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是父亲节。如果说母爱是世界上最温馨的,那么父爱则是世界上最深沉的。近日,微博上十几封写给父亲的“三行情书”,写出了很多人对父亲想说而又讲不出口的话。
父亲节当天,很多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或送礼物、或吃顿饭……记者走近几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听他们讲述和父亲的故事,看他们以什么方式感恩父爱。
问候,也是一份父亲节“厚礼”
昨日一大清早,家住市区江北的市民周禾城在微信上晒出父亲节礼物,一条用纸板做的领带,并标注:“父亲节礼物,女儿童童新手制作,感动中”。通过微信记者看到,领带正面是稚嫩的画笔描绘的彩虹,背面歪歪扭扭地写着“爸爸,您辛苦了。父亲节快乐”。
周禾城的女儿童童刚满5岁,性格内向,体质较弱,为了照顾女儿,夫妻俩没少操心。随着年龄增大,童童身体也慢慢变好,现在上幼儿园中班。
前几天童童觉得好玩,把周禾城刚买的领带剪烂了,而恰巧那天他又要参加公司的重要活动,要用领带。为此,周禾城还狠狠地批评了女儿。
“其实要感谢童童,让我懂得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周禾城说,面对女儿对自己的爱,他感到有点惭愧,长这么大,没有给父亲送过一件父亲节礼物,甚至没有在父亲节打个电话送去问候。
采访结束后,周禾城给远在浙江的父亲打电话,送去了他人生中第一个正式的父亲节问候,这对父亲来说,也可以成为一份“厚礼”。
通过网络“快递”对父亲的感恩
去年,王权飞大学毕业,现在仲恺高新区一家企业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虽然今年的父亲节赶上了端午节,但靠体力工作的父亲并没有假期。王权飞工作也不到一年,父亲不同意儿子到石家庄看望他。所以,这个父亲节,王权飞在他的个人博客上写下了一篇文章——《我的父亲》,通过网络“快递”感恩父爱。这也是热爱文学的王权飞第一次写关于父亲的文章。
王权飞说,他父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从他记事起,父亲就一直在外地打工。读初中一年级时,他知道了6月的第三个周日是父亲节,于是每年6月,他都会数着日子过。没有礼物,甚至都不好意思给父亲打一个电话,只是在这个节日里,王权飞会思念父亲,盼望着父亲能早一点与家人团聚。
现在,王权飞在外工作,与父亲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只有通过电话、文字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爱意。以后,他准备每年的父亲节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然后投到一些报纸或杂志的编辑部。“把对父亲的思念和感恩变成铅字,也是我给父亲最特别的礼物。”王权飞说。
带着父母逛景点尝美食
来自江苏的张丰宇5年前来到惠州,目前在惠州经营一家广告公司,事业风生水起。在惠州工作了5年多,父母还是第一次来这里跟他团聚。
张丰宇说,父亲是江苏农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吃苦耐劳,没有多少文化,靠着苦力撑起整个家;虽然父亲平平凡凡,却是他们兄弟的榜样。目前,张丰宇和兄弟打拼事业有成,但对父亲的爱却一直埋藏在心里。
今年的父亲节恰好赶上端午节假期,从未在这个节日对父亲表示过什么的张丰宇,决定接父母一起到惠州过节。即便如此,张丰宇也只是以端午节的名义给父母发去了邀请。
昨天,张丰宇一家带着父母到惠州西湖等各大景点逛一逛,品尝惠州美食,分享这座城市带给他的成功、幸福和快乐。
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以上内容转自:网络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