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头车与工业垃圾,总于团结一次了可惜没人处理
竟然把垃圾往上村西门这边倒,从中午开始叫解决问题,下午16点50分终于出现了,竟然说暂时性,臭气熏天,不顾民义反对。上村貌似已被圈成农田保护区。为何前段时不准养猪养鹅养牛的地就准放工业垃圾?有些做主的人有时候感觉他们像是脑门给门夹了似的。无语http://www.ln19.com/source/plugin/zimucms_baoliao/uploads/20170714/1500043819537.jpg
http://www.ln19.com/source/plugin/zimucms_baoliao/uploads/20170714/1500043819421.jpg
http://www.ln19.com/source/plugin/zimucms_baoliao/uploads/20170714/1500043819575.jpg
http://www.ln19.com/source/plugin/zimucms_baoliao/uploads/20170714/1500043819932.jpg
http://www.ln19.com/source/plugin/zimucms_baoliao/uploads/20170714/1500043820325.jpg
http://www.ln19.com/source/plugin/zimucms_baoliao/uploads/20170714/1500043820631.jpg 正虎批准倒那里的? 没有提供又怎会找事倒那里去呢? 一台红色的泥头车拖着垃圾从深利过压死一个人 网友好!首先,感谢你关注园洲建设和环卫事业,感谢你对园洲这座生态城镇的呵护!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目前,园洲镇常住人口超过22万,厂商企业4000多家,每天产生的垃圾超过200吨,而我镇的垃圾处理能力每天为80吨,剩余的120吨将堆放在几个临时停放点。今年六月底,位于园洲镇水口村的临时垃圾堆放场停止使用,镇环卫考虑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方面的短期困难,积极走访水口村附近的几个自然村,商请建立新的临时垃圾堆放场。最后选择了上村村远离民居、相对偏僻的一个地方。经镇环卫部门与上村村委会进行沟通、协调,得到上村村委会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上村村委会表态同意把此地方出租给镇环卫作为垃圾临时堆放场。
7月14日,镇环卫车辆开始运输部分生活垃圾到上村临时堆放场,在运送了约200吨垃圾后,运输车辆遭到部分村民的阻拦,一些村民也在网上发了帖子和微博。为解决事件,镇主要领导迅速赶赴现场,立即召开环卫部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镇领导强调:
一是对村民拦截垃圾运输车辆的行为表示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由于事先沟通不足,造成了部分村民的误解,给村民带来不便,对此深表歉意。
二是车辆运送的垃圾属普通的生活垃圾,是无毒的,但有一定的臭味。考虑到臭味对村民的影响,镇环卫经过多次的走访考察,最终选择了远离民居、相对偏僻的地方作为临时堆放场。
三是要加强与村委会、村民代表、党员等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争取更大的理解和支持。
经过与村民代表解释、协调,得到村民代表的谅解,同意暂时接收部分生活垃圾,镇环卫也承诺,将在规定时间内把垃圾清走。在村民代表的见证下,镇环卫部门与村委会签订了补充协议,事件得到顺利解决。
再次感谢热心的网友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广大网友和市民就如何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多想办法、多提建议,为建设美丽园洲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园洲镇环卫办公室
2017年7月15日
将心比心,谁都想垃圾被处理得干净彻底,但是谁都不乐意垃圾处理站点离自己近。比如我镇秀丽路,垃圾桶总是摆一批丢一批。第一天装上了,第二天就被商户们拆了扔了。因为怕影响生意,垃圾桶装在谁家门前,谁都不乐意。
多年来,省市县各级部门都想方设法解决垃圾处理的问题,建设过最传统的填埋场,也建设了生活垃圾的焚烧炉,甚至建立了先进的垃圾微生物处理池……尽管从政府到公众都想了很多办法,可是垃圾问题依然沉重地摆在城市管理者、普通公众面前。大家都知道垃圾围城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可在实际操作中却总是障碍重重。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其实,我们可以从2个层面去思考:
一是政府能做什么。垃圾问题是一个关系民生安危、社会稳定和环境友好的公益性、基础性事业,科学有效的垃圾管理首先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是垃圾处理产业的推动者、引导者、规范者和监督者,同时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公共财政应进一步增加投资,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制定确实可行的垃圾处置规划,并配套可行的细则;加大对垃圾分类行业的投入和补贴力度,助其转化为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行业。
二是公众能做什么。解决垃圾问题,光靠政府显然是不够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为垃圾的产生和处理承担相应的义务,并让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等主张有效地融入生活习惯中,进而演化为促进环境改善、有效处理垃圾的公民行动。当下,大量与垃圾处理有关的“金点子”,看上去都很巧妙,但在实践中的落实总是有不足之处。比如,居民垃圾分类,尽管政府做了大量前期宣传和动员,尽管在城市各个角落都备有分类垃圾桶,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将家里的垃圾不分类,随便找个垃圾桶一扔了事。再比如,现在流行网购,每年的“双11”,网上消费量巨大,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包装垃圾,人们多是一扔了事。这些都表明,公众需要在垃圾处理上采取更积极有效的配合行动。
曾经,马可˙波罗来中国,他发现杭州的街道非常干净、卫生,并在书中发出赞叹。当然,今天的垃圾与古代的垃圾比,从种类到规模,都不可同日而语,处理难度也不同,这需要我们更多地针对当下的实践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人人都成为从言语到行动的巨人,才能真正有效应对垃圾围城的困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