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旅游] 【公庄】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专题:秋枫寨黄国强——历尽千辛万苦变荒山为景区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1.jpg

▲5公里长登山道全是黄国强用脚丈量出来的。

DSC0002.jpg

▲看着山里的风景,黄国强脸上满是喜悦。

博罗县公庄镇官山村位于该镇西南部,是革命老区。由于地处偏僻,这里的经济曾经一直难以发展起来。村民黄国强原本在外打工,事业风生水起,但他对家乡始终念念不忘。官山村后山的秋枫坑是一片森林,黄国强对这片森林有特殊情感。他内心挣扎了无数次,最终做出决定:通过搞旅游业让更多人看到这里的美丽风光,同时带动村民致富。他深入这片森林,经历许多艰辛,靠着目测脚量将荒山逐渐雕琢出一道美丽的风景。
  ◎初衷
  秋枫坑十分美丽令人向往,曾是革命游击队活动地


官山村秋枫坑位于博罗县横河镇、柏塘镇、公庄镇以及龙门县龙江镇的四镇交界处,可谓“鸡鸣四镇应”。由于山高林密,在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成了革命游击队的活动地。

雨后,云雾从山中升腾,空气十分清新。放眼望去,四面环山,层峦叠嶂,林木苍翠。山里古木参天,林中到处是鬼斧神工般的山石,还有纵横清澈的溪流,银链似的飞瀑。这里的植被景观保护得很好,各种植物错杂生长在一起。“我准备给这里的树挂上牌子,将这里变成孩子们接触自然、进行科普教育的基地。”

黄国强出生于1960年,退伍后在惠州市区搞起了旅业,后来又做运输、开宾馆,事业可谓风生水起。黄国强创业致富也不忘乡亲。连续多年由他个人出资,请村里的老人外出游玩:到大亚湾看海、到惠州西湖游玩、到南昆山旅游。村里有的老人说:“官山村后山的风景、生态环境比南昆山还好,还不如去那里玩呢。”

对黄国强来说,后山的秋枫坑十分美丽令人向往,而大家口中流传着不少关于秋枫坑的诡异传说,又给秋枫坑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黄国强小时候跟着叔叔到过秋枫坑,那里有很多大树、野果,有清澈的山泉水、五彩缤纷的石头。那里大片的森林保存完好,此外,山顶还有一个面积近百亩的“天池”,风景的确可以与南昆山媲美。

  ◎摸底
  前后爬了10多次山,磕得腿脚全是淤青

2009年,黄国强再次来到秋枫坑,发现这里的一些坡度被当地村民开发种上了经济林。这些经济林被周边老百姓不断砍伐又再次生长。黄国强认为这是对生态坏境的一种破坏,内心满是心疼和惋惜,他寻思着如何才能将如此美好的生态环境较为完整地留存下来。他想为秋枫坑找一条出路,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脑海中萌生。

为了摸清山里的情况,当时已经50岁的黄国强,前前后后爬了10多次山,每次爬山带上两顿干粮,天未亮就出门,夜深时返家,累得快虚脱了。山完全是荒山,得带上砍刀开路,山里的野猪从未见过人,看到黄国强,都好奇地在原地愣愣地看着。有人曾在山里放过野猪夹,为了避免不慎踩中,黄国强只好顺着山沟、拉着藤蔓,踩着湿滑的土石往上爬。一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回到家他才猛然发现自己的脚到处都被石头撞得淤青。

隔了10多天,黄国强再次挑战爬荒山,还带上了录像机,将许多好看的景色录下来。他被这片神秘的土地深深震撼:山中瀑布飞泻而下、金银花开得灿烂、树木青翠葱郁,站在树底下基本看不见阳光。他还发现,山中有许多值得保留的古树和珍稀植物。

第五次爬山时,黄国强做了一次激烈的思想斗争:该不该当开山牛呢?如果这座山毁了,生态被破坏了,实在太可惜了,而搞旅游又太辛苦。挣扎了很久,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走辛苦路。2009年8月1日,黄国强正式下定决心。1万亩的大山属于两个镇,黄国强签合同租下了6000多亩山地。

  ◎开路
  百余工人手工凿石开路基,租来11匹马驮运了4年半

黄国强请来专家跟着自己爬了两趟山。带上馒头和干粮,一整天下来,专家们又饿又累,十分疲惫。不过,专家最后的结论还是给了黄国强肯定,经省市县专家论证,最终按照“四区一廊”的标准来开发。

图纸出来了,可真正要做却是困难重重。一座荒山矗立眼前,开山全凭黄国强目测脚量。山上一点路都没有,5年多来,他走烂了25双鞋。机器设备进不去山里,他带着100多名工人进山开路。工人修路只能全凭手工慢慢凿石开出路基。因为工程过于辛苦劳累,当时有几个工人干了半年就不干了。
黄国强还从外地租来11匹马,让马将碎石泥土驮出山外,把生活用品驮进来。这11匹马,每次每匹马驮150公斤,共驮了4年半。后来,随着山路逐渐凿开,设备终得进山。黄国强才购买一些机器来开山路,这几年挖出的土方有多少?黄国强说,用一方的土排列,可以从惠州排到深圳、广州,再沿原路排回惠州。

黄国强每天从早到晚都“泡”在深山里,办公室在车上,图纸在地上。山区没有电,他自行在山里发电,光是发电机就用坏了五六台。由于山里没有信号,不少朋友苦苦追寻:到底黄国强去哪儿了?由于忙着开山,城里的生意,他只能一星期回去打理一两次。

  ◎筑坝
  艰难修筑8条水坝,遇到难题迎刃而解

开山过程中,最艰难的莫过于修筑8条水坝。由于当兵时接触过筑坝的相关情况,黄国强懂得筑坝的技巧。挖坝基时要掌握“火候”,必须一挖到底,多挖一点成本很高,少挖一点则危险剧增,要是出现塌方,后果不堪设想。在修筑每条水坝时,工人在地底下挖,黄国强就一直守在地上,随时观察地质情况,发现任何危险苗头立刻将工人叫上来。得益于黄国强这种提心吊胆的守护,8条水坝修下来都没有出现任何状况。

5公里长、6660级的登山道全是黄国强用脚丈量出来的。登山道有些地方此前从未有人走过,第一次上登山道时,他发现有一处山石阻碍了登山道由此穿过。巨石从山坡一直延伸至山脚,如果要绕道,路途就非常远。后来,他再次前往,赫然发现石头之间有一条两米宽的缝隙,恰好可供登山道由此而过。“高兴死了,如果没有这条缝,登山道就修不成了,即便要修,也要花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情况相似的还有修建铁索桥的时候,黄国强四处寻找,最终发现“骆驼峰”刚好有两米宽的地方可以连接两边的悬崖。

  ◎发展
  旅游带动小山村发展,村里农家乐越开越多

有人对黄国强说:“你搞旅游投入的资金,几辈子都用不完。为什么要做这么辛苦的事情呢?”黄国强没想过项目会越做越大,原本他只是想修出一条路,做漂流等原生态项目,借以保护这座山林。但每年都有一些人来看他、拍着他的肩膀鼓励他做好这项事业。别人一句支持的话语,对他来说是莫大的肯定。“还有很多事要做,已经没有退路了。”为了让大家能更好记住名字,黄国强将秋枫坑改为秋枫寨。

随着黄国强的旅游业逐步发展,这个原本荒凉的小山村逐渐热闹起来,每到节假日,这里迎来不少游客。高人气也带旺了官山村的经济发展。通往大山的村道两边,农户摆卖着自家种的香蕉等农产品,过往的游人纷纷停下车购买。村子周边的农家乐也是越开越多,生意很火。

大山里,还有村民种植茶树。“我准备把村民种的茶叶统一收购,统一炒制,做精包装,做出品牌,增加村民收入。”黄国强描绘着他未来的图景:接下来还要开发第二期工程,要主打养生牌,游人到山里游玩,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品尝官山茶,多么惬意多么舒服。

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春惠 统筹

本报记者陈春惠

以上内容转自:微信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