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惠州“英雄村”50多位青年参加抗日 17位志士为国捐躯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苏峰村,也称苏茅垅,惠东县白花镇联丰村下的一个自然村。这个村名本身平淡无奇,然而翻一翻村史,近代自太平天国以来至解放战争,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出了一批批将才,屡建战功,用“英雄村”冠名并不为过。然而,与功绩斐然的历史相比,现实中这不过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当年的县政权督导处,一座雄伟的客家四角楼历经历史沧桑仍然矗立着。

DSC0000.jpg
  雄伟的客家四角楼。

村里有座雄伟客家四角楼

历经300余年沧桑,现为惠东县不可移动文物

  从白花镇的大路上拐入一条双向车道的村道,两旁茂林修竹。行至路面开阔处,路的左边是一个溪流形成的水潭,上有绿竹荫护,右边则有一片几百平方米大的荒草坪。一座四角楼在草坪后方的高处屹立,这座雄伟的建筑令路人都会不自觉地多看几眼。

  四角楼设计严谨,草坪处有城门,门口有一棵参天大树,入得门来,步行百余步,拾阶而上则是一座门楼。门楼一侧尚有“楼依青山孕志士”残存的对联,门楼墙皮剥落,门楼上的绿植却生机盎然,爬满整个楼顶。进门楼后,看到一块牌匾,是惠东县政府2012年10月所立,这栋苏茅垅四角楼被认定为惠东县不可移动文物。

  四角楼坐东北向西南,背靠青山,楼面有3扇大门,其中居中的那扇大门正对着对面一座名叫狮子岭的小山岭。举目望去,四野皆是满眼的绿色生机。楼前平地上,铺有多条青石板,一株株野草从石缝间挤压而出,成为这栋楼里最热闹的主人。3扇大门紧闭,从门缝里往里探看,一股已无人居住的阴暗与尘霉之气从中透出,正如这四角楼处处可见的百年沧桑。

DSC0001.jpg
四角楼的城门墙皮剥落,墙顶的植物格外茂盛。

  好些村民对四角楼历史不甚了解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一名叫罗必英的人从广东兴宁县移居于此,命名苏茅垅军田村,购置数十亩田产,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这里的开山鼻祖。解放初期,苏茅垅军田村改名为苏峰村。

  作为罗氏后人,常年在惠州、深圳两地做生意的罗志辉会经常回家看看。罗志辉说,很多外人甚至本村人,都不了解这座四角楼的历史。

  1970年出生的罗雪强对村里历史了解并不多。他知道村里出过几个武举人,也出过好几个爱国将领,具体的却说不出几个名字。他在这座四角楼出生长大,但对苏峰村的历史其实并不太了解。

  “老人不怎么说这些事情,我们晚辈自然不太清楚。”在罗雪强儿时,这座四角楼住着两三百人,而如今,这里通常十分幽静,惟有春节中秋,村人回乡祭祖才会热闹起来。300多年的古屋,一旦无人居住,便显得更加沧桑。

  四角楼背后有哪些历史故事?

  曾是县行政督导处,全村有50多位青年参加抗日

  根据市东江文化两纵历史研究会的相关资料,七七事变后,日军于1938年10月从大亚湾登陆。惠州、广州相继沦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苏峰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以罗晋琛、罗铁风、罗菊等为代表的苏峰村热血志士率先参加了东团(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而后全村有56位青年毅然参加抗日部队,苏峰村也成为了抗日大后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全村共有罗景来、罗特、罗景洪、罗镇彪、罗汉香、胡润清、胡康、罗镜全、罗进福、罗秉、罗汉庸、罗励峰等17位志士血洒疆场,为国捐躯。

DSC0002.jpg

  四角楼已成不可移动文物。

  1939年,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罗铁风、罗晋琛、罗菊3人先后回到苏峰村,筹备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基础组织。1940年春,中共苏峰村党支部成立,以书记罗铁风以及党员罗雄、罗晋琛、罗丰源、罗栋等为代表的共产党员,通过组织广大青年参加“读书会”的形式把苏峰村的青年组织起来,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鼓舞民众坚持抗日。

  抗战期间,苏峰村党支部还组织“兄弟会”、“姐妹会”等形式,组织广大民众筹集物资支援抗日游击队。“兄弟会”成员开垦荒山,生产粮食支援抗日游击队,救济贫困民众。

  1944年,苏峰村党支部根据县委指示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动员组织了罗雄、胡施等14人参加“东纵”。1944年冬,东纵在苏峰村四角楼成立东纵第七支队。在这期间苏峰村涌现出不少像“罗留香亲自送独子参军”、“罗杏香先后送两个儿子参军”、“罗枢兄弟姐妹5人全部参军入伍”的感人事迹。

  1945年2月,抗日民主县政权“惠(惠阳)东(东莞)宝(宝安)惠东区(县)行政督导处”在苏峰村四角楼成立。督导处下辖新一区至新五区23个乡,人口30多万,在国共合作期间为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早期就涌现一批革命先烈

  有太平天国农民义军都督,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有黄埔军校学员

  罗志辉的父亲是一名东纵战士,多年来他一直注意挖掘和收集苏峰村的革命历史。他说,之所以苏峰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能有这么多英雄志士参军保家卫国,是村里早期就涌现了一批革命先烈,种下了革命救国的种子。

  清朝时期,这里就出了3名举人、4位秀才。此后,在不到100年时间里,生养了太平天国农民义军都督罗添。罗添弃农从军,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他带领将士“入湘进鄂”,转战赣皖,屡建战功,成为太平天国的名将——— 太平军都督。

  这里还哺育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罗仲霍。罗仲霍是罗添的侄孙,从小受叔祖父影响,早年参加了同盟会,在南洋跟随孙中山从事反清救国工作。后受孙中山派遣,回国协助黄兴领导广州起义,担任第十路军指挥,因腿受伤被捕,临刑前慷慨陈词,宣扬革命,清吏亦为之动容,后英勇就义,时年30岁,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此外,该村还有罗励锋、罗志芳、罗任宇3位早期黄埔军校学员,都曾在抗战中参加过淞沪大战,罗励锋在战役中为国捐躯。

  市东江文化两纵历史研究会通过多年收集资料采访,目前他们将苏峰村的村史与英雄故事写成书,近期准备出版。

  88岁老人讲述日军侵略史

  日寇放火烧四角楼,只烧坏木门大楼无恙

  88岁老人罗贤才是苏峰村年纪较长的老人,他喜欢在围屋外的小溪边大树下歇凉。

  罗贤才老人身材干瘦,精神矍铄。他说,要说村里的抗日史,他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当年日军从大亚湾登陆后,不久村里也遭受到日军侵袭。

  为了躲避日本鬼子,年少的罗贤才跟着母亲“走日本”,要么去惠阳沙田那边,要么去淡水那边,一去好几天才敢回家。他没见过日本鬼子,但有村民好几次遭遇过日本鬼子,差点被日军杀死。

  罗贤才老人说,日军来到村里,看到这座四角楼就把大门关上了,放火烧。这几扇大门都是被烧过的,只烧坏了木门,大楼安然无恙。

  一村民掉入水潭中用草掩护躲过一劫

  见不到人,日本鬼子就干尽坏事。“有一次,我们在狮子岭上看到,日本鬼子在下边那个村里偷牛偷猪,把牛、猪、鸡杀来吃。有几个村民碰到日本鬼子杀死的牛没有搬完的,就把牛肉搞来吃。”

  有一个叫罗观林的村民“走日本”好多天之后,回家一看,两个日本鬼子正在他家里乱翻东西,他惊得掉入了附近水潭里。日本鬼子听到了声响,马上出门找。罗观林赶紧找来几棵草盖住自己的头,藏在水里,日本鬼子用刺刀在水里划来划去也没找到他,罗观林最终逃过一劫。

  还有个村民罗玉蔡见日本鬼子追来,躲到一片竹林里。日本鬼子不死心,没见到人就用刺刀乱扎竹林。

  见刀从左边刺来,罗玉蔡就往右边躲,见刀从右边刺来,就往左边躲。直到最后,日本鬼子都没抓住他。

  “日军没有在这里打仗,但在这里放过几个炸弹,几个村民虽然没有被炸伤,但被烟雾熏得满脸黑乎乎地回来。”罗贤才说。

  “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这几段革命历史中,苏峰村人才辈出,救国卫国,抛头颅洒热血。这种有这么长历史沿革的英雄村,在惠州并不多见。”苏峰村是革命老区,是惠州为数不多的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本土红色土地,拥有一笔极有价值的文化资源,本应该受到好好的保护与宣传。但目前看来,这座四角楼年久失修,红色文化资源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 ——— 市东江文化两纵历史研究会副会长陈美烈  (记者黄 桃)



以上内容转自:微信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