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孔子思想的五大智慧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1.jpg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孔子是最杰出的文化代表。孔子儒学总体上蕴含着文化、伦理、政治、教育、社会治理方面的五大智慧。它们仍可为今所用,甚至可以为全人类共享。
NO.1 述而有作的文化智慧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周文疲敝,礼坏乐崩,当面临“古今之变”、重建“文化认同”的时代课题时,孔子应之以“述而有作”之道,述礼作仁,一继承一开新,由此礼乐得以存、仁学得以立、儒学得以开。借助于仁,中国传统文化顺利地实现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转折;借助于仁,孔子之前数千年和孔子之后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得以沟通连接,而没有中绝断裂。
  

DSC0002.jpg

  

NO.2 仁礼合一的伦理智慧

  

  “仁”之要在于使“礼”合乎主体内在的心性情感,“仁”的内在情感与“礼”的外在行为合而为一,方是道德实践之整个过程的完成。孔子的这种“仁礼合一”体现的是一种“美德”与“规范”(规则)并重、“德性”与“德行”统一的伦理智慧。
  

NO.3 德治民本的政治智慧
  

  “德治”(孟子叫“仁政”)构成儒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为政以德”“道之于德,齐之于礼”的思想主张是孔子儒家政治智慧的集中体现。这种“为政以德”的具体要求主要表现为对统治者个体自身“正身正己”的“德位”自觉,即要求在上位者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而达到“正人”“不令而行”的目的。其言如是: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DSC0003.jpg

  

  

NO.4 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
  

  作为师长,孔子能够自觉做到以“因材施教”“教依人立”的原则教授门徒,“顺其气质才情而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各遂其性、各尽其才、各有所用,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这种高超的教育智慧,仍值得当代“好老师”取法和借鉴。
  

DSC0004.jpg

  

NO.5 “以和为贵”的社会治理智慧
  

  孔子开出“仁”,是要开辟价值之源,为“礼”提供意义支撑。而他之所以要“复礼”“从周”,所求者在“天下有道”,即以“礼”来调节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学而》),此之谓也。从“克己复礼为仁”到“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谈仁说礼,其终极追求在一个“和”字。可以说,“仁”“礼”“和”构成了孔子儒学思想体系的三个基本支点,仁礼合一的孔子儒学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一种以追求和谐为目的,包含调节社会关系,鼓励人向上向善诸多内容的社会治理之学。
  


  

以上内容转自:微信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