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件事请别纵容孩子,越大越难纠正
自然物语+本文已获授权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爱孩子,这是每个家长都会做的事,最难的在于如何教育好教育好孩子。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以爱之名,很少对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批评教育,甚至会包庇护短。人们常说「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但是如果养而不教,教而不严,谁又敢说父母真的没有丝毫不是?每个孩子总有任性的时候,他们常常分不清对错,所以爸爸妈妈的心里一定要有一杆秤,什么事情可以答应,什么事情不能纵容。爱孩子,也请记得让孩子明确自己行为的边界。别轻易纵容孩子这5件事☞1、乱动、乱拿别人的东西网上曾经有个热帖,有个熊孩子来家里做客,把主人的房间翻了个底朝天,价值万元的限定模型被破坏殆尽……小孩子好奇心非常重,不管东西的主人是谁,看到没见过的东西都想摸一摸,摆一摆。小一点的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可以理解成学习和探索,但是3岁之后,必须要让孩子意识到:不是他喜欢什么东西,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去拿来玩。不少孩子在大学寝室关系处得特别不好,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孩子缺乏基本的私人意识和物权意识,才会为生活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摩擦。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别人动自己的东西,你可以拒绝,但是在拿别人的东西之前也要询问他人,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养。☞2、不尊重老人前段时间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5、6岁的小孩子,只因奶奶出门没有带酸奶,孙子上演全武行,两次打奶奶耳光,老人只是哄了几句,旁边的妈妈自顾自地玩手机。小小年纪不懂尊敬老人让人唏嘘,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稍有不满就将情绪发泄在老人家身上。我们很多长辈,尤其是奶奶级别的,只要孩子开心,对孙辈百般溺爱,没有原则。于是孩子觉得爷爷奶奶对自己好都是应得的,从不会体谅爷爷奶奶的不易。加上家里的大人从来不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很容易就养成了一个蛮横的小暴君。☞3、得不到就耍赖威胁、发脾气有的孩子在想要一个东西时,习惯用耍脾气威胁父母:「不让我看电视,我就把饭倒地上!」 「不给我吃糖,我就要打你」……面对孩子又哭又闹满地打滚的状况,不少家长会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孩子经常用这种手段尝到甜头,就学会了通过谈条件、哭闹的方式来威胁父母。比如孩子哭着喊着要糖吃,你这次同意了,下次遇见他想要的,孩子还是会用这种方法来对付你。长此以往,你说什么都没意义了,因为他根本不会听。☞4、过度沉迷电子产品现实中,有的孩子过于迷恋手机,随处可见一个2、3岁的小孩,熟练地滑动开锁、输入密码、找到自己常玩的APP。孩子长期沉迷于电子产品,会表现出注意力涣散、不集中、不爱沟通、没精打采的情况。信息化的时代,非要把孩子跟电子产品完全隔离开来,很难实现。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自觉性和自控力无法和成人相比,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把握玩电子产品的「度」。尽量和孩子做好事情约定,什么时候可以用手机、什么时候不行,如果孩子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惩罚、做好了又有什么奖励,事实证明,事前的约定比事后惩罚来得有效。☞5、野蛮粗俗、没有礼貌有的孩子喜欢暴力、脏话连篇、在公共场合无法无天,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这样的孩子实在是让人喜欢不起来。最可怕的是父母觉得孩子小,还不懂事。如果小时候不好的行为习惯长期被父母纵容,时间久了就会成为这个人的品质。年龄小不代表孩子可以被无限纵容,越不懂事的孩子,越是需要父母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孩子知道礼仪和分寸。成绩不是社会生活最重要的通行证,教养和礼仪才是。一个不遵守社会礼仪的人,将来难免受到别人的鄙视排挤。编者后记:看到这里,希望作为家长的您,可以把自己孩子的现状与文中提到的案例做对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都说教育的路道阻且长,我们在这条路上吃过亏,也犯过错。但是开心的是我们一直是带着爱去教育孩子。
看完本文
-作者-钱志亮,北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来源:微信 恩,,,,说的真对,,现在的孩子又不好管教,大部分家长都是惯着 像这种现象在我小孩的世界里从没有出现过,她比较讲道理,孰轻孰重都能分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