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惠州七旬乡医李木莲爱岗敬业服务基层40年获赞阳光天使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72岁的李木莲,出生惠州市惠东县,上世纪60年代回到丈夫老家务农。1971~1973年,她到惠州市惠阳卫校赤脚医生班学习,毕业后回到仲恺区惠环街道西坑管理区卫生站任乡医。作为村里的赤脚医生,她坚持扎根农村为村民服务,被当地人称为阳光天使。40多年来,她在基层卫生第一线工作,不管是防病治病、妇幼卫生、出诊接生,做到急病人之急,痛病人之痛,深受村民信赖和好评。为此,她曾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广东省优秀乡村医生称号,并获评2014年仲恺好乡医。
DSC0001.jpg

李木莲和她丈夫罗振群相濡以沫。  

嫁到西坑 跟村里老一辈学了不少“草药经”
  惠环西坑村卫生站就在村委会旁,10多平方米的诊室干净整齐。72岁的李木莲坐在诊室方凳上,腰杆挺直,绑着马尾,稀疏的白发梳得一丝不苟。路过的村民看见她,匆忙间也不忘大声打个招呼,她笑得开心,一一回应。6月19日,上午来看病的村民不多,李木莲稍感轻松,脱下白大褂,门外是红成一片的荔枝林。从狭窄的平房搬到敞亮办公楼近3年,李木莲依旧是西坑村卫生站的乡医,变的是地点,不变的是她。
  李木莲是惠东多祝人,1943年出生在镇上一个普通家庭。她父亲是理发师,依靠微薄的收入养9口之家,常常难以维持。母亲一生坎坷,家族大富中落,抗战时期因广州沦陷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来到惠州,再到惠东多祝,嫁给了当地人。
  幸得母亲支持,李木莲得以上学读书,一直念到高中。后因弟弟病重,高一那年她无奈辍学,到茶楼工作。
  19岁那年,李木莲认识了大她4岁的退伍兵罗振群。那个年代的爱情没有太多时间彼此熟悉,他们很快结婚生子。这对夫妻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生下4个孩子,至今依旧甜蜜蜜。
  结婚那一年,李木莲就随着丈夫回到了他的老家西坑村。“下到农村,就是干农活,天不亮就要下田,一天下来腰都断了。”李木莲当时没有想到,这下乡就是一辈子,农活一干将近10年。
  农活累人,李木莲却跟村里老一辈学了不少“草药经”。
DSC0002.jpg

李木莲在自家果园采摘益母草,常免费给病人。

  赤脚医生热情热心 村民有病随叫随到
  1971年对李木莲来说是人生转折点。那时农村缺医少药,村民一旦患病,往往得不到及时诊疗,生产大队决定挑选合适的人到惠阳卫校深造,回来后当赤脚医生。
  挑选很严格,李木莲虽然得到村里推荐,仍要经过3次考试,她在考试中都拿到第一,这才成为医疗后备骨干得以上卫校。当时,李木莲生下女儿不到3个月,丈夫罗振辉此时是村里干部,他抱着孩子对妻子说:“你去学习,家里我来。”这位男人,在妻子学习的3年里,果真一手扛家务一手扛村务,成了典型的里外兼顾。
  李木莲珍惜这个机会,她一人来到位于桥东白鹤峰的惠阳卫校,在赤脚医生班学习3年。“那段日子苦,家里没钱,要省吃俭用,放假回家看孩子都是走着回去的。”学成之后,李木莲婉拒分配到当时的河南岸医院,她要回西坑村当赤脚医生。
  回到西坑,从头开始。那时农村没有卫生站,一个医药箱就是李木莲的家当。这位赤脚医生热情热心,几乎随叫随到,就是村民住得再远,就是晚上再晚,只要有人需要,她二话不说抓起药箱就奔过去。
   阳光天使 帮病人垫付医疗费
  说起李木莲的行医故事,西坑村和附近村子的村民都能说出一两个,他们平时亲切称她:李医生、莲嫂;但给她安了一个文绉绉的名字:阳光天使。
  这,缘于李木莲丰富的接生经验。
  回到西坑村当乡医,除了农村大病重病初诊转医院,李木莲更多面对的是农村孕产妇与初生儿。那时医疗条件简陋,很多产妇在家里生产,有医术的李木莲成了附近一带的接生婆。李木莲已数不过来自己接生的孩子有多少个,“应该有两三千吧,不少村民一家两代都是我接生的”。李木莲印象中,有一晚自己接生了4个孩子,当时简直“比打仗还要紧急,手刚洗干净,孩子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就要跑下一家”。
  李木莲还接生过一对三胞胎、十多对双胞胎。丰富的临产经验,让她能迅速判断产妇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她甚至自己掏钱帮产妇送到医院,协助医生让胎儿安全落地。有次,李木莲被村民急急请到产妇家里,一看是胎盘剥落,产妇与胎儿情况危急,必须马上抢救。李木莲二话不说,马上掏钱让人请来一辆中巴车,她亲自将产妇及其家人送到市里的医院,并垫付200多元的医药费。那天晚上,产妇唐金花顺利生下孩子,全家抱着李木莲又哭又笑。
   乡村医生 用精湛医术帮助村民看病
  赤脚医生当了10多年,李木莲终于得到承认。1986年,她获得惠州市卫生局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
  乡镇医院建立后,李木莲接生少了,她转向学习儿童计免保偿和妇幼保健方法创新。她以西坑村为例,创建儿童计免保偿方式,将产妇产前、产后到0~7岁孩童的计免保偿,有效衔接起来,形成固定的工作程序,保证接生率、受检率、上册率、参保率。
  即便到了退休年龄,李木莲依旧是忙碌的乡村医生。多年在乡村行医,李木莲最擅长使用中草药治病,这些中草药在农村的田间地里容易找到,对症下药,成本也低,村民承担得起。
  在2003年非典期间,李木莲家家走访安抚,教村民出入戴口罩,重视个人卫生,找祛热中草药煲水喝。“那时,西坑村情况不错,村民没有太多担忧,大家没有喝板蓝根,倒是喝了不少草药汤。”李木莲笑着说。
  如今,李木莲依旧喜欢开中草药,她自己就栽了不少中草药,常常带着村民到家里采摘。她说,干了半辈子的乡村医生,虽然不像大医院里常常经历救死扶伤,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救助故事,更没有惊心动魄的起死回生治疗,但能用医术帮助村民看病,看着他们健康平安,已经对得起自己所学。
  “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自己干不动的那一天。”她说。
  她的医经
    中草药治病经常不收钱
  在李木莲诊所里,针灸、刮痧等都不收治疗费,能用中草药解决的,她一般带病人去田头找青草药治疗,经常不收钱。
  村民们有病没病也喜欢过来找李木莲聊天。遇到尿路堵塞初期的病人,李木莲会叫他去田头找车前草煲水喝,配合西医治疗。一些孕妇过来聊天,她会建议常喝鸡蛋腐竹汤或糖水,孩子出生后健康好带,皮肤也好。帮产妇接生后,她总是嘱咐产妇家人,孩子洗完澡后,要用茶油涂抹全身,保护皮肤。
  帮孩子“挑疳积”也是李木莲出名的拿手好戏。孩子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西医称是缺钙,中医称为疳积。李木莲擅长“针挑四缝穴”,将患儿两手8指均一一挑刺,疳积重者,刺出全是稠质黏液,轻者黏液夹血,未成疳者无黏液而见血。挑完疳积后,李木莲会建议家长找独角马骝中药加上猪肝和瘦肉蒸水喝,以及补充钙片,中西医结合效果好,香港、深圳等地都有人带孩子找李木莲看这个病。
  家人说她
    丈夫罗振群:她做什么我都支持
  李木莲丈夫罗振群就是惠环西坑村人,今年76岁,当过兵,下过地,退休前是西坑村村官。他年轻时当兵曾驻扎三门岛,谈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对一次扛150斤水泥爬山修工事依旧印象深刻。
  罗振群1962年被下放回乡,带回来的妻子是“下乡知识分子”。妻子说他是“带着全村致富的人”,他说妻子是“救死扶伤的人”,因此他对妻子的工作更加敬佩。
  正是罗振群的全力支持,李木莲得以学医并全心工作,那时他一边带孩子一边管村务,既当爹又当娘。每次妻子回家,他都会走上长长一段路去接妻子。即便妻子拿了家里的钱去帮生病村民,他也不曾抱怨。李木莲常说:“他是对我帮助和鼓励最大的人。”
  而对妻子的评价,罗振群就一句话:“她很好!”他说,“我了解她,不管她做什么,我都支持,无限支持。”
  儿子罗耀辉:妻子接了妈妈的班
  罗耀辉是李木莲的大儿子,今年53岁,任西坑村荷背村民小组副组长。在他眼中,母亲是个开朗乐观的人,“对我们兄妹4人都一样,没有一点偏心”。
  罗耀辉说,村里的人都喜欢母亲,都说她是好人,包括孩子们都喜欢她。这让当儿子的他感到骄傲,也多了一份责任——不能给母亲抹黑,“也要行得端做得好”。
  母亲的接生经验在村里是有名的,罗耀辉的妻子常年跟在婆婆身边,也学了不少经验。“我老婆的接生经验完全是跟我妈学的,深受我妈影响,接生不少孩子,也是个成功的妇产接生员。”罗耀辉说,他很欣慰妻子接了母亲的班,继续服务村民。(文/图东江时报 记者李向英 黄岸媚)
DSC0003.jpg
  作为村里的赤脚医生,她坚持扎根农村为村民服务,被当地人称为阳光天使。40多年来,她在基层卫生第一线工作,不管是防病治病、妇幼卫生、出诊接生,做到急病人之急,痛病人之痛,深受村民信赖和好评。如今,李木莲认为干了半辈子的乡村医生,虽然不像大医院里常常经历救死扶伤,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救助故事,更没有惊心动魄的起死回生治疗,但能用医术帮助村民看病,看着他们健康平安,已经对得起自己所学。(惠州文明网综合)

以上内容转自:网络转载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