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园洲 发表于 2016-2-13 20:06

【园洲】园洲人过年吃什么?

猴年大吉!
说到春节,小编第一个印象绝对不是红包,而是那一样样“好吃的”,今天,就让我们来扒一扒咱们园洲人过年吃什么?有什么讲究?
1、鱼龙(年糕)在园洲,过年的时候必备的年货是鱼龙(年糕),就算不吃,也要在家里摆上一块,图个“鱼跃龙门,步步高升”。
年糕皆因有个好彩头——“年高”,有发财、步步高、甜蜜的意义,寓意新的一年圆满甜美的生活。园洲人喜欢把年糕切成片,放进锅里煎香了。一口咬下去,表面香气扑鼻,里面则是黏稠软糯的年糕,加上甜甜的味道,大人小孩都喜欢极了。
最传统的广式年糕呈深橙色,样子朴实无华,吃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现在,不少商家还将年糕做成鲤鱼的形状,既有年年高的意思,又有了年年有余的意思,成了双重好意头,不少人除了自己吃,还喜欢买这些鲤鱼年糕送礼。
下面附上一段园洲人制作鱼龙的新闻视频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n0133d9uuhe&auto=0
2、糖环在应节食品当中,糖环大概是最为美观吸引眼球的,它形状别致,外面一个圆环,里面像五角星,寓以环环相扣,生生不息之意。
糖环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东莞县志》的记载,糖环是东莞先人南迁。由北方带来的食品之一。古时中原地区,糖环用面粉制作,后来到了岭南则改为糯米粉,放到油锅里炸至熟透后,呈金黄色,亦有黄金满屋的寓意。
3、糖圆(汤圆)大部分南方人家习惯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4、腊味过年吃腊味是广东的一个传统习俗,“腊味”是年前才有的美食,如腊肠、腊肉、腊猪头皮、晒鱼干等,其味之香美,令人流涎。


旧式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开始。
选购腊肉,要选外观色泽光润,瘦肉坚硬呈枣红色,肥肉用指按无凹痕,呈金黄色,每条肉整齐,带有香浓鲜美的糖酒香味的是上等品,吃起来会特别爽而不腻,假若腊肉已有异味,肉色变黑,就表明存放时间太久。
5、硬饼(炒米饼)在园洲的过年习俗,春节做硬饼炒米饼,后来变成全年皆宜的零食。全家老少齐上阵,和乐融融来做饼。

铁锅炒熟生米,石磨碾研成米粉,粉掺黄糖白糖红糖,再加入花生等配料,压入木饼印中,脱模后由木炭烘焙而成。
6、碌堆(煎堆)过年做碌堆(煎堆),意味着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早在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已有记载:“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祭祖先及馈赠亲友者也。”


在以前,做煎堆是件隆重的事,要把孩子们都赶出制作间,还要一边炸一边说吉利话,以祈求来年好远。
7、蛋散园洲人过年也炸蛋散,以香脆着称。
相传是有一回过年,当每家人都准备好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包油角下锅时,有一家人却穷得没钱买馅料,于是就把本来用来做油角的面团压扁了下油锅。新年到,穷人拿出那些面团来招呼朋友,大家都发现其又酥又脆,入口即化非常好吃,于是便问名字,穷人细想后说:“因为配料有鸡蛋,而且入口即化的特点就像散了架似的,就叫蛋散吧。”


蛋散只需要面粉、鸡蛋、南乳就可以了。通常的做法是搓好的面皮切成长方形,在长方形面皮正中切三刀,然后把长方形的一边往中间切口穿过去,成蝴蝶结状,随后下油锅炸即可。
8、油角园洲人过年要炸油角,取“起镬”意头,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
以前的园洲人,不管富家还是穷人,到了岁晚,总要开油镬。油角有大有小预示一家平安。油角象征的吉祥意义:形状像“荷包”,亦即钱包。

虽然叫油角,做法好似炸饺子。但油角的馅是甜的,还拌以椰丝、炒花生、芝麻等等香实果搅碎而成,包在饺子皮里。与包饺子不同的是油角不用褶边而是锁边,对折粘合后,用指甲沿边一路轻捏成麻绳状,然后适度煎炸即可食用。

我行我素 发表于 2016-2-19 11:37

怎么没有中果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园洲】园洲人过年吃什么?