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惠州抗战老兵魏成回忆抗战经历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市区下埔西堤路的小区民居里,记者见到了年近九旬的魏成老人。屋内沙发靠背上,放置着一张青年男子的半身黑白照。照片中的男子一身戎装,衣领上的两个纽扣分别刻着“军校”和“学生”,男子眼神沉着地望着前方,照片底部写着“魏铨珊”。沙发上坐着的,就是慈眉善目的魏成老人。“这就是我年轻时候的照片,魏铨珊是我的曾用名。”“在战场上,虽然飞机在头顶飞、炮弹在身后炸、机关枪‘突突’地响,但我不怕!上战场打鬼子,是我一辈子最骄傲的经历!”老人大手一挥,依然豪气冲天。

DSC0000.jpg
  魏成在讲述自己的抗战经历。

  惠州四次沦陷 入湘就读黄埔

  魏成老人的家中立着一个书柜,书柜里多是有关黄埔军校的书籍。尽管再过半年就是90岁寿诞了,但老人思维依然敏捷,记忆仍旧清晰。70多年前的抗战烽火,已成铭刻在灵魂深处永不磨灭的记忆。

  沙发上的那张照片,是魏成20岁在湖南武岗就读黄埔军校分校时的留影。老人从书柜中翻出一本斑驳泛黄的 《黄埔军校同学录》,小心翼翼地为记者翻开他的旧日时光。

  1926年2月,魏成出生于惠州市,在家中排行第二。这本 《黄埔军校同学录》上,他的“永久地址”写的是“惠阳县水东路锦元号”。“锦元号”是魏成的祖业,但早已不存在。

  魏成记得,抗战爆发后,惠州四次沦陷,每次日寇侵占惠州期间,焚烧房屋,群众遭殃,死伤无数,城里人为避战祸颠沛流离。

  1942年2月,惠州第三次沦陷,日军在惠州城烧杀抢掠,期间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沙下惨案”。那段时期,为逃避战乱的魏成随表姐逃难到韶关仁化县,就读于韶州师范高中。“当时我与一位表姐,随着难民从惠州一路逃难到粤北韶关。”魏成说,到韶关后,在表姐的张罗下,他入读仁化县韶州师范高中。不过好景不长,受战争影响,他于1943年肄业,在亲友的介绍下前往湖南长沙,在第九战区联合勤务总司令直属第三支队当文书,负责为前线运送粮食。  

DSC0001.jpg
  魏成和黄埔军校战友摄于1987年的老照片。

  亲历长沙会战 为前线送粮食

  参军不久,未满18岁的他就走上战场,参加了著名的长沙会战。魏成老人告诉记者,虽然自己不是一线士兵,但也要腰间别枪。“那时我负责为前线运送粮食、盐等物资,有时候是用汽车、马车,有时则是用人力运送。”回忆起烽火岁月,魏成眼中至今还燃烧着激情的火焰,话语间没有任何停顿。

  据相关资料记载,在1938年至1944年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腥风血雨的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长沙会战”或“长沙保卫战”。这也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中国军队大获全胜,共伤亡13万人;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共伤亡10.7万人。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虽然飞机在天空轰轰响,炮弹在身边不远处爆炸。我和战友们什么也顾不得,只想着赶紧把粮食送到一线,让将士们吃饱喝足,早点把小日本赶走。”老人回忆道,在长沙会战期间,他走遍了长沙附近的10多个县城。

  1944年,魏成考入湖南武岗黄埔军校第二分校第十九期(后改为二十一期)。“你看,这里写着步兵第三大队第九中队。”魏成指着《黄埔军校同学录》上的内容让记者看。或许是旧日书册的纸张太过软薄,或许是因为时间已久,魏成把书前前后后、反反复复翻了许久,才找到这一页。

  1947年从黄埔军校毕业的魏成,被分派到海南岛,在国民党陆军六十四军一三一师担任少中尉排长。那时候解放战争已经全面打响,经历过苦日子,魏成深知共产党是穷苦劳动人民的救星,他不愿意自己人打自己人,从此再也没有上战场。1950年,海南岛解放,驻岛国民党反动派残部逃往台湾,魏成没有随部队一起走,而是卸甲归田,回到故里惠州。

  回到惠州后,魏成被安排到惠州第二百货公司工作,直到1982年办理退休。

  黄埔同学联络 多数现已离世

  晚年生活,魏成老人忙碌于黄埔军校同学会的联谊活动。

  1984年,由徐向前担任会长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两年后,惠州市联络组成立。1986年,耳顺之年的魏成以民革成员的身份加入惠州市政协,担任了25年的政协委员。2003年,魏成提出的重建“黄埔军官学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建议获市政府重视,该纪念碑重新矗立在惠城区桥西北门渡口所左侧的五眼桥旁。2005年,为纪念东征胜利80周年,魏成还主编一本名为《黄埔情谊凝东江》的刊物,向海内外黄埔军校校友宣传惠州。目前,魏成是黄埔军校同学会惠州市联络组组长、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

  魏成说,黄埔学生历经东征、北伐、抗日等重要历史时期,是历史的见证者。20多年前,黄埔军校同学会惠州联络组成立时,参加活动的有80余人,其中多数如今已不在人世,现只剩下六人,有的不在惠州居住,而且都因疾病等原因出行不便。谈及此事,老人唏嘘不已。(记者潘高耸 程秋伊)



以上内容转自:微信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