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惠州公益种子植入汶川大地 “干爸妈”7年关爱汶川孩子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5月12日是汶川地震7周年纪念日。7年前,这场8.0级的地震导致69227人死亡、17923人失踪。震后,惠州救灾援建队伍与全国各地队伍陆续赶到汶川,牵起了浓浓的汶川惠州两地情;惠州市民也通过各种方式献爱心,其中不少汶川孩子有了“惠州爸妈”。这些年来,惠州的干爸干妈始终关注着千里之外的孩子,他们牵挂从来没有断过。  
  《东江时报》赴川采访记者黄岸媚:
  篝火晚会一抱 牵起千里缘分
  和干女儿美灵相遇,是在2009年9月12日的晚上。当时,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战,由惠州援建的汶川县三江乡恢复重建项目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当天晚上,三江乡的人们举办了隆重的篝火晚会感谢惠州人民的大力援建。而我当时有幸参与见证了这个过程。
  我至今仍然记得,当时怀着敬畏心情来到三江乡,不料所见到的是崭新的街道、林立的楼房,熙熙攘攘的繁荣场景已让人看不出地震的痕迹。在广场上,三江乡的人们宰了牛羊,搭起了篝火,穿上盛装。
  一个婴儿的哭声吸引了我的注意,不知是不是音乐声让她感到害怕,她在妈妈的怀抱中显得烦躁不安。我走过去摸了一下她的小脸蛋,立刻就不哭了。孩子的妈妈说:“她见着你就乖了!”后来我抱了孩子近半个小时,孩子在我怀里一直很乖。我说:“要不我认她做我干女儿吧!只是我还没结婚呢!”孩子妈妈说:“好呀!没结婚也没关系!”这个孩子就是美灵,于是一份相隔千里的干妈干女儿缘就来了。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当时在三江采访逗留了两天就离开了,我和美灵的缘分却没有因为时间和距离而缩减。她从咿呀学语地在电话里叫我干妈,慢慢已长成了一个腼腆可爱的小姑娘,我在微信上经常看到她可爱活泼的身影,她会跟妈妈说要过来找干妈玩,跟干妈家里的妹妹玩。每次见到,总让我感慨万千。
  遗憾的是,因为手机丢了、搬家等原因,有一段时间我们曾失去联系。惊喜的是,在我结婚的时候,我意外收到了大姐——美灵的妈妈从汶川寄过来的藏族出嫁服装,纯手工制作,精致唯美。那一刹那,我感动得眼泪直流。
  2014年夏天,我寄了几套衣服和两箱荔枝给美灵,结果荔枝全坏了,衣服也不合穿。更让人遗憾的是,之后每次给美玲寄礼物,快递公司总是退了回来,要么是不送往那边,要么就是找不到地址。
  援建后,三江大力发展旅游项目,美灵家里开起了农家乐,生活过得殷实美好。一晃就6年过去了,当时的婴儿已经长成了人见人爱的小姑娘。我和她相约,明年过去三江看她们!

  
小惠媛在家学习。 图片由肖和龙提供

  惠州支援三江医疗防疫队队长肖和龙:
  7名干爸妈 资助干女儿7年
  离汶川地震发生已有7年,回忆起当年援建的场景,惠州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科长肖和龙直言:“那是很难忘的经历。”
  废墟中迎来一个新生命
  肖和龙是惠州首支对口支援汶川县三江乡医疗防疫队队长,当年支援汶川县三江乡期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事,莫过于和其他队员一起帮一位产妇接生。当时,其中一名队员正好是妇产科医生,在大家的努力下,一个7斤重的女婴终于呱呱坠地,母女平安。“我们起初并不认识这位产妇,但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亲眼看着一个新生命诞生,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该产妇夫妇当时十分感激医疗防疫队队员的帮忙,希望队员们能给女婴起一个名字。大家商量后,给女婴起名“惠媛”。肖和龙介绍,“惠媛”,寓意“惠州援助”,这个女婴完全是由惠州医疗防疫队接生的,与惠州有很大渊源,因此有“惠”字;又因为考虑到这是一个女孩,“媛”与“援”同音,而“媛”更适合出现在女性的名字中。
  小惠媛有了7名干爸干妈
  肖和龙回忆,当年地震发生后,他一直想认一个灾区娃做干儿子或干女儿,给可怜的孩子一个可以依偎的肩膀,没想到三江之行就实现了这个愿望。小惠媛出生不到一个月,7名队员都不约而同提出想认她做干女儿的想法,惠媛的父母欣然同意。在离开三江乡之前,队员们特意让小惠媛的父亲以女儿的名字在银行设立一个公共账户,并承诺根据小惠媛的实际情况每年统一存入一笔费用,抚养她长大,直到她读完大学。“这7年来,我们7名干爸干妈和小惠媛一直都保持联系,每逢过年过节,我们会一起给她寄衣服、学习用品、图书等,她也时常通过妈妈的手机与我们聊天,问候我们的生活近况。”肖和龙说。
  肖和龙介绍,干女儿目前正在读学前班,每天下午4时放学,今年下半年准备在当地读小学,最大的爱好就是跳舞。现在干女儿的家不再是当年的大帐篷,她的新家有两层楼。“今年春节给她打电话,她还热情邀请我去她新家看看。我和其他6名队员其实也一直很想念她,打算今年找个时间,结伴一起去看看她,看看她在生活学习上还有没有需要我们帮助的。”
  肖和龙告诉记者,等到小惠媛放暑假,大家计划邀请她来惠州玩。到时,西湖、红花湖等知名风景区,都会带她去游一游;也可以让小惠媛轮流住在干爸干妈的家里,感受大家温暖的爱。
  惠州市阳光公益协会会长张耀明:
  至今仍支援当地志愿者
  惠州市阳光公益协会会长张耀明依然忙着手头上的志愿活动方案,7年来,他在四川汶川组建起了四川阳光公益协会,为当地灾民重建家园和捐资助学。如今,他依然在忙碌公益事业,依然在路上……
  为灾区种下公益的种子
  回想起7年前汶川的那一场灾难,张耀明仍然心有余悸。张耀明回忆,当年灾区的景象依然历历在目,而他就穿行在残垣颓壁之间搜索着幸存者,帮助战士救援。7年过去了,汶川灾区如今欣欣向荣,张耀明这7年来也一直关注着灾区,并在当地种下了公益的种子。
  “我在四川也组建了一个阳光公益协会。”张耀明介绍,自从汶川“5·12”地震后,他一直在当地帮忙救灾,救灾过程中他发现当地的公益力量稍显不足。在完成汶川地区救灾工作后,张耀明突然萌生了在当地组建一个公益协会的念头。
  说干就干,2008年下半年开始,张耀明带领着阳光公益协会队员在汶川走访,除了灾区人民外,还深入到贫穷山区,探访孤寡老人等。张耀明说,当地村民对穿着黄马甲的志愿者都比较客气,因此在当地的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他不断发动当地居民加入到阳光公益协会。由此,阳光公益的种子植入了汶川的大地。
  常年募集物资支援当地志愿者
  如今,张耀明打开阳光公益的QQ群和微信群,就可以看到四川阳光公益协会志愿者正在和惠州的志愿者交流经验,他们有时候讨论活动方案,有时候向张耀明等资深志愿者请教。实际上,自2011年下半年从四川回到惠州后,和四川阳光公益协会志愿者交流经验是张耀明每天的功课,因为这个协会就是当年他亲手组建的。
  张耀明无比怀念当年的日子,他在四川待了两年半,召集几百名志同道合的人士成立了四川阳光公益协会。而该协会在张耀明以及当地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捐资助学、慰问孤寡老人等工作进展顺利。
  目前,两地阳光公益协会也会相互交流,四川同仁偶尔还会过来惠州参加活动交流经验。当然,这是张耀明喜闻乐见的,现在只要四川那边有物资方面的困难,他就会主动请缨,发动善心人士募捐物资。(东江时报 记者黄岸媚 曾酉璇 蔡伟健)

以上内容转自:网络转载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