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刷刷这件事,是你被自己骗了
1今天,我们来认真且科学地聊聊刷刷刷这件事。一直都有读者问我同样一个问题:整天没个正经样子,就知道刷手机,明明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也想改,但就是改不了,怎么办啊?我也不想整天抱着手机混吃等死啊!许多人都会有以下这些日常行为:本来是工作学习时间,忙着忙着突然脑子里一个念头闪过,然后就不由自主拿出手机,看个微博,点个微信,然后淘宝小红书之类的逛一圈。发了个朋友圈,放下手机继续忙活自己的事情,眼睛却不时盯着手机,反复拿起再点开,看看谁给你点赞了,谁给你评论了,朋友圈显示的小红点提醒牵动着你的心。还有些人,有点强迫症,不允许手机各类应用里的有更新,非要刷到没有更新为止,应用上的数字提醒也不能存在,只要手机提示音一响,马上拿起来看。一段时间不碰手机,就会心神不宁,是不是有新的更新了?是不是谁给我发信息我错过?是不是来电话我没有注意到?逛街时手机放在书包里,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一下,如果今天出门走得匆忙,把手机遗漏在家,那这一天肯定坐立不安。
这些,都是依赖手机产生的现象。许多人也劝,少刷手机,别总是盯着屏幕,对眼睛不好,对睡眠不好,影响工作。但这点劝说的效果,就如同你对一个抽烟的人说少抽点吧,基本没什么用。但抽烟的人不知道抽烟对身体不好吗?当然知道,只是他们戒不掉。总是习惯刷刷刷的人不知道这样做不好吗?当然知道,只是他们也戒不掉。甚至是带着内疚去刷,带着负罪感刷,不刷心慌,刷了心难受,但就是停不下来。所以,刷刷刷的本质是:你知道这样做的弊端,但你戒不掉。在生活中,我们都有或多或少的“成瘾心理”。
2
我要先和你普及一个概念,叫做心理奖励系统。简单来说,大脑中的奖励系统是做一定的事情会反馈自身的一些奖励,鼓励我们去做。大脑特定的区域会反馈给自己一种愉悦感,产生快乐、幸福、美好、踏实的感觉。刷手机就是这样,当你在刷到更新内容时,大脑会认为这个东西会给你带来信息,符合你目前的期待。这时奖励系统会激发出大脑中的多巴胺。你或许听过多巴胺这个名词,这是一种神经学术语,是与上瘾行为有关的行为激素。而对于多巴胺的理解和认识,许多人停留在它是快乐的起源,脑内的多巴胺分泌得越多,就越快乐。但实际上,多巴胺不仅会让你感觉愉悦,更会激发你产生期待,更多的期待会让多巴胺加速分泌,形成一种想法:必须要这么去做,就能更开心。多巴胺不仅会驱动你的期待心理,更会刺激你的多次行动,并对你的行动起到绝对性的承诺作用。也就是说,当你通过刷刷刷这件事第一次获得满足和愉悦时,大脑会告诉你要继续这样去做,产生更加强烈的渴望。刷刷刷产生多巴胺,刺激出愉悦心理,我们就会特别想要再次获得这种愉悦感,从而产生继续刷刷刷的习惯。这就像是我们大脑中的一个小恶魔,明明有工作在做,有事情要忙,但多巴胺却在潜意识里不停地对你说:再刷会手机吧,再点开看看更新吧,再打一把游戏吧,这事多开心多快乐啊!于是,我们就忍不住放下手头的工作,打开了手机,继续刷刷刷。
3这时,你是否发现了一个问题,就算大脑中的多巴胺会一遍遍诱导,但我们也有自制力,却为什么总是输给它呢?我要再普及另外一个概念,叫做人行为决策的不确定性。我们刷手机,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暗示:渴望得到奖励。这个奖励,要么是更新内容、要么是别人的点赞回复,或者是打游戏过关之后的得分等等。但很显然,这种奖励是随机的。不一定我们每次刷刷刷,都能有这种奖励反馈。有时就是没更新没回复没点赞,玩一把游戏也不会顺利通关,半途中就game over。这时,你心里就会微微懊恼,丢下手机,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告诉自己,再刷一会,再玩一下,说不定就有更新就能通关了。你发现没有?这种随机,恰恰调动了你行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我们不一定确认刷刷刷会带来什么,不知道游戏下一关是什么,不知道是否能够顺利通关,这种不确定性会狠狠刺激我们。反观日常生活,按部就班的工作学习,却少了这种随机,只要读书写作业就能完成功课,只要认真努力就会完成工作,少了这种不确定性,就丧失了“乐趣”。而刺激我们成瘾的,却正在于这种“随机性的诱惑”。于是,你也就知道,为什么工作觉得百无聊赖,刷个手机却津津有味了。这种随机性诱惑,会带来另外一种心理:错失恐惧。所谓错失恐惧,就是我们因为担心错失某些新奇经历而产生的一种焦虑,是参加社交活动或查看社交媒体等的外在行为表现。我们生怕错过每一次刷刷刷的机会,错过朋友圈更新,也明知道或许大部分的消息是无营养无用的,但也要点开查看。每个人都有心理需求,包括自主需求、胜任需求和关系需求,当需求没有被满足且满意度太低时,就会产生错失恐惧。另外,错失恐惧非常典型的来自于概念描述中的“新奇经历”,这是自主需求的部分。简单来说,你工作没有完成,这没什么可恐惧的,潜意识告诉你只要去做就会做完,这不是新奇经历,而是必然经历。但这时如果不刷手机,就会错过许多更新的信息,现在不刷这些信息就看不到了,如果这时不玩游戏,那么运气就会失去,下次再玩估计就没有更好的结果。这才是新奇经历,这种结果的不确定性,让你不由自主想去验证和确认。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错失恐惧与年龄个性别也有一定的关系。年纪越轻的男性,这种错失恐惧心里会与远远高于年长者或女性,青少年的错失恐惧水平要远远高于中年人或年长者。由此就可看出,刷刷刷成瘾的人,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4所以,刷刷刷这件事,是你被自己骗了。说起来很有趣,我们其实经常会被大脑中的多巴胺欺骗。刷刷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多巴胺会告诉你,刷会手机,你就会快乐。但真实情况是,不刷手机心里难过,可刷了之后,也并没有多开心,反而会因为耽误工作而内疚。还有各种买买买,看到某商店有促销和打折,多巴胺会告诉你进去看看吧,说不定真的有好东西。于是你逛街购物,卖了一堆打折货,当下很开心,但回家一细琢磨,又是一堆没用的东西,就会变得很沮丧。先是看到手机更新,然后多巴胺告诉你要去刷,刷了就开心,然后你去刷了。但结果,却不如之前期待的那样开心。我们做许多事情就是如此,不做的时候很痛苦,做的时候挺开心,但做完了更痛苦。问题在哪里?这就是你被欺骗的地方——大脑像是一个狡猾的谎言家,它会告诉你做这事会开心,但你误以为会一直开心,但大脑的意思是,做这件事会让你有一时的快感。把“一时的快感”,包装成了“真正的快乐”,这就是我们大脑的谎言,也是多巴胺的狡猾之处。而你没办法得到真正开心的原因是,你刷手机带来的快感,没有办法抵消你因刷手机而拖延其他事所产生的糟糕情绪。所以,许多人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不想工作,于是刷手机,越刷手机,越不想工作,越不想工作,就越刷手机。这种现象,会从心理上加剧你贪恋一时快感的心理,而在现实中,加剧你的拖延现象。
5想要打破刷刷刷成瘾的习惯,就要学会抑制你的多巴胺。所谓抑制,就是你要掌握主动权,有主动选择的能力。刷手机带来的快感,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因为它来势汹汹,会消耗掉你的精力和情绪,它消失时你的内心就会无比的空虚。但要应对这种空虚,不是重新拿起手机再次获得快感,而是应该真正满足。真正的满足,不是刷刷刷,而是做做做。做完你的手头工作,完成你当下必须要做的事,这才是真正开心的来源,是让你可以踏实和满足的必须前提。消除眼下焦虑和空虚的方式,没有更好的途径,就是解决掉你眼下实打实的问题和事情,就是做事。而想要做事,前提是你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你在做什么。你现在在工作,那么就好好工作,集中注意力,俯下身子埋头苦干,万一潜意识告诉你要刷手机,你也要遏制住这种想法。在别人构建的虚幻快感里获得自我的一时愉悦,实际上,都是你没有办法主动选择的结果,是在被动接受别人给予的信息。这些,都是自身的不作为。你要反复锻炼自己不要被多巴胺挟持,不要被一时快感挟持,不要成为你意识中“呈一时之快”的傀儡。你要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你其实都是可以主动选择的。这一点很有必要。在你做完了所有的工作之后,踏踏实实刷会手机,不是更开心吗?那时,刷手机就不是一时之瘾,而是你在当下要做的事情,这样就会心安理得了。
——————————
来源:微信 就是刷的停不下来,天天在骗自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