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自愿贫穷的生活
当代社会中,快节奏的存在状态,重物质的价值取向和消费主义主导的生活潮流,已让许多社会主流阶层成员身心疲惫,在这种态势下,一种源自美国梭罗的名著《瓦尔登湖》的“自愿贫穷”概念,主张自愿过上“安贫乐道”的生活,正是上述社会弊病的对症良药。<看淡物欲的生存>,在《瓦尔登湖》中,梭罗指出19世纪美国人由于过分关心物质得失而导致灵性窒息的病症,进而以隐居瓦尔登湖的方式,证明在没有舒适物质条件和奢侈品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过快乐的生活,被无尽头的物欲奴役而劳碌奔波,显然背离了获得幸福的生活最终目的,“自愿贫穷”的价值就在于超越物质多寡的算计,摆脱为利益而奔忙的被动局面,在基本生活获得保障的前提下,将生命的重心放到追求精神独立和自由,丰富自己的心灵,做自己生命的真正主人,从而发现生活的原貌和自己的存在意义。
<自愿贫穷的收获>时至今日(尤其是9.11事件后),在美国,人们开始反思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由此产生了许多过着“反消费主义”生活的“自愿贫穷”践行者,他们放下了对物欲永不满足的追逐,从而找回了家庭的价值和内心的平静。而在中国,2011年有新闻称,北大教师夫妇为寻求“桃花源”隐居深山十几年,生活简单而知足。近年来还断续传出新闻,有都市人撇下事业,进入终南山修行,重拾了内心的灵性。所以假如生活为外物所累,尝试放下物欲,自愿贫穷,或许心灵的幸福就在前方。 9.11 追求越多越不快乐。希望要不停的满足,欲望愈加的膨胀 正!吃饱训!训饱吃 知足常乐 唉 无忧无虑,很适合我。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得啦 厉害!好研究 若然是精神的贫穷,到底我们还有多少路要走? 近了,再努力点!就快到了! 路漫漫 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 《瓦尔登湖》看过可惜不感兴趣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