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仲 发表于 2016-2-15 16:46

苏东坡与罗浮山文化(之一)

岭南的骄傲
          查《苏轼诗集》,除本土诗人外,苏轼应是写荔枝诗最多的诗人之一,也是荔枝诗写得如此上乘的人。那首脍炙人口的《食荔枝》,就是一例。人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南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这诗写得清新自然,如阵阵春风拂面而来,令人浑身爽快。最后一句,借“长作岭南人”,衬托出荔枝的魅力,力透纸背。同时,写出了苏东坡爱屋及鸟,十分喜爱岭南这个地方。须知,苏东坡所处的北宋年代,岭南仍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视此为畏途。正所谓:“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况且,苏东坡是被贬的,没有多少空间自由。
          还有一层深意,表现了作者对被贬的豁达态度,对人生的乐观取向。
          笔者所以说,这是岭南的骄傲,还有另外三层的意思。
          一层是,岭南属亚热带气候,濒临太平洋,物产丰富。如此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优势渐变色显端倪。“四时新”的“新”,既写出了岭南物产丰富多样,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物产。更写出了岭南的物产,与中原有别。
          二层是,文化积淀到十九世纪至今,即从太平天国到鸦片战争,到


来自【岭南19】手机A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东坡与罗浮山文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