朝人,但不知道他究竟是那个地方的人士。他隐迹在浙江省天台县西边灵江上游的始丰县西境七十里,有一个叫做寒岩的地方,认识他的人都称呼他为“贫子”。他喜欢装疯卖傻, 却常常出语惊人。

寒山常到天台县的国清寺去,和寺里的食堂知事拾得和尚相投契。拾得常常收拾一些僧众的菜饭放在巨竹截成的竹筒里面,等寒山来了就让他带回去食用。

寒山来到国清寺,有时在廊下独自踯躅,有时叫嚷着开别人的玩笑,有时候又自个儿望空漫骂,寺里的僧众看到他都觉得很不耐烦,就拿杖棒赶他出去,他总是翻着身子、拍着手、哈哈大笑一番以后才漫步离去。

他的外表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叫化子:头上带着桦树皮作成的克难帽子,身上仅以破衣遮体,脚下则踩着一双木屐,面容枯瘦而憔悴。然而他神致超脱,出语奇特,说出的话每每深含至理,只可惜人们多不肯用心体会。

他的行为实在是豪放不拘,时常在林间村野和放牛的孩子们狂歌大笑,不论别人顺他或逆他,对他好或对他不好,他都悠然自得,毫不在意,如果不是同样具有真性情的人,谁又能认识他的真面目呢?

拾得和丰干禅师、寒山大士同为唐朝人,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丰干禅师有一次游松林经道,漫步在天台县赤城山道旁,偶然听到小孩的啼哭声,寻声找去,原来是一个约摸十岁,相貌奇伟的男孩。禅师就问在附近放牛的人知不知到他是谁家的孩子,结果没有一个人知道。问男孩自己,却回答说:“我没有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姓什么。”

于是禅师把幼童带返国清寺,交给典座师等候人家来认领,但是过了很久,还是不见有人来领回。禅师只好请知库僧灵熠照顾他,男孩虽只是十岁,倒是很能讲话。

拾得渐渐长大了,典座师就让他管理斋堂和香灯。有一天,忽然看见他登上大座,与佛像对盘而食;又冲着憍陈如尊者的塑像,大言不惭地讥笑他是“小果声闻”,还举着筷子开怀大笑,旁若无人。上座师于是罢去了他佛堂上的职务,让他到厨房内担任洗碗盘等的杂务事。他每次都把堂上吃剩的渣滓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等寒山来,就让他背了去。

他有时也自言自语:“我有一颗明珠,埋在暗中,可惜没有人能识别!”

大家都笑他是个痴呆的孩子。

有一阵子,厨房中的食物每天都有乌鸦来偷吃,搞得狼藉不堪,拾得就拿了一只棍子到伽蓝殿中,打了护法神二、三下,责备他们说:“你们接受出家人的供养,守护佛寺清净道场,却不管寺里的事情,让食物被乌鸦吃得一塌糊涂,如何当得伽蓝的职司?”这天夜里,全寺僧众都梦到伽蓝向他们诉苦,说拾得打他们。第二天,僧众到堂上纷纷说出这一怪梦,竟然人人相同,没有一点差异的地方,连灵熠也不例外。大家议论纷纷个不停。灵熠这天上殿供养伽蓝,果然看到诸护法身上有杖痕所损,就报告大家一齐看。这个时候,大家才明白拾得实在不是凡常之子。有好事的人就把拾得希有的道行报知县府,由县府下令尊称拾得为贤士,由此认定他是菩萨的化身,此后常使清净香火供养。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女人心 LV.50 2009-11-7 00:38
地板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原来拾得菩萨的化身,我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就是这段对话!
寒山问:“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样的禅语其实包含了很多的哲学,而宽容则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哲学!人的一生至少要用宽容心原谅3个人。你必须原谅自己,你必须原谅你的敌人,你必须原谅你的朋友!人的一世,没什么不可原谅的。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当人生处于低谷时,我们要学着去打开另一扇窗户,或许会有更美的风景!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自由自在 LV.50 2009-11-7 01:03
5#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太疯癫 LV.50 2009-11-7 07:46
6#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很喜欢看这样的帖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真意忘言 LV.6+ 2009-11-7 11:05
7#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唐朝布袋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真意忘言 LV.6+ 2009-11-7 11:06
8#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寺院的门口,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大腹便便,背着一个布袋子的和尚,我们都称他为弥勒佛。实际上,弥勒佛的法像不是如此,那个心宽体胖笑容迎人的是布袋和尚,也是上面这首诗的作者。依照我国传统的讲法: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化身的,时常背着袋子在社会各阶层行慈化世。有一天,当他跟农夫在一起插秧时,心有所感,因此做了这首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描写农夫插秧的时候,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
    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来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
    心地清净方为道: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著的时候,才能与道相契。
    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插秧时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进展。
    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
    常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譬如,某人学问比我渊博,就尊重他;某人钱财比我富足,就巴结他。如果此人条件比我差,就不予理会。殊不知,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禅师们观看这个世界与常人有显著的不同,如诗中说的“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要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日本有一位禅师曾经譬喻说: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而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那么只有低下头来!
    我们看成熟的稻子,头是俯伏在地面的,我们要想认识真理,就要谦冲自牧,把头低下来。
    一般人总以为人生向前走,才是进步风光的,而这首诗却告诉我们退步也是向前的,退步的人更是向前更是风光的。古人说,以退为进,又说,万事无如退步好。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向前,才至真至贵。人生不能只是往前直冲,有的时候,若能退一步思量,所谓回头是岸,往往能有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之于事业,把稳正确的方向,不一味蛮干,要有勇于回头的气魄。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真意忘言 LV.6+ 2009-11-7 11:30
9#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登高山须从低处开始,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梅花雪 LV.50 2009-11-7 20:32
10#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今生
不做
谤你,欺你, 辱你,笑你,轻你,贱你,恶你,骗你之人。

要做
忍你,让你,由你,敬你,理你之人。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九潭细佬仔 LV.21+ 2009-11-7 20:45
11#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讲就容易,做得到的有几个?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