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来一补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的统称。所谓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是指由外商提供原料、技术、设备,由中国大陆企业按照外商要求的规格、质量和款式,进行加工、装配成产品交给外商,并收取加工劳务费的合作方式。目前实际操作中,通常外商与中方村镇经济发展公司或其他有加工贸易资格的经济组织订立加工装配业务合同,并办理加工装配工厂的设立登记,由中方委派厂长、财务或关务,外商出资金、设备、技术及来料、来样、来件并组织生产加工,出口后按月根据企业规模或外汇工缴费的一定比例向中方单位上缴统筹费及相关的管理费用。
请问当时几年开厂的?
见证历史性的时刻
子善 发表于 2011-2-5 00: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元洲的写错是有传统的
除了楼下的3个人,楼上还有一个好奇的家伙。
嗯嗯,好像以前就是这么用的,文革的知青在他们心目中也是一直用着“元洲”这个词的,不知道以前是不是也是那样称呼的呢
回复 与佛有缘 的帖子
你看他的招牌是 元洲 而不是园洲~~
乱说而已~~~
地方好熟啊 就系5记得
回复 籽铃 的帖子
很祥细的解释。以前我也曾在来料加工厂做过几年的。
这个地方现在很少人到了,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就是园洲政府旧址内,在东面靠东江边的,政府饭堂右侧边。
回复 籽铃 的帖子
应该是八O年或八一年。
回复 沛沛 的帖子
国家以前倡仪过用更简化的字。例:‘器’简化成‘日’字放倒的样子,‘酒’简化成‘三点水加个九’‘园’字当然去了‘口’啦。
回复 子良 的帖子
当时改革开放,全靠引进‘三来一补’外资企业,带动园洲的工业发展。现在园洲的‘三来一补’企业只剩几家了。
回复 斯巴达之子 的帖子
靠古。
相片能见证历史。
不不不不不 发表于 2011-2-6 13: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沛沛 的帖子
国家以前倡仪过用更简化的字。例:‘器’简化成‘日’字放倒的样子,‘酒’简化成‘三点 ...
是国家倡议还是人们自己写的简化字?
不不不不不 发表于 2011-2-6 13: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地方现在很少人到了,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就是园洲政府旧址内,在东面靠东江边的,政府饭堂右侧边。
在园洲政府旧址内?确定的吗?
回复 子善 的帖子
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