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惠州“美丽乡村”三大行动美化农村促文明创建利民惠民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没了垃圾,少了污水,多了绿化,乡村更美丽了。”望着日渐变美的村庄,惠州市博罗县杨侨镇朝田办事处老党员杨大叔心中充满期待,他期待“美丽乡村”三大行动让农村环境更美,让农村吸引更多游人,让村民都富起来。据悉,今年,该县将“美丽乡村”三大行动作为农村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办成惠民利民富民的民心工程。
DSC0000.jpg

 柏塘镇平南村污水处理设施一角。

  清洁先行
    泰美拟推行“拒绝一次性杯碗筷”
  来到博罗县泰美镇雷公村,只见村道干净整洁,清澈见底的雷公河倒映着绿树、蓝天,缓缓流经村民门口的小溪边上,村民在洗着衣服和蔬菜。
  这干净整洁、怡然自得的村庄美景得益于“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2014年起,该村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每家每户发放两个分类垃圾桶,设置公共垃圾池、垃圾桶80多个,保洁员每天清扫村道。
  雷公村是泰美镇“美丽乡村·清洁先行”行动的一个缩影。目前,该镇投入550万元,新建一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在各村组建设134个垃圾收集屋,购置1000个垃圾桶和1万个小垃圾桶投放到各村组和分发给全镇住户。今年,该镇进一步加大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保洁员从87人增加至140人。同时,计划从减少垃圾源入手,在全镇开展“拒绝一次性杯碗筷”活动,计划制作20万只陶瓷杯分发给村民,引导村民不使用一次性塑料杯。目前,镇政府大院和该镇水安围村已率先推行。
DSC0001.jpg

杨侨镇朝田村道两旁都种上了黄花风铃木。

   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管理
  两年多来,博罗县、镇财政累计投入“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资金1.04亿元,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实现了“一村一点、一镇一站、一县一场”的目标任务,建成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农村环境卫生实现了常态化管理。其中,在每家每户门前配置一个可回收垃圾收集桶和一个不可回收垃圾收集桶。在全县2988个村民小组建设了7520个生活垃圾收集点、在17个镇建设了16座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站(杨侨镇和杨村镇共用一个转运站)、在县城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各镇共配置生活垃圾转运站专用运输车16辆、压缩式生活垃圾运输车19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密闭收运,杜绝二次污染。
   绿满家园
    杨侨朝田打造黄花风铃世界
  走进博罗县杨侨镇朝田办事处,村道两旁都种上了黄花风铃木。几场春雨后,新植的树苗都抽出了新芽。微风拂来,清新的空气带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望着正在成长的树苗,该镇党委书记梁柳文已然在憧憬“黄花风铃世界”了。
  “绿满家园不仅要让村庄绿起来,还要让农民富起来。”梁柳文说,在朝田打造黄花风铃世界,除了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更重要是将朝田的资源整合起来,让农村变成旅游景点,让乡村旅游带动农户致富。
  目前,朝田已经在村道两旁种上了6000多棵黄花风铃木。杨侨镇还向朝田农户派发了1万多棵树苗,让村民绿化庭院和房前屋后。为了更好地打造黄花风铃世界,该镇邀请专业的设计院,为该办事处修编发展规划,将该村的水库资源、田园风光、闲置农舍等资源整合起来,拟打造国家级农业休闲公园。“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让黄花风铃世界初成规模。”梁柳文说,届时,游客可以边骑行边赏黄花和田园风光,体验农耕生活。
    村庄由单一绿化向景观美化转变
  开展“美丽乡村·绿满家园”行动以来,博罗各镇、各村迅速掀起植树造林热潮。目前,该县已落实2015年度“美丽乡村·绿满家园”活动县配套资金736万元,70%的乡村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同时,该县森林村庄建设将于4月底全部完成。
  目前,通过“绿满家园”活动的开展,该县部分农村的村内道路形成绵延的绿化带,公共场所和庭院前后更是花、树齐全,出现四季常绿、花色美丽、花香扑鼻的宜居村貌。通过村庄整体绿化、大村绿化和村落连片绿化,以及花色树种结合的栽植,实现了村庄绿化由“单一绿化”向“景观美化”转变,增加了景观点,为乡村的休闲旅游提供了载体,助力休闲旅游的发展。
DSC0002.jpg

 杨侨镇朝田风景怡人。

   清水治污
    柏塘平南村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在博罗县柏塘镇平南村,沿着村道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片蔬菜大棚和无公害蔬菜。“这些蔬菜都是无公害的,基本采用有色板诱杀蚊虫。”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邹金灵说,目前,这里种植了20多亩,主要是农业部门推广、示范新品种和新技术,带动更多农民参与无公害种植,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护水源。经过精心打理,目前,这些无公害蔬菜已经陆续上市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吸引了不少村民向邹金灵打听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在该村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有茶叶。于是,该村向村民租用了36亩山地,种植生态山茶,向村民示范无公害山茶的种植。
  清水治污,除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该村还积极推动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如今,该村已在两个村民小组建立了8个湿地“小花园”,将50多户农户的生活污水集中通过管道流入湿地,净化后就能变成清水,以往污水横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目前,全县17个乡镇中的14个镇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8座,配套集污管网106.2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2万吨/天。另外3个镇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正在实施,计划于今年底建成运行,实现“一镇一厂”。
  在农村污水设施建设方面,已有63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并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有41个行政村因地制宜,采用人工湿地、一体化设备、氧化塘、生态沟渠等处理技术,共建成51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今年,该县计划在116个行政村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有10个行政村已在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共12座;剩余的行政村计划于2016年、2017年两年实施建设。 (文/图记者贺小山李燕文)

以上内容转自:网络转载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