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lala2000 发表于 2016-7-18 18:19

关于对社会谣传“读公校收赞助费”的情况说明

                        关于对社会谣传“读公校收赞助费”的情况说明

各位市民、各位网友:       近日,我镇教育部门陆续收到一些房地产业主来信,声称其接到楼盘开发商通知,要求业主交赞助费才能让其小孩读公校。针对这一事件,镇政府在此声明:      一、园洲镇一些房地产发展商打着“买楼读公校”的宣传口号进行楼盘销售,但其所作出的承诺是没有经过镇政府或任何相关部门同意的。一直以来,镇政府及教育部门都没有公开发表过“买楼就可以读公校”的承诺。      二、园洲镇政府和学校没有收取任何入学赞助费。      三、如你小孩已把户口转入园洲,教育部门将按就近入学的原则把小孩安排到附近公办学校入读。如你在园洲买了房或在园洲工作生活,但小孩户口却不在园洲的,则按《园洲镇2016年中小学招生方案》进行安排。如想了解具体的报名办法,请你到镇政府行政大楼五楼文教办(516室)或到就近学校进行咨询。        特此声明!
                                                               
                                                                                                                园洲镇人民政府                                                                                                               2016年7月18日

珍珠蚌 发表于 2016-7-19 10:17

政府不要踢皮球好吗?政府没有一点责任吗?镇区那么多楼盘都打着买房送学位的幌子,别说这个宣传政府一点都不知情,现在出了问题就一句话:反正政府没有承诺,谁承诺你找谁去... 主政房地产的有关部门去哪儿了,相关领导呢?

人大代表 发表于 2016-7-18 18:55

房地产商为了楼盘好卖些而作出的谎言!真可恶!

Denny德仔 发表于 2016-7-18 18:59

一看就是房地产的阴谋。

雅正望舒 发表于 2016-7-18 20:37

为什么要去政府呢?根本就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销售手段,现在不能兑现,与政府何干?大家都要理性,我相信政府也是为人民办实事的,肯定想孩子们都能读书,不要每次发生了什么都要到政府闹。有正规的诉求渠道,好好运用才能早日解决问题。

ljw1183 发表于 2016-7-18 20:53

肯定有这个现象啊,好多人交了钱

中年维尼 发表于 2016-7-18 21:39

房地产商下的套路,一套套的,平民百姓很难解:dizzy:请求政府协助是对的,但不是用闹政府的方式,要理性对待,听说政府出了个招生方案,感觉可以去咨询咨询。

L_yyyaaa 发表于 2016-7-18 21:39

一看就是房地产商的销售手段,本地人都知道,小学的学位都是分区分配好的,而不是房地产说有学位就能给的,建议购买所谓的学位房之前还是有必要到相关教育部门了解清楚情况才好。

碧水乐园 发表于 2016-7-19 08:42

为了销售,房地产商真是什么都敢做呀,现在政府出了个招生方案,有需要的也可以去咨询了解,大家还是应该采取正当的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才是正道。

不求上进的玉子 发表于 2016-7-19 08:50

楼主,可以把《园洲镇2016年中小学招生方案》的内容发上来吗?

新天地 发表于 2016-7-19 09:05

无风不起浪。

凤凰花开 发表于 2016-7-19 09:13

既然业主反映是楼盘开发商的要求,那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政府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各位业主可以去咨询了解清楚的。开发商的话不可尽信,必须以政府的“话”为准。

玫瑰花店 发表于 2016-7-19 09:42

教育部门已就公校学位分配依法进行了统筹,学生就读工作一切依据有关文件执行,家长应向有关部门咨询相关事宜,理解清楚本区域的学生就读的规划政策,若因为开发商做出的虚假承若,而产生对政府关于公校学位分配的相关政策误解而盲目做出了围堵政府此类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行为,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进一步加剧矛盾。希望业主厘清义务方,理性通过合法方式解决问题。

铭诺89 发表于 2016-7-19 09:59

按照昨日既队伍,小孩数目也唔系话10个、8个甘简单,如果哩批小孩都按照就近入学原则,肯定会对本镇小孩有好大既影响,个人觉得,应该优先解决本地户口既学位先,有多既,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取得公办学位,虽然话公办学校实行免费义务教学,但各自既村还是会补贴一下学校,所以好应该优先解决好本地户口既生源。

子良 发表于 2016-7-19 11:26

如果广告虚假,却又可以长期大行其道高高挂。购房合同有说学位的事吗?那么只是虚假广告或者口头协议?如果涉嫌欺骗,又应该怎么处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对社会谣传“读公校收赞助费”的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