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为契机,深入开展“美丽乡村·美好心灵”活动,努力塑造广大农民的“心灵之美”,着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进一步提升惠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美丽乡村”生态创建倡导美好心灵文明乡风
经过整治,罗浮山麻姑峰村民小组又见清泉。记者黄俊琦 摄
近日,惠州市“美丽乡村”三大行动现场推进会在博罗县举行。在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和博罗县经验介绍后,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文明委常务副主任麦教猛充分肯定了惠州“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取得的成绩,指出农村环境卫生有新改善,农村污水治理有新进展,森林村庄建设有新亮点,促进了农村面貌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麦教猛强调,惠州创新开展“美丽乡村”三大行动,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建设美丽乡村的具体行动,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大举措。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扎实抓好“美丽乡村”三大行动重点工作,把三大行动推向深入,整体提升农村环境质量,确保今年见成效、2017年实现 “水质清、绿满园”、2020年实现“上水平、大提升”。一要持续深化“清洁先行”。要完善设施,健全机制,创新办法,推动农村垃圾收运工作上新水平。二要扎实开展“清水治污”。要着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抓好河涌污染整治,加强畜禽养殖业清理整治,确保如期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三要巩固提升“绿满家园”。要注重科学规划、典型带动和加强管护,着力提高乡村造林绿化水平,全面实现“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
麦教猛强调,在推进三大行动的同时,还要同步开展“美丽乡村·美好心灵”行动,深入创建农村文明,大力倡导文明乡风,加快培育新型农村,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追求心灵美、生活美和环境美,努力让农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过上美的生活。
麦教猛要求,要加大“美丽乡村”三大行动组织保障力度,强化责任落实、资金保障、宣传发动、统筹推进和督促检查,推动三大行动常态化、长效化。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惠州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1.加强宣传推广普及。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阐释解读和宣讲推广,推动核心价值观深入农村、深入农民。要用好农村公益广告,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梦”主题公益宣传,建设公益广告宣传墙、宣传栏,定期集中发布适合农村的公益广告,利用村头巷尾、村委会等做好公益广告的刊播张贴。紧紧围绕“24字”的“12组词”,组织开展“灯笼亮价值观”、“春联写价值观”、“年俗话价值观”系列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等系列讲话精神,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和学习教育,推动讲话精神进农村、进基层。
2.选树典型示范引领。要加强典型示范引导,选树培育一批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人物和群体,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道德模范选树和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好村民、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评选活动。精心组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村官、最美少年、最美家庭等系列活动。广大农村要结合实际,建立善行义举榜,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唱响善行好声音,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塑造村民群众的美好心灵。抓好农村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建设和推广,打造一批核心价值观示范村镇、集市、主题公园和主题广场,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示范点的榜样作用。
3.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要针对核心价值观每两个字的内容,设计群众乐于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用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村民群众。要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中,融入到地方戏曲、工艺美术、农村广场文化等文化活动中,融入到民俗礼仪中,融入到乡村治理、乡村服务、乡村发展的全过程,推动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主题实践活动和文化文艺活动,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精心组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缅怀英烈·圆梦中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农民的爱国主义观念。
深入开展文明风尚传播行动
1.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充分发挥村级自治组织的积极作用,制定完善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新风。普遍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发挥好“一约五会”在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与服务中的作用。特别是要引导农村的老人会,发挥他们在移风易俗中的作用。要改造乡村的传统民俗,注入先进道德和时代元素,旧瓶装新酒。
2.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化拓展科普活动,用好全民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普大篷车、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平台和载体,开展科学知识、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生活知识宣传普及,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蔚然成风。开展乡村阅读活动,创建“书香乡村”,提倡一个家庭有1份报纸、1份杂志、300本书,在广大农村营造村民求知好学的风尚。结合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整合沿线景区景点、自然景观、生态资源和渔业基地、农家乐等资源,构建集体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绿色体育休闲带。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推进全民健身行动,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素质。倡导绿色生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村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3.积极培育良好文明行为。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宣讲和培训,推广文明礼仪“微行动”,通过“小礼仪、传美德”等活动推进文明礼仪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部队,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加强对传统礼节礼仪的整理创新,用优秀礼仪文化和乡土民风塑造文明风尚。大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四大文明行动,引导人们把文明言行举止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共筑文明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4.积极推动法治和诚信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继续深化法制副主任进村工作,大力推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坚持以法治精神推动各类社会规范建设,制定完善一批行业守则、学生手册、乡规民约、团体章程以及公共场所行为规范。要针对当前村民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细致做好村民思想教育工作,对存在问题要敢于负责,敢抓敢管,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专项整治,铲除黑恶势力,打击违法犯罪,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活动,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开展文明诚信教育,深入开展信用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大力推介“道德信贷”、“信用农户”等做法,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广大村民诚实做人、守信做事。推动我市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工作,探索成立县级综合征信中心。
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行动
道德讲堂浇灌文明开花。
1.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和谐家园”、“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传承活动,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乡村、进家庭。围绕传统文化中的“仁”、“孝”、“贤”,突出孝贤文化和感恩文化两个重点,以文艺演出、科技展览、电影艺术为载体,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阵地普及文明礼仪常识、科学文化知识和中华传统美德知识,倡导知恩图报、奉献社会、邻里互助,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进而引导农民懂科学,知礼仪,讲文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要结合文明村镇创建,绘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栏。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引导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
2.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利用七一、八一、十一和抗日战争胜利、国家公祭等现代重要节庆日、重大纪念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开展村民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和体育健身活动,做到热在乡村、热在村民,把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节日办成爱国节、文化节、孝敬节、仁爱节。建立和规范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礼仪制度,利用重大节庆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进一步加强传统美德建设。以“日行一善”为主题,开展弘扬中华美德主题活动,将“日行一善”落实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从细小的事情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让文明从生活开始。以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把尊老孝亲的行动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营造“孝敬老人光荣,虐待老人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以道德讲堂建设为载体,围绕“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和、勇”等“十德”,采取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的形式,倡导孝老爱亲、文明礼貌、移风易俗,引导村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积极推动道德村、孝心村、爱心村、志愿村等“美德乡村”建设。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倡导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生活风尚,提倡婚事新办、白事简办,营造奢侈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
4.进一步加强好家风建设。广泛开展家教家风建设,培育良好家风家教,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大力传承中华孝道,培育家庭文明新风。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和宣传展示活动,结合“广东省家谱家训家风展览”活动在各大媒体发布家训家风征集广告,举办“惠州市家谱家训家风展览”,集中展示家谱家风的实物、图片及音像资料,推动优良家风、家教、家训进乡村、进家庭、进祠堂、进文化楼,以好家风带动社会好风气。评选宣传“星级文明户”和“文明家庭”,选树一批文明家庭典型。积极培育与基层建设相适应的新乡贤文化,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引领作用,鼓励各界成功人士回乡支持农村建设,以自己所学所长反哺桑梓,以自己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教化村民。大力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高尚品德,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深入开展基层创建升级行动
1.进一步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按照中央、省文明办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新标准,修订完善《惠州市文明村镇示范点测评标准》,加强分类指导,健全工作机制,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基层文明创建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加大投入,着力培育打造一批市级文明村镇示范点,积极推动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创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创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
龙门县 新陂村综合文化广场配套设施丰富。记者张艺明 摄
2.进一步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认真挖掘、整理和保护地方历史人文资源,延续历史文脉,大力挖掘和保护地方特色文化,抓好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把乡村建设成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文化繁荣、底蕴深厚的文化之乡。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以“五个有”(有一个综合文化活动室、有一个农家书屋、有一个文体广场、有一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有一个宣传橱窗或阅报栏)工程为主体,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打造“便民文化圈”,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实惠、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建设农村文化祠堂。建立村级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常态化机制,发挥好村级文化协管员的作用,在农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实现村级文化活动做到“五个一”(每村形成一个以上特色文化品牌、每村每月放映一场以上电影、每季度举办或引进一场以上文艺演出或群众文化活动、每半年举办一个以上文化展览、每年举办一次以上文体培训班),不断丰富村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按照“五个好”的工作要求,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管理,完善各项制度,组织好、聘用好、培训好辅导员队伍,丰富活动内容,确保每所学校少年宫能建得好、用得上、效益大。
3.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农村志愿者组织,弘扬奉献、友善新风。利用重大活动日、重大纪念日广泛开展“善行惠州、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系列主题活动。组织村民就近就便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残缺家庭、农村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倡导邻里和谐、互帮互助。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着力在农技培训、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志愿服务。大力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企村共建、校村共建、军警民共建,抓好“结对子种文明”主题文明共建活动,特别是各级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创建示范点要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和企业对周边乡镇、村的辐射作用,组织农民工较多的企业与务工地共同开展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农民工文明素质。加强与外出务工农民的联系,对其开展文明礼仪、道德素养、家庭教育和就业技术技能等培训,建立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建设。配好配强支部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好“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加强“六有”支部建设。全面推进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法治,实行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村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建立由经济文化能人、老党员、老干部等有威望、有能力的乡贤和热心为本村建设服务的人士组成乡贤理事会,通过发挥其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协调解决好村中重要事宜及邻里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办好“三纪”教育培训班,深入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
接下来,惠州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四大行动,并结合惠州市巩固文明成果三年提升计划,着眼于顺应村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好地服务于村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引导广大村民养成美好德行,崇尚真、善、美。(惠州文明网综合)
以上内容转自:网络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