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惠州"抗日英雄村"村民以抗日先辈为荣世代传承抗战精神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惠州市博罗县福田镇柿树吓村蒲芦氹村民小组,村委会主任赖汉杨、原主任赖优丁日前一起给 “抗日英雄村———蒲芦氹”纪念碑清理杂草,让纪念碑以更整洁、干净的容貌,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到来。每年清明祭拜、护理纪念碑、捐资建成抗日英雄村纪念门楼……在被誉为“抗日英雄村”的蒲芦氹村民小组,村民们以抗日先辈为荣,牢记祖辈的抗日故事,世代传承抗战精神。
DSC0000.jpg
村里的纪念门楼。
  村民每年至少义务为纪念碑描红两三次
  当天,记者来到 “抗日英雄村——— 蒲芦氹”纪念碑前,纪念碑前种了两排小柏树,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今年66岁的赖优丁正在给纪念碑描红。这是他每年都要做的事情,每年至少义务为纪念碑描红两三次,每次至少两天时间。每年春节前,他都会给碑刻重新描红,让纪念碑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毛笔和颜料是小组集体买的。”赖优丁说,“我只是负责将颜色描上去,没什么辛苦的。”
  “祖先们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后人做这点事是应该的。跟他们抗日的壮举比起来,我所做的很少。”赖优丁一直为村里的抗日先辈感到自豪。他是聆听着祖辈、父辈讲的抗日故事长大的。当年,赖优丁的父亲赖应也参加了抗日战斗。
  先辈奋起击毙日寇56人
  据赖优丁介绍,1939年1月25日,驻增城日军骑兵10多人进犯博罗县福田联和乡蒲芦氹村,村民自卫队敲锣击鼓将其吓跑。当晚,村里正有一场婚礼举行,村民都很开心,摆了20多台酒席。“晚上八点,村里发现鬼子进村报复,大家不吃了,一起打鬼子。”赖优丁说,大家回家拿枪、手榴弹等武器和鬼子对抗了起来。当时,村里抗日自卫队的五六十名队员利用地形优势进行反击,击退日军的几次进攻。自卫队员一边应战,一边组织村民转移,拂晓前村民安全撤离。第二早晨,日军在轰炸机、大炮、机枪的掩护下冲进蒲芦氹村,大肆烧杀抢掠。此役,日军被击毙56人,负伤一大批;自卫队员牺牲7人,村民伤亡10多人。
DSC0001.jpg
村干部清理纪念碑周围杂草。
  老抗日故事一直在当地广为流传  
  这些抗日故事,一直在当地广为流传。如今走进该村,在一些老房子里仍然可以见到日军当年暴行留下的痕迹。“这些乌黑的墙壁,就是当年日军焚烧房子留下的罪证。村民的大理石门墩也被日军毁坏了,那几家残缺不全的门墩就是证明。”赖优丁说,当时没有一家幸免。日军撤后,村民们在废墟中重建家园。
  “这是历史,我们不能丢。”赖优丁说。作为抗日英雄村的后人,除了尽力保护老房子外,赖优丁等人一直致力挖掘、整理当年的资料,让后人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
  上世纪80年代,村里萌发了在村口树立“抗日英雄村”门楼的想法,后来因资金等问题而搁浅。2008年,博罗县人民政府在该村的赖氏宗祠左侧树立了 “抗日英雄村——— 蒲芦氹”纪念碑,碑上刻有该村的抗日故事。这给了村民很大的鼓舞。
  2011年,修建纪念门楼的事情再次被提及。此时,因为家庭搬迁等原因,以前整理的资料遗失了。赖优丁重新走访一些老人,并凭借记忆花了8天8夜才将资料整理好。“我文化程度不高,整理起来费劲。”赖优丁说,整理完,他还专门请人帮忙润色。
DSC0002.jpg
赖优丁在为纪念碑描红。
  筹建文化室展示先辈抗日事迹
  在博罗县老促会、博罗县委党史研究室等的支持下,纪念门楼动工。同时,村民、外嫁女、赖氏宗人等也纷纷捐款,支持门楼建设。2012年9月25日,门楼正式落成。纪念门楼的横批上书“蒲芦氹抗日英雄村”,两侧对联则是:“爱和平求进步青春酬壮志 拼日寇保家园热血铸英名。”
  “抗日英雄村——— 蒲芦氹”纪念碑建成时只有一块碑。同年,蒲芦氹村民小组还对纪念碑进行完善,在周围种上柏树、铺上草皮。据赖汉杨介绍,那时起,村里每年都组织村民为纪念碑清理杂草,而给纪念碑石刻描红的任务则落在了赖优丁身上。每年清明、重阳,村民都自觉前往祭拜。这里也是当地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基地,学生们定期前来缅怀先烈。
  如今,村里正在筹建文化室。赖汉杨说:“文化室将设展览厅,收集相关的文字、物品等展示先辈们的抗日事迹。”
  抗日英雄村后人不辜负先辈期望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抗击日寇,换来抗战的胜利和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段历史,我们永不能忘,抗战精神也将一代代传承。蒲芦氹村民不畏强敌,奋起抗战,这种精神可歌可泣。
  作为抗日英雄村的后人,村民们以先辈为荣。为铭记先辈的丰功伟绩,村民们筑纪念门楼、护理纪念碑、祭拜先烈、修建文化室……将对抗日先辈的缅怀付诸于实际行动,让后代铭记这段历史。这是国人铭记抗战历史、缅怀抗日先烈的一个缩影。相信抗日英雄村的故事将流芳百世,抗日精神代代传承。(记者李燕文)

以上内容转自:微信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