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雪 发表于 2012-1-6 15:58

这个点评最精彩的看点,就是前后呼应:

前有子善做开场白,后有子善有潜质做导演。。。

西门,你的点评让我记住了子善!

电车男 发表于 2012-1-6 19:53

西门的这个影评竟然让15楼梅花雪记住了子善,很明显,西门的影评彻底失败!

西门相公 发表于 2012-1-6 21:23

回 电车男 的帖子

电车男:西门的这个影评竟然让15楼梅花雪记住了子善,很明显,西门的影评彻底失败! (2012-01-06 19:53) images/back.gif

你还有其他的风凉话吗?

西门相公 发表于 2012-1-6 21:25

至于外国人救中国孩子的战争片,我诚意推荐几年前的一部好片《黄石的孩子》,是部可以打动我的片,改编自抗战时的真人真事。

子善 发表于 2012-1-6 22:30

继续谈:
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颗催泪弹,他煽情的地方点到则止,以致想哭的朋友哭不出。也不是战争片,除了开篇那场枪战。也不是情色,即使是床戏也是一带即过。如果用一个词语概况这电影,我会用“救赎”。无论妓女、学生、神父、汉奸,都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一个从低俗平庸向美好靠近。导演是不忍心把人性描述的很黑暗,即使在《活着》那么沉闷的语境中,人物依然是积极向上的。
电影描述从低俗平庸向美好靠近本身是无错的,就如有些电影喜欢描述人性的堕落一样。但这电影犯了一个张艺谋的后期电影的通病:剧本不够力度。当然,剧本问题远不是张艺谋电影的问题。《金》各角色的自我救赎,这个裂变不够说服力,不能很好的解释人性为什么这么变化。那个骗财好色的敛葬师蜕变成一个真的神父,只是稍稍交代一下因为他的女儿也这么大;那个妓 女只所以舍身就学生,因为她回忆她14岁的时候被逼接客。。等等,这些交代是不够力度,只是浮在故事的表面。

西门相公 发表于 2012-1-6 22:47

回 子善 的帖子

子善:继续谈:
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颗催泪弹,他煽情的地方点到则止,以致想哭的朋友哭不出。也不是战争片,除了开篇那场枪战。也不是情色,即使是床戏也是一带即过。如果用一个词语概况这电影,我会用“救赎”。无论妓女、学生、神父、汉奸,都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一个从低俗平庸向 .. (2012-01-06 22:30) images/back.gif

我也赞同你后面所说的剧情的突兀性。

西门相公 发表于 2012-1-6 22:51

某日看了央视电影频道的《首影》节目,主持人经纬说是含着泪看完了片子,所以我就认为该片应该会感动我,现在想来是受骗了。

子善 发表于 2012-1-6 23:39

回 西门相公 的帖子

西门相公:某日看了央视电影频道的《首影》节目,主持人经纬说是含着泪看完了片子,所以我就认为该片应该会感动我,现在想来是受骗了。 (2012-01-06 22:51) images/back.gif

每个人的感动点不一样的。
你不感动,不代表人家骗你。

园洲一本道 发表于 2012-1-7 09:32

得闲先煲

西门相公 发表于 2012-1-7 10:52

回 子善 的帖子

子善:每个人的感动点不一样的。
你不感动,不代表人家骗你。 (2012-01-06 23:39) images/back.gif

还是子善大哥厉害。

狂狷 发表于 2012-1-7 19:40

怎么不说
回去找琵琶弦跟耳环的那两呢
只是为了弹一曲给那个受伤的士兵听
那个不是汉奸,只是一个父亲
那些人逃掉,全是他的功劳,他之前完全有机会走的
日本兵的思乡只是拖住他们不让逃跑,送她们去庆功,结局早就预谋了
说白了
一群妓女,代替一群学生被X而已
感人吗????
一点不喜欢这个电影

蓝雨丹 发表于 2012-1-7 20:22

今晚看了这个电影,我突然感慨自己没有生在战争时期是最幸运的。。。

蓝雨丹 发表于 2012-1-7 20:24

这个电影我看的居然没有勇气把它看完。。。。

西门相公 发表于 2012-1-7 20:51

回 狂狷 的帖子

狂狷:怎么不说
回去找琵琶弦跟耳环的那两呢
只是为了弹一曲给那个受伤的士兵听
那个不是汉奸,只是一个父亲
那些人逃掉,全是他的功劳,他之前完全有机会走的
....... (2012-01-07 19:40) images/back.gif

电影没感动我,但不是你所说的原因。

code 发表于 2012-1-7 21:13

看来,我去看可能还是需要点勇气。
这么暴力的啊?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很想流泪,可是…》》》》》》》》看《金陵13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