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历史] 博罗县各乡镇名字的由来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注:由于行政管理的原因,博罗下面很多乡镇都合并了,所以找到这历史文章让大家了解博罗曾经有过的乡镇)

    博罗县(BóluóXiàn) 在惠阳地区中部偏西南,东江下游北岸。县政府驻罗阳镇。1987年辖20镇、2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傅罗县,因县境罗浮山得名。或因战国时此处小国名缚娄(符娄)演变而来参见《吕氏春秋》。晋写作博罗县。南齐置罗阳县,南汉改博罗县。1970年属惠阳地区。

    罗阳镇(Luóyáng Zhèn) 曾名县城镇,俗称榕城。在县境南部,东江北岸。博罗县辖镇。县政府驻地。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始设县治,故名县城。因城内外榕树成荫,俗称榕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原博罗县治梁化升郡,迁县治于浮碇岗(葫芦岭)之西,即今县城。1985年冬改名罗阳镇,因在罗浮山之南得名,亦寓意"罗浮山朝阳之地"。
虾塱(Xiālǎng) 在博罗县城北2公里。属罗阳镇。清乾隆年间(1736-1795)渔民常来塱地湖中捕鱼虾,后在此定居,取名虾塱。
翠美园(Cuìměiyuán) 在博罗县城南2公里。属罗阳镇。含翠美园、张屋、高沙、寮哥4个自然村。清康熙年间(1662-1722)建村。村前后树林青翠优美得名。
     福田镇(Fútián 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西部。明代村民从五华迁此地石坑定居,明末形成圩集,名黄泥沥圩。1926年文姓军官到此平乱后改名福田圩。1949年设福田乡,1961年成立福田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徐福田(Xúfútián) 在博罗县城西北31.5公里。属福田镇。含大屋肚、下排、油榨下、苏茅田、坝仔、栏门等自然村。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陈姓在此定居,名陈屋村。后陈氏迁出,徐氏从五华迁入,名徐福田,意取"耕田致富"。
道姑田(Dàogūtián) 在博罗县城西北42公里。属福田镇。含黄家坑、西坑、岭咀头、杉排窝、瓦窑坑、围下、月琴冖山等7个自然村。村近八仙观(道教)尼姑庵,故名。
     石湾镇(Shíwān 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西南部。因地处叶屋至石龙铁桥间的河湾地段,河床多石,故名。明末清初属博罗石湾巡司辖。1949年设石湾乡,1982年成立石湾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梅村(Méicūn) 曾名梅花村。在博罗县城西36公里。属石湾镇。以梅树多而得名。
    九潭镇(Jiǔtán 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西部。明代驻地原称罗埠圩,后有10个牧童在沙河转弯处深潭中游泳,其中9个被淹死,潭称九仔潭,圩改九潭圩。1949年设九潭乡,1961年成立九潭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凤山(Fèngshān) 在博罗县城西28.5公里。属九潭镇。含三厅、上围、下围、聚和、黄毛岭5个自然村。清乾隆初梁姓从东莞迁此建村。因附近有几座小山岗组合形如凤凰,故称凤屯岗。建国后简称凤山。
赤沥(Chìlí) 在博罗县城西31.5公里。属九潭镇。含新屋、上周、下周、下岗等14个自然村。宋代建村。相传古时曾有官乘船视察经此沥,得名察沥。当地方言"赤"与"察"同音,易名赤沥。
     园洲镇(Yuánzhōu 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西南部。地处东江与沙河环绕之沙洲中而得名。镇政府驻下南圩。明崇祯二年(1629)为东莞县辖地。1949年设园洲乡,1958年成立园洲公社,1959年划属博罗县。1983年改园洲区,1986年建镇。
下南圩(Xià'nánxū) 又名园洲圩。在博罗县城西南34公里。园洲镇政府驻地。因位于东江河畔的上南村之下游得名。
白马围(Bǎimǎwéi) 在博罗县城西39公里。属园洲镇。相传明代梁、黄两姓从东莞县白马村迁来定居,取名白马围。
橘头(Jútóu) 在博罗县城西28公里。属园洲镇。含橘头、橘头新村2个自然村。宋时建村。相传当时村边有一棵大橘树,故名。

     龙溪镇(Lóngxī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西部。因镇区前有条弯曲似龙形的小溪名龙溪。宋末形成龙溪圩。建国初设龙溪乡,1958年成立龙溪公社,19 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合竹洲(Hézhúzhōu) 在博罗县城西南11公里,东江沙洲上。属龙溪镇。明末建村。传说将一竹竿劈开两边,在洲头分两边放入江中,能在洲尾合起,故得名合竹洲。
礼村(Lǐcūn) 在博罗县城西南22.5公里。属龙溪镇。含礼村营、横巷、钟屋、黄屋、黎屋5个自然村。宋代建村。明末一巡官乘船在此搁浅,当地群众相助得以通行,巡官称赞村民讲礼义,故名。
     龙华镇(Lónghuá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西部。南朝梁时建"陈孝女祠"后逐渐形成龙华圩,取"龙飞凤舞、风华物埠"意命名。建国后设龙华乡,1978年成立龙华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鹤溪(Hèxī)在博罗县城西21公里。属龙华镇。宋代关氏从南雄珠玑巷迁来,村后古树有白鹤栖息,村前又有小溪,故名。
柳粮(Liǔliáng) 在博罗县城西17公里。属龙华镇。1950年柳村和粮桥两村合并取名柳粮。现含柳村、大和圩、山前望、粮桥等7个自然村。
      长宁镇(Chángníng 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西部。民国时期游、米2姓村民开始建圩,希望"长久安宁"而名长宁圩。镇因圩名。1949年设长宁乡,1958年成立长宁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澜石(Lánshí) 在博罗县城西北24公里。属长宁镇。含澜石、石角、田心、药院4个自然村。清中叶村民从福建漳州迁此,因村边小河在有一巨石拦水,故名栏石。"拦"与"澜"同音,也称澜石。
酥醪洞(Sūláodòng) 在博罗县城西北34.5公里,罗浮山北麓。属长宁镇。含夹水口、茅坪、酥罗、高屋等10个自然村。曾名酥罗。东晋葛洪在此建酥醪观,村名酥醪洞。
     横河镇(Hénghé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西北部。南宋时,村民分别居住在屯仔、刘学、沙上3个小村,因小溪从村旁横流而过,改名横河,明代形成横河圩。镇因圩名。1950年设横河乡,1958年成立横河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花园(Huāyuán) 在博罗县城北偏西22.5公里。属横河镇。含花园、东坑、杨梅、树下、岭下等自然村。明嘉靖年间(1522-1566)徐氏迁此定居,因当时村周围皆是盛开白花的杨梅树,故名花园。
黄竹坳(Huángzhú'ào) 在博罗县城西北28.5公里。属横河镇。含苏罗径、大涝坑、坳坑等26个自然村。清乾隆年间(1736-1795)曾、林、唐3姓村民迁此,山坳谷地遍长黄竹,故名。
嶂背(Zhàngbèi) 在博罗县城西北33公里。属横河镇。含新屋、大板田、长塘3个自然村。畲族。据族谱记载,元初,蓝、雷两姓从河南澶州府迁此,在山嶂岭背居住,故名。
      湖镇镇(Húzhèn 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中部,显岗水库之东。驻地三面湖水环绕,周围筑有高墙,故名湖镇。始建于唐。明崇祯二年(1629)为博罗县善政巡司湖镇约,清设湖镇司。1949年设湖镇乡,1960年成立湖镇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上洞(Shàngdòng) 在博罗县城西北21公里。属湖镇镇。含张屋、赤岭巷、麻竹坑、田寮、大岭围5个自然村。处峡谷洞田上部,故名上洞。
新作塘(Xīnzuòtáng) 在博罗县城西北12公里。属湖镇镇。含甲子岭、上田心、冷水坑、梅垄等14个自然村。元代黄氏在此定居,后其他姓迁入,合共8姓聚居,取名八围。建国后易名新作塘,取意"翻身后的新生活"。
      响水镇(Xiǎngshuǐ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中部。驻地响水圩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原名麦子布圩,又称百子布圩。后因圩旁有小石河,水流湍急,响声不绝,改称为响水圩。1949年设响水乡,1961年成立响水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茶山(Cháshān) 在博罗县城北21公里。属响水镇。含灯光下、流下、蕉园下、福利、碗头岭等15个自然村。相传明末清初丘姓从福建迁此建村,因村后有茶山,故名。
黎岗(Lígǎng) 在博罗县城北9公里。属响水镇。含黎岗、育子科、神下等6个自然村。相传明初有谢氏在南京任学政,后任龙川县令,解职到此定居,住宅在小山岗上,每天黎明即起外出,故名黎岗。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22 个回复

倒序浏览
TOPMAN188 LV.100 2013-10-12 07:17
推荐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好详细好资料!!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jakas LV.1+ 2013-10-12 02:13
沙发 来自: 中国上海
  仍图镇(Réngtú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东南部。因地处东江与一小河交汇处,水运便利,土地肥沃,取名赢图,后改称仍图。1949年设仍图乡,1959年成立仍图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大岭头(Dàlǐngtóu)在博罗县城东31.5公里。属仍图镇。清中叶,利氏从泰美岑坑村迁大岭下,以放养鸭群为业,后建村名大岭头。
埔头(Pùtóu) 在博罗县城东29公里。属仍图镇。明末清初建村。因近东江水埔头,故名。

       泰美镇(Tàiměi 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东部。驻地据县志称:明崇祯二年(1629)设圩,因按政区顺序排列为最后,分派也在最后,故名"派尾"。后改"派美"、"太美",今称"泰美圩"。1949年设泰美乡,1958年成立泰美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良田(Liángtián)在博罗县城东北22.5公里。属泰美镇。含老围、桅杆下、山稿树下等13个自然村。曾名板桥钟,亦称七度笕。明初钟氏从翁源县迁此定居。因此处水足地肥,取名粮田。后称良田。
罗溪营(Luóxīyíng) 在博罗县城东北22.5公里。属泰美镇。含黄牛田、流洞、中心坝等7个居民点。简名罗营。南宋建村。因村四周环山形成罗口形势,中间有一山溪,相传古时在中心坝设有营汛,故名罗溪营。
       平安镇(Píng'ān 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中北部,位于茶山与象山之间。相传驻地明初建村。村前有长方形水池,村名长塘面。民国25年(1936)后长塘面开店设铺,生意兴隆,安居乐业,故名平安圩。1949年设平安乡,1961年成立平安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小洞(Xiǎodòng) 在博罗县城北22.5公里。属平安镇。含下店、石祭下、石祭上、光布下、桃子窝等10个自然村。从径口至挑子窝为一狭小山谷洞田区,故名小洞。
古洞(Gǔdòng) 在博罗县城北19.5公里。属平安镇。含长盛、徐屋、楼角等9个自然村。明代建村在山间洞田区,其中有一鼓形坪地,鼓与古谐音,称古洞。
      柏塘镇(Bǎitáng 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驻地明崇祯二年(1 629)建村,村中池塘边有古柏,故名柏塘,后形成柏塘圩。民国设柏塘乡。1958年成立柏塘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高桥(Gāoqiáo) 在博罗县城东北28.5公里。属柏塘镇。含埔里、上黄田、上沙岭、好禾坑、屯里等22个居民点。清代在村东北柏塘河上修一石桥,故名高桥。
鹅寨(Ezhài) 又名鹅头寨。在博罗县城北部30公里。属柏塘镇。含打背弄、湖蜞沥、鹅头寨、张屋等10个居民点。清代建村。因地处"鹅头"形的山峰谷地中,故名。

     杨村镇(Yángcūn 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元末,杨氏从江西经南雄迁居至此,后形成新平圩,又名杨村圩。因"杨"与"羊"同音,民国18年(1929)名新羊圩。建国后复为杨村圩。1949年前设杨村乡,1953年改区,1986年建镇。
竹子园(Zhúzǐyuán) 在博罗县城东北40.5公里。属杨村镇。含老围、吴屋、新作塘等9个自然村。黄氏从惠阳大岚迁居时,夜燃干竹火把照明至此定居,取名竹子园。
耀潭(Yàotán) 在博罗县城东北33公里。属杨村镇。明万历十四年(1 586)建村。因附近地形象鹞子,并有一潭,故名鹞子潭,后更名耀珠潭。1958年后简称耀潭。
      观音阁镇(Guāngyīn'gé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在东江边建埠鹅古寺,内供观音塑像,故名观音阁。后近处形成观音阁圩。清代、民国属河源县,1949年后属博罗县。1953年设观音阁镇,1958年成立观音阁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又建镇。
砂岭(Shālǐng) 在博罗县城东北46.5公里。属观音阁镇。含砂岭、大埔2个居民点。北依观音岭,南临东江边沙州,故名。
菱湖(Línghú) 在博罗县城东北39公里。属观音阁镇。含老围、火燃田、围克、中心屋、大火、坝心6个自然村。宋代建村。村旁湖泊盛产菱角,故名菱湖。
     公庄镇(Gōngzhuāng 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镇政府驻獭子圩。相传明永乐年间(1403-1424),莫屋居住公孙二人,莫公善渔,常令其孙售鱼于市,一日客问:"小弟从何而来?"其孙误以为客究其鱼虾何来,便答曰:"我公装来。"从此"莫屋"便改"公庄"。1937年设公庄乡,1958年成立公庄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獭子圩(Tǎzǐxū) 在博罗县城东北76公里。公庄镇人民政府驻地。明万历元年(1573),长乐县人迁此开打铁铺,逐渐贸易集市,因此地当时地形似"獭"而得名。
白沙岗(Báishāgǎng) 在博罗县城北偏东40.5公里。属公庄镇。含白沙岗、园岗岭、沙背窝、福鹤岭4个自然村。清雍正年间(1723-1735),于砂质小山岗上建村,故名。
近石(Jìnshí) 在博罗县城北偏东36公里。属公庄镇。含下洞、上洞、大水坑3个自然村。清咸丰年间(1851-1861)朱氏在石山近旁定居,故名。
鹊楼(Quèlóu) 在博罗县城北偏东49.5公里。属公庄镇。含鹊楼、显坑角、双良车、冷水塘等16个自然村。明代中期建村。周围多木棉树,栖息喜鹊,原名亚鹊薮。1955年改为鹊楼。
      麻陂镇(Mábēi 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清康熙年间(1662-1722),黄麻陂为葵子圩之一部,后店埔渐增,以产销黄麻为主,易圩名黄麻陂圩。民国设黄麻陂乡。建国后改麻陂乡,1959年成立麻陂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和顺堂(Héshùntáng) 在博罗县城东北46公里。属麻陂镇。含老屋、三栋屋、四栋屋、奇龙镇、八角地5个自然村。明末长乐县(今五华县)罗姓迁此。与近邻和睦相处,故名和顺堂。村旁建有专供和尚居住住宅,故又名和尚堂。
宝溪(Bǎoxī) 在博罗县城东北45公里。属麻坡镇。含陈屋、邓屋、张屋、河排等自然村。地处桂山谷地,有溪流,早在清时就在此开采铜、锡矿,故名宝溪。
       石坝镇(ShíbàZhèn) 博罗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北与河源埔前相接。明末,驻地当时为一块平坦的石头坝地,故名。清光绪时形成石坝圩。镇因圩名。建国后设石坝乡,1959年成立石坝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坦田(Tǎntián) 在博罗县城东北48公里。属石坝镇。宋末建村。因村周围为平坦田野,故名。随人口增长,逐步分出下新屋、上新屋、老屋3个居民点。
黄山洞(Huángshāndòng) 在博罗县城东北53公里。属石坝镇。含大路排、凹下、下右屋、石简、黄泥坑等12个自然村。周围山地,有一西北东南向长约6公里的谷地洞田。宋代黄、孙两姓从兴宁长乐迁此定居,原名黄孙洞。后孙姓迁出,改称黄山洞。
      义和乡(YìhéXiāng) 博罗县辖乡。在县境南部。乡人民政府驻万年松。清末,由石田约(长贵)与冷水约(西边月)共同建圩,取"和睦相处"意名义和圩。民国25年(1 936)设义和乡。1976年成立义和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又建乡。
万年松(Wànniánsōng) 在博罗县城西6公里。义和乡政府驻地。相传此地原是一片松林,被砍伐后留下松树头,长期不朽,取名万年松。
天上园(Tiánshàngyuán) 在博罗县城西北7.5公里。属义和乡。含老围、秀锦牌、沙湖面等11个自然村。周围山岭环抱,中间为一小盆地,但村地势仍然较高,故名天上园,又名天香园。
云步(Yúbù) 别名横步。在博罗县城西6公里。属义和乡。含塘背、云步、大龙等10个自然村。明初建村,庆贺新居诗中有"平步青云"之句,取其意,名云步。
       蓝田乡(Lántián Xiāng) 博罗县辖乡。在县境东北部。乡政府驻蓝田圩。相传明代中叶建村,由于地处东江河畔,土地肥沃,村民自喻黄河流域的蓝田(在今陕西蓝田县)得名,后形成蓝田圩。1978年成立蓝田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乡。
秀埔(Xiùbù) 在博罗县城东北57公里。属蓝田乡。含秀埔、水塘、塘角、白文另4个自然村。明代建村,称小埔。后雅称秀埔。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无知青年 ... LV.21+ 2013-10-12 07:49
地板 来自: 中国广东汕头
好,楼主边度稳来的?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无知青年 ... LV.21+ 2013-10-12 07:50
5# 来自: 中国广东汕头
好,楼主边度稳来的?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无知青年 ... LV.21+ 2013-10-12 07:51
6# 来自: 中国广东汕头
TOPMAN188 发表于 2013-10-12 07:17
好详细好资料!!

楼主可能起博罗政府做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张天顶. ... LV.50 2013-10-12 08:24
7#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无知青年 发表于 2013-10-12 07:51
楼主可能起博罗政府做

这个贴子早在三年前已经出现在西子论坛和石湾社区了,你没见过?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奶牛之霸 LV.46+ 2013-10-12 08:32
8#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百度一下,你也知道。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TOPMAN188 LV.100 2013-10-12 08:34
9#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奶牛之霸 发表于 2013-10-12 08:32
百度一下,你也知道。

俺不会!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Marco ... LV.50 2013-10-12 08:43
10#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收藏,好好阅读!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jakas ... LV.1+ 2013-10-12 13:21
11# 来自: 中国广东汕头
俺也是百度来的,借用一下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peter LV.31+ 2013-10-12 14:22
12#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楼主好用功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hui(晖) LV-26 2013-10-12 15:11
13#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学习了!!!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鸿仔烧烤 ... LV.50 2013-10-12 18:56
14#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我公装来的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无知青年 ... LV.21+ 2013-10-12 19:34
15# 来自: 中国广东汕头
张天顶. 发表于 2013-10-12 08:24
这个贴子早在三年前已经出现在西子论坛和石湾社区了,你没见过?

没有。。。。。
该用户还没有设置签名内容!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