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洲印象之塘角--二十年悲喜两茫茫
本帖最后由 明明德 于 2010-11-16 11:11 编辑继上期的田野调查考察,现在继续将与小安一同采风的结果与大家一同分享。
本次村落记录的地点是:塘角,应该是整个园洲最小的村落了,也应该是最小的村民小组了。
此行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寻访园洲曾经唯一有过的烈士纪念碑;
其二是继续寻找广东年代最早的一座龙窑——梅花墩遗址的确切位置。
一行中,悲喜交合...
一之,询问了当地的村民,终于求证得出,原来在塘角真的曾经有过一座高大的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缅怀的是一位园洲的烈士,名叫冯加胜。可惜烈士的英绩始终抵挡不住经济的大潮,在前几年村子“卖地”行动中,纪念碑树立的那片“沃土”被出售了,随之纪念碑也被推毁了,悲哉~~悲哉~~
二之,在当地村民的指认之下,我们终于找到了当年曾经轰动全省、乃至辐射全国考古界的新闻--“梅花墩遗址的发现”的确切位置。这个发现,对于我们来说心中难免有些激动,但也难掩对面前满目苍夷的情景,不免感伤园洲经济的发展却没有同期眷恋这些早已沉淀落土的文化。与时代不及梅花墩遗址的邻镇龙溪银岗遗址相比,二十年前,梅花墩发掘的新闻多么轰动,银岗“相形见绌”;二十年后,梅花墩却连给银岗遗址拉边的份都及不上。
风水轮流转,引用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句子,如今可谓:二十年悲喜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年故址,无处话凄凉~~ 本帖最后由 明明德 于 2010-11-16 00:25 编辑
背景资料回放(以下纯属个人整理的资料,可能仍有缺漏):
冯加胜(1950-1979):
冯加胜,园洲田头塘角村人,1950年出生,1970年1月应征加入军队。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日报》(越南的党政官方报纸也叫《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正式宣告将与越南方面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规模“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在中越两国延绵500公里的边界线上,中国云南、广西边防部队万炮齐发,发动了对越南军队的自卫还击战。冯加胜也参加了这场战争,战争一直持续到三月份,他表现英勇,晋升连长一职。可惜在作战过程中,不幸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9岁。
梅花墩遗址:
即塘角遗址后期发掘的所在地。1991年12月24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发掘队,在县、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县博物馆联合发掘清理了园洲田头管理区塘角村梅花墩的春秋窑址,共出土了各种文物100多件。填补了广东无春秋时期窑址史料的空白,是广东年代最早的一座龙窑。中央、省、市电视台和报纸都发表了这一消息。1992年4月12日,县政府确认园洲镇田头管理区塘角村梅花墩春秋时期窑址为县第四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帖最后由 明明德 于 2010-11-16 00:57 编辑
二十年梅花墩遗址的对比:
http://www.yz0752.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11/15/221321w0ft4xvh0h949wu7.png http://www.yz0752.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11/15/22120240mkwhw0zmaa0cl0.jpg
与龙溪银岗遗址的对比:
本帖最后由 明明德 于 2010-11-16 00:11 编辑
当年出土的文物:
http://www.yz0752.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011/15/221323r1yddgs295gl2ss5.png 什么时候来园洲的一个最小的村庄考察啊 保时捷 发表于 2010-11-16 00: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什么时候来园洲的一个最小的村庄考察啊
难道你是这条村的人? 回复 明明德 的帖子
那就请好好记住这位烈士吧~~他叫冯加胜 小德确实很认真,很努力做功课
加油~~~~ 1992年4月12日,县政府确认园洲镇田头管理区塘角村梅花墩春秋时期窑址为县第四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惜依然没有保护好遗址。 只有实地调查才有发言权,所以我不作评论!
楼主继续努力! 回复 明明德 的帖子
我是客家人,不是这条村的 企边哦、田头、无听过 支持樓主行動...十年前曾專訪過此烈士紀念碑...不想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